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7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316篇
航空   960篇
航天技术   186篇
综合类   208篇
航天   30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1 毫秒
991.
鸟撞平板试验与鸟体本构参数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确可靠的鸟体本构模型与参数是开展结构抗鸟撞分析和设计的基础。为获取鸟体本构参数,在139m/s的速度下,开展鸟体撞击铝合金薄板试验,并测得了撞击载荷、平板变形和应变数据;结合ISIGHT和PAM-CRASH软件,以薄板被撞击位置的法向变形为优化目标,提出一种鸟体本构参数识别方法。将识别得到的参数代入数值模型并开展数值分析,提取平板变形结果和撞击载荷数据,并与试验测试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平板变形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撞击载荷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一致,证明了本文所建立的鸟体本构参数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2.
折流燃烧室外环前端发散孔综合冷却效率模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折流燃烧室外环壳体前端典型区域,设计了模拟主流局部流场的发散冷却模型.通过红外热像仪测量发散孔板表面的温度场,分析比较了吹风比、发散孔阵列方式、孔径及开孔率对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发散孔阵列方式有正菱形、长菱形和超长菱形3种,孔径变化范围为0.6~1.0mm,开孔率范围为3%~6%,吹风比变化范围为1~6.结果表明:由于壳体前端回流区的影响,发散孔板综合冷却效率沿主流方向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吹风比为2时的综合冷却效率最高,发散孔阵列呈长菱形排布较优.在相同的开孔率下,孔径的减小有利于改善综合冷却效率.发散孔板开孔率从3%增加到4.8%可以显著提高综合冷却效率.   相似文献   
993.
以飞机进气道为参照系,利用动量定理推导了外物在飞机进气道内运动的速度方程;以叶片为参照系,建立了外物撞击速度及撞击角度的表达式。为直观显示不同因素对速度变化的影响,以某型飞机及其发动机为例,研究了飞机离地时,发动机100%设计转速下,外物在飞机进气道内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运动速度的因素不仅包括外物的材质、形状、大小及姿态,而且涉及飞机进气道长度、发动机工作状态等;外物撞击方向与叶片表面不垂直。   相似文献   
994.
为研究吞鸟对涡轴发动机的影响,进行了3次吞鸟试验。在试验中,由气体炮将鸟射入发动机进气道,采用高速摄影仪记录鸟的运行轨迹和撞击部位及试验件形变过程。试验数据表明:在吞鸟过程中发动机各参数均大幅波动,持续时间约为3~4 s,波动过后,功率恢复时间约为5~9 s,各参数达到最终状态时间约为90~95 s;试验后发动机性能有衰减现象,清洗后有所恢复。经孔探和分解检查可知:鸟的残骸主要部分未进入发动机主流道,第1级压气机叶片卷曲变形。  相似文献   
995.
本文研究飞机着陆过程中轮胎受冲击载荷发生大变形,引起轮胎内充气压力变化对轮毂受力状况的影响。采用CATIA建立该型号机轮轮毂及轮胎的模型,运用ANSYS对机轮组件进行静强度分析。为衡量充气压力变化,引入空气单元及流固耦合迭代。结果表明,在飞机着陆过程中胎压变化为6%。仿真结果和径侧向载荷试验对比,轮胎变形误差不大于4%,轮毂形变误差不大于3%。本文对于对偏置单腹板轮毂的强度校核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实现对航空发动机零件非渗碳区域的有效防护,需要进行局部镀铜工艺的优化。通过脉冲镀铜正交试验和镀层孔隙率极差分析,确定了脉冲镀铜的主要和次要影响参数,优化了脉冲镀铜工艺参数。优化工艺脉冲制备的铜镀层结合力良好,表面形貌、孔隙率、防渗效果均优于直流镀铜层,将镀铜厚度由50~70μm降低到20μm,节约镀铜成本,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97.
机身加筋壁板环向裂纹损伤容限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机身壁板是飞机结构中的主要承力构件,也是损伤的主要产生部位,研究机身加筋壁板的裂纹扩展规律和剩余强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轴向拉伸载荷作用下,对含环向裂纹的机身加筋壁板进行损伤容限试验;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件进行应力强度因子分析,估算裂纹扩展寿命;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准则和线弹性断裂力学加塑性修正准则,计算剩余强度特征曲线,并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裂纹扩展寿命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6.3%,满足工程要求;线弹性断裂力学加塑性修正准则估算的剩余强度更为合理,误差仅为2.6%,且偏安全。  相似文献   
998.
在"主制造商-供应商"的飞机研制体系下,供应商负责研制机载软件并交付给主制造商,主制造商完成系统集成试验和飞机级试验。机载软件更改会对主制造商飞机研制工作产生影响,包括工作量、进度、成本等方面。首先识别了机载软件更改起因,对不同类别的更改进行分类,同时分析了机载软件更改对主制造商飞机研制工作的影响,包括由机载软件更改引起的额外工作以及研发成本,最后从机载软件快速转换、软件加载以及主制造商验证试验方面提出了主制造商机载软件更改策略,从而降低机载软件更改对主制造商飞机研制活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分析并设计了一种将带双轴调整机构的棱镜作为基准棱镜的方位引出方法,并基于此提出了惯导缓冲基座复位精度试验方案.首先,根据直角棱镜作基准棱镜时放置位置对方位引出的影响,设计可双轴调整机构;然后,从双轴调整机构出发,利用坐标变换和矢量形式的棱镜反射公式推导了放置误差造成的方位引出误差,根据误差公式设计了试验方案;最后,分析与估算了方位引出精度,结果表明:此方案在控制经纬仪望远镜的俯仰角小于15°时,方位引出的均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000.
In low-altitude air traffic management, non-cooperation targets are the greatest threat to security of low-flying aircraft. Among various aviation fatalities, flying bird is the main factor with the highest risk and directs economic losses amounted to nearly 10 billion US dollars each year. Therefore, Flying Bird Detection (FBD)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low-altitude air traffic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skeleton based FBD method via describing bird motion information with a set of key poses. To overcome the variability of birds, the skeleton feature is selected as a relatively fixed and common characteristic for the pose appearance of flying bird. Based on the geometric topology among some key parts of bird body, a set of key poses can be described by some extracted skeleton features, which are used to represent the bird motion information. Aimed at robustly handling with the pose variations, multiple pose-specific classifiers are individually trained to learn the representative poses of the flying bird. At the detection stage, the flying bird skeleton features are combined with extracted key-pose sets to perform the flying bird classification task from each image. Afterwards, the key-frame pose-change set and the consistency of 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from sequent images are employed to validate the final detection results. Experiments on flying bird datase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