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3篇
  免费   1006篇
  国内免费   1028篇
航空   4730篇
航天技术   1068篇
综合类   828篇
航天   134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402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391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Nowad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are paid to electromagnetic incremental forming(EMIF), especially for a part with a large-scale size, e.g., an integral panel with stiffened ribs. In this work, the bending of a panel into a double-curvature profile via EMIF is carried out experimentally and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formed profile with the desired profile. During the process,discharges at four positions along different discharge paths are designed. The effects of forming parameters on the die-fittingness of the workpiece are discussed, for which two evaluation indices are used to judge forming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discharge voltage in an incremental mode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fittingness and avoid the collision rebound against the die at the same time.Discharging at the diagonal positions with the ‘‘X" discharge path exhibits the minimal shape deviation and the best forming uniformity. On the contrary, discharging at the parallel positions with the ‘‘Z" discharge path obtains the worst forming quality. Overlap of the coil at different positions should be given during EMIF; however, a lower overlap rate of the coil helps improve the forming quality.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work are useful for forming integral panels with stiffened ribs via the EMIF process.  相似文献   
972.
航空发动机研制及适航要求中均明确提出发动机零部件的振动特性分析和测试要求,包括评估进气流场畸变对振动特性的影响。对某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第1级转子叶片进行振动特性计算分析,开展自然进气和进气畸变条件下的叶片振动应力测试。计算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计算分析结果与自然进气条件下测试的叶片共振转速及振动频率一致性好,其激振源主要是压气机结构因素;在进气畸变条件下激振源更丰富,与自然进气条件相比,叶片会被激起额外的振动,且在同一共振转速下振动幅值较大,进气畸变对转子叶片的振动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在发动机研制过程中,为提高叶片工作的可靠性,需要加强进气畸变条件下的叶片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73.
王鹏  王莹  汪鼎  田莹 《航空工程进展》2018,9(3):388-395
磨齿加工时齿坯几何中心与回转工作台轴心存在安装偏心误差,降低了磨齿加工精度。以数控成型砂轮磨齿机工作原理为基础,建立偏心误差磨削加工几何模型;提出安装偏心误差补偿法,建立偏心误差补偿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求出磨削砂轮在X、Y两个方向的进给补偿增量;以YK73125数控成型砂轮磨齿机为例,进行安装偏心误差补偿实验,齿轮的左右齿面单个齿距极限偏差绝对值分别减小了0.9μm和1.6μm,齿距累积总偏差绝对值分别减小了49.6μm和43.3μm。结果表明:安装偏心误差与单个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总偏差成正比;采用安装偏心误差补偿进行磨齿加工,有效地减小了单个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总偏差,齿轮的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74.
多电飞机主发电机要接入电网向电网供电,须要满足很多条件。首先要使准备接通的发电机励磁,然后当发电机转速正常,发电机电压达到要求后,并在外电源已经断开的条件下,接通发电机接触器,使发电机向电网供电。设计基于C8051单片机及外围电路的装置,对多电飞机主发电机接入电网的控制条件进行模拟,并将结果显示在装置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显示屏上。该装置的设计包括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程序编写。最后对装置进行调试与验证,实验结果能够达到设计初衷。  相似文献   
975.
高性能螺旋桨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人多旋翼飞行器使用的桨叶以固定翼螺旋桨为主,但其气动环境与固定翼不尽相同。使用逆向重构技术对原始桨叶进行参数化建模,并基于CFD数值计算技术对参数化基准模型的扭转角分布规律和叶型积叠方式在垂直飞行状态下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功率允许范围内,桨叶在悬停状态下的效率有了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976.
针对带有中央翼盒的某型飞机的机身,数值研究了不同入水速度、姿态角和尾翘角对入水过程中机身压强和冲击力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中,控制方程选为非定常可压缩流动的雷诺时均Navier-tokes方程(RANS)和实现的k-ε模型,使用体积分数(VOF)方法捕捉水气交界面的变化,采用整体动网格技术来模拟机身相对于水面的运动。结果分析表明:机身入水过程中压强峰值首先出现在喷溅根部,随后转移至机身底部;入水初期机身冲击力系数迅速增大,而后略有回落,入水后期由于中央翼盒冲击水面会导致冲击力系数再次迅速增大,而后小幅震荡。速度越大、姿态角越大、尾翘角越小,机身冲击力系数越小。  相似文献   
977.
针对四旋翼无人机控制模型耦合程度高、非线性关系复杂,设计了一种基于PID和LESO的控制方法,选取无人机的某个状态变量作为控制量,通过简化模型对状态变量进行解耦控制,进而在控制系统中加入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ESO),提高模型的抗干扰能力。通过仿真和实际飞行与传统PID方法进行比较,充分验证了自抗扰控制(ADRC)在无人机飞行控制中具有鲁棒性强、精度高、易于实现等特点。  相似文献   
978.
分析了在概念设计阶段民用飞机总体设计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并结合时下国外在用软件优缺点,构思了民用飞机总体设计参数综合优化的技术方案,包括优化设计架构、分析模型和优化算法等,为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机总体设计综合分析和优化程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79.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与传统系统工程相比,有着形象化、具体化、沟通效率高等多种优势。基于系统建模(System Modeling Language,简称SysML)语言进行建模用途广泛,但是通过实践,针对系统架构和系统运行场景分析,基于Sys ML的建模方法特点并不突出。而Arcadia的基于模型系统工程建模有着简单、清晰等特点,对于系统架构和系统定义均有着Sys ML所不具备的特点。通过系统设计的目标与特点,对基于Sys ML的建模方法和Arcadia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和实践,总结两种方法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领域中的优劣。  相似文献   
980.
由于以GPS、北斗为代表的GNSS信号容易受到天气和位置的影响,单纯使用GNSS在某些条件下会有较大的定位误差,甚至无法提供定位服务。针对这种情况研究了基于低频磁信标的自主定位方法,分析了电磁学中的毕奥-萨伐尔定律等原理,建立了基于低频磁信标定位的系统模型,给出了分离式双信标定位方法。通过实验分析了信标安装的误差特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际实验验证了该定位方法的有效性,对于室内机器人导航、地下生物探索、水下跟踪定位等单独采用GNSS定位影响较大的场景下的自主定位与导航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