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57篇
航空   357篇
航天技术   15篇
综合类   21篇
航天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7 毫秒
321.
于潮  李晓东 《航空学报》2003,24(3):237-241
 基于反问题的研究思路,探讨了阵风/ 叶栅干涉噪声的一种前馈式主动控制策略。具体研究思路是试图通过在静子叶栅表面引入附加的“二次级声源”,精确地消去所感兴趣区域的声音,二次级声源强度基于阵风/ 叶栅干涉气动声学反问题模型获得,并通过数值实验的方法探寻了二次级声源合理布放策略。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在叶栅表面布放偶极子声源的可行性,而且提出了在尽量不影响气动性能前提下的前馈主动噪声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22.
在激波风洞中进行的涡轮平面叶栅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在激波风洞中,来流条件为总压P_0=2.0×10~5、8.0×10~5、13.0×10~5Pa,总温T_0=374.4K,入口马赫数M_1=0.40,进行的平面涡轮叶栅实验。实验内容包括叶片表面压力分布测量,热流率分布测量和激光干涉法显示叶栅通道流场。为了进行比较,文中还给出叶片表面马赫数分布和热流率分布的分析结果。测量值与计算结果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23.
平面叶栅中冷气射流三维分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冷气射流对平面叶栅气动特性的影响 ,采用三阶精度Godunov格式和B L湍流模型求解三维N S方程 ,对冷气孔处于气冷涡轮叶栅的轴向位置为 5mm ,10mm ,4 3mm和 5 0mm ,喷射角度分别为 3 0°,60°,90° ,12 0°条件下进行了 16组方案计算。结果表明 ,叶片前缘冷气孔角度对流场底影响较小。越接近叶片尾缘 ,冷气孔角度对流场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324.
低压涡轮叶栅流动分离主动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伊进宝  乔渭阳  孙大伟 《航空学报》2007,28(5):1055-1061
 实验研究了低雷诺数条件下射流式旋涡发生器(VGJs)控制的低压涡轮叶栅,实验在西北工业大学吹气式低速涡轮平面叶栅风洞中进行,进口雷诺数范围为19 000~260 000,自由流湍流度为1%。实验中对VGJs吹气比为0~8,53%Cx,63%Cx和72%Cx射流位置,0°,30°,60°和90°射流偏斜角度,25 000,50 000和100 000雷诺数状态下叶栅出口流场和表面静压进行了测量。研究发现,VGJs有效地控制了低雷诺数条件下叶栅吸力面的流动分离;VGJs需要一个最小有效吹气比,大于此吹气比时,VGJs效果基本上不变,高吹气比VGJs效果稍微减弱;VGJs射流偏斜角越大,控制效果越好,90°偏斜角效果最好;位置对VGJs效果影响很大,VGJs控制流动分离的最佳位置应该在分离点附近;随着雷诺数提高,VGJs效果减弱,更高的雷诺数,VGJs会增大叶片损失。  相似文献   
325.
为了解决弹用发动机整体式叶轮的数控加工编程,开发了一个专用的弹用发动机整体式叶轮CAD/CAM的应用软件,软件包含叶片CAD造型,叶片刀心轨迹生成,基面的生成,后置处理,自动干涉检查及转角自动设置和刀轨图形显示等功能,提出了一种新的整体式叶轮加工自动干涉检查计算方法,输入叶片设计数据,可生成叶片造型的曲面数据和数控加工NC代码,应用软件完成了某型号产品压气机叶轮的CAD/CAM的工作,试验结果验证了软件的功能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26.
对环形叶栅内非定常流动特征参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环形叶栅实验,测出叶排后流场速度分布,捕捉叶排后流动分离的特征频率,观测气流攻角和流量的影响,分析出环形叶栅后的旋涡脱落频率及与其他气动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大的负攻角下,分离区范围广阔,旋涡强度也较大,分离区衰减慢,但它是收敛型的分离旋涡;在大的正攻角下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但其旋涡强度更大,是扩散型的,这意味着大的正攻角造成的分离更为危险,而叶轮机械中的不稳定流动现象(旋转失速、喘振等)又往往是由此引起;而当攻角接近设计攻角时,分离明显减小,且很快被主流区掺混而逐渐消失。在环形叶栅试验中,发现在不同测量状态下(不同攻角和流量)都存在值为723Hz左右的特征频率,然而幅值(气流分离强度)却有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327.
边界层吹吸气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杨  邹正平  刘火星  叶建 《推进技术》2007,28(6):647-652
采用边界层流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扩压叶栅的流动分离。以某大弯折角低稠度扩压叶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原型、叶片表面边界层单独吹气以及吹吸气相结合等边界层控制手段下的流场和叶栅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独吹气还是吹吸气相结合的边界层控制方法,都能有效控制扩压叶栅中的边界层分离,从而较大幅度地增大叶栅负荷,并降低气动损失;计算表明,吹气和吸气的效果不尽相同,且吹吸气口位置及吹吸气流量对边界层的流动亦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其中采用1.7%的吹气流量,结合1.38%的吸气量,可以使静压增压比提高15%以上,而损失系数降低至原型的20%以内。  相似文献   
328.
高压涡轮导向器扇形叶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内首次在平面叶栅风洞上进行的涡轮导向器扇形叶栅的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扇形段由五个真实的高压涡轮导向叶片组成。试验中通过调整扇形段出13凸块的高度,可以获得满足要求的径向压力梯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涡轮导向器扇形段叶栅在M2h≤1.05时,叶中截面处在带冷气和不带冷气时出口气流参数周向分布较均匀,周期性较好:在设计状态下.带冷气和不带冷气时靠近叶中的几个截面的出口气流参数沿径向的分布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329.
压气机可变弯度静子叶片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省去进口导叶和复杂的防冰系统,可将风扇,压气机的静子设计成可变弯度,这样既能保持静子攻角.又能改善中低转速性能。为了获得可变弯度静子叶栅的性能,对开缝、堵缝叶栅,以及四种弯度叶栅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弯角小于一定值时,叶栅的总压损失和出口气流落后角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能达到调节气流出口方向的目的;弯角超过一定值时叶栅性能会恶化。  相似文献   
330.
采用CFD软件CFXTASCflow时两个涡轮叶栅跨声速流场进行了分析,其中一个为高压涡轮导向器环形叶栅,另一个为高压涡轮动叶中截面平面叶栅,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