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6篇
航空   227篇
航天技术   70篇
综合类   44篇
航天   8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颜鹏  郭继峰  白成超 《宇航学报》2022,43(8):1040-1051
针对现有方法难以预测出符合飞行移动目标不确定行为方式轨迹的问题,提出基于逆强化学习的飞行移动目标轨迹预测方法,通过学习目标行为偏好以及模拟目标行为决策过程的方式预测目标的移动轨迹。首先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建立目标的行为决策模型与行为偏好模型,然后通过最大熵逆强化学习方法交替地学习模型参数。为了有效地学习目标的不确定行为特征,采用监督学习的方法学习出目标示例轨迹概率分布模型,用于指导目标行为偏好模型的训练以及初始化目标行为决策模型,同时通过对目标行为偏好模型进行预训练的方式提高其训练质量。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飞行移动目标轨迹预测方法可通过学习到的目标行为决策模型较为准确地模拟目标的行为方式,预测的目标轨迹分布与真实的目标轨迹分布在Kullback Leibler(KL)散度下的相似度可达0.24。  相似文献   
422.
为了提高视频卫星对运动车辆的检测质量,在经典视觉背景提取器(ViBE)算法的基础上,结合遥感的面向对象分类技术,从提升正确检测运动目标数量和抑制虚假运动目标检测数量两个方面着手,提出了一种新的运动车辆检测方法(VOMVD)。首先通过优化ViBE模型参数,尽可能多地获取真实运动目标,但这在一定程度引入了许多的虚假目标。研究继而依据影像上地面小尺度运动目标和道路的依存关系,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基于光谱、纹理、空间属性,构建了均值、标准差、卷积核内平均灰度值、卷积核内平均信息熵、面积、长度、紧密度、延伸度等8个特征,用于提取道路信息,以此掩膜ViBE提取的虚假运动目标和伪运动目标。结果表明,基于本研究提出的视频卫星运动目标检测方法较之三帧差分法、ViBE检测方法等,其精度有明显提升。在本研究中,三帧差分法、ViBE和VOMVD对运动目标的检测精度P分别为70.91%,61.49%和85.71%,召回率R分别为84.78%,98.91%和97.83%,F值分别为77.23%,75.83%和91.37%,有效提升了方法对运动目标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423.
在搜索状态建模和求解一阶搜索状态方程的特征迹线解的基础上,建立了对随机运动进行离散时间探测的发现概率最优控制模型,结合动态规划原理给出一种最优探测点序列的逼近算法,并给出了短时计算的算法简化形式。在满足一阶搜索状态方程的随机恒速目标条件以及有限指数探测函数条件下,将给出的算法及其简化形式应用到算例。算例表明,当随机恒速运动目标初始位置和速度均服从圆正态分布时,该算法及其简化形式均能够由任意给定的初始探测点序列优化收敛到满足精度要求的最优探测点序列。  相似文献   
424.
为深入揭示液滴在真空环境下的闪蒸机理,建立了真空闪蒸全过程、非均温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获得了各时刻液滴温度场及半径,并能够追踪结冰阶段的相变界面位置.通过开展液滴闪蒸的实验研究,观察了相变前后液滴的形态变化,并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基于数学模型,研究了液滴初始半径、初始温度、真空舱压力和结冰过冷度对闪蒸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真空舱压力是影响闪蒸过程的主要因素,且会影响最终平衡温度;初始半径主要影响预冷和冻结时间,而初始温度和结冰过冷度主要只影响预冷时间.   相似文献   
425.
氧氟玻璃具有良好的透红外性能,且可实现低成本、短周期和大尺寸制备,是高端红外窗口的优质候选材料。随着红外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光学系统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超大尺寸、高性能的红外窗口玻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团队经过十余年技术积累,通过精密温场控制技术和脱羟除铂技术,首次突破了国内米级高性能镓酸盐氧氟红外玻璃及大尺寸半球整流罩的制备,此材料可作为红外窗口应用于新一代红外探测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426.
近年来,商业航天微小卫星已经实现了轻小型化、低成本、快速研制等目标,但是在卫星姿态控制方面受制于星敏感器等测量敏感器的精度水平,无法实现高精度的测量与控制。为满足微小卫星在轨飞行中高精度姿态测量和大角速度运动的要求,本文提出了适用于CMOS探测器星敏感器的跟踪窗口星图处理算法方案,设计了基于姿态信息和导航星库,通过坐标系旋转和透视投影变换,预测探测星点成像位置,设置CMOS探测器跟踪窗口的方法,根据跟踪窗口设置,完成预测恒星所在图像子区域的像素灰度数据采集和背景灰度值的计算。采用这种方法后,恒星成像质心精度得到了提高,加快了星点提取质心的图像处理速度。通过试验室动态光星模和外场观星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提升了星敏感器的精度( )和动态性能(3 (°)/s),同时提高了全天识别的概率和跟踪数据有效率。  相似文献   
427.
我国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组成系统多、各系统耦合关联程度大、射前流程复杂,实现“零窗口”发射难度大。基于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的系统特点和射前约束条件,提出了实现“零窗口”发射的技术方案。通过能力挖潜主动拓展了任务故障适应性和窗口宽度,并辅以科学的测试发射策略,将技术和流程相结合,共同实现大型低温运载火箭“零窗口”发射目标。这对全面提升大型运载火箭和发射场“零窗口”发射能力、适应未来航天发展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