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2篇
航空   224篇
航天技术   117篇
综合类   14篇
航天   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介绍了第 2 0 0 9卡林顿周大黑子群AR484,AR486和AR488产生的太阳活动以及这些太阳活动对地球空间环境造成的影响。依据对太阳活动的统计研究 ,简要分析了三个大黑子群活动的差异。分析结果指出 ,关注某一时期太阳活动的活动经度带以及太阳活动在某一半球的主次是解决太阳活动短期预报非常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72.
为在伺服电机上实现准确的位置调节,提出了基于扩展状态观测器的鲁棒复合伺服控制和带误差积分的线性反馈控制方案,并以闭环阻尼和自然频率等作为设计参数,给出了全参数化的离散时域控制律。控制律在1台永磁同步电机上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鲁棒复合控制在较大范围的位置目标和负载转矩下实现准确的点位运动,瞬态性能良好;而基于积分的线性反馈控制当目标位置或负载发生变化时伺服性能出现明显恶化,缺乏鲁棒性。  相似文献   
73.
庄佳磊 《航空动力学报》2019,46(12):27-32, 60
针对飞机电蒸发冷却系统中永磁同步电机(PMSM)在不同工况下的抗负载扰动问题,研究了负载转矩前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降维负载转矩观测器的转矩前馈控制难点。针对降维负载转矩观测器提出工程化设计方法,通过将观测到的负载转矩补偿到电机电流环输入,实现电机对负载扰动的快速响应,提高了抗负载扰动能力。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降维负载转矩观测器设计方法以及PMSM负载转矩前馈控制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4.
经逆变电路并网的分布式发电系统中,为了解决传统模型预测控制(MPC)在电路参数变化时系统动态响应不佳的问题,在ABC三相坐标下,提出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DOB)的改进型模型预测控制(AdMPCDOB)方案,对被控电流进行两步预测,同时采用多重比例谐振(PR)调节器作为MPC的前馈补偿,消除预测电流的周期性误差,并提高对特定次谐波的抑制能力。考虑到电路参数变化和不确定扰动对系统造成的影响,采用电感电流扰动观测器对MPC输入信号进行精确观测。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表明,所提改进型控制方案能够有效提高逆变器输出电能质量,降低并网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  相似文献   
75.
采用抛物化稳定性方程的新方法研究稳定性的非平行问题,其控制方程从涡量形式的N-S方程导出,为提高计算精度和收敛速度,在法向采用高精度的高阶谱方法,结合边界层特征安排边界条件的方程,以及对无限区域数值问题作高效的代数变换处理,通过对预估校正迭代过程中推进步长有效的控制,以满足正规化条件,研究了不同类型压力梯度对稳定性的作用,由系列算例得到的增长率变化曲线和扰动中性曲线等,精确地给出了非平行性对流动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的结果与相关数据符合甚好。  相似文献   
76.
一个箭头模型的跨声速风洞实验表明,用激波-边界层被动控制来降低运载火箭头部的脉动压力能获得明显的效果,自由流 M 数为0.87~0.88时,可使脉动压力系数△C_p%的最大值下降50~60%。实验得出了激波下方开孔表面的开孔率变化对脉动压力系数的影响规律:随着开孔率的加大,起初脉动压力系数的下降十分明显,后来△C_p%趋近一个极限值。结果还表明,在激波前采用45°前倾斜孔,在激波后采用直孔的开孔分布比全部采用直孔分布能获得更好的降低脉动压力的效果。所拍摄的纹影照片清楚地显示了采用激波-边界层被动控制后模型表面激波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77.
引入了一类非线性连续型Leontief模型及对应的条件投入产出方程.提出在正向或负向边界条件下的两个基本问题。通过应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得到了该方程的可解性结果与对应解的扰动性质,并通过注解说明了其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78.
针对无人机的编队控制问题,基于虚拟领航者编队方法,提出了 1种基于固定时间超螺旋干扰观测器的反步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了 1种固定时间超螺旋扰动观测器,以保证在固定时间内,对无人机编队机动所受扰动的快速观测;其次,针对编队控制问题,设计了基于超螺旋扰动观测器的反步控制策略,该控制器显著降低了抖振效应;然后,使用李雅普诺夫理论和固定时间理论,分析了控制策略的固定时间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9.
基于快速模糊干扰观测器的UASV再入Terminal滑模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国勇  姜长生  王玉惠 《宇航学报》2007,28(2):292-297,304
针对无人空天飞行器再人大气层过程中气动参数变化剧烈、控制精度要求高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快速模糊干扰观测器的Terminal滑模控制方案。通过改进传统模糊干扰观测器的学习律,提出一种快速模糊干扰观测器,增强了其在线逼近干扰及系统不确定的能力。Terminal滑模的有限时间收敛特性提高了系统跟踪速度,同时采用快速模糊干扰观测器消除全部扰动的影响,从而保证了飞行品质。最后,仿真结果表明了快速模糊干扰观测器的优越性及闭环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
火箭助推器从芯级飞行器动态分离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巍  刘君  刘冰  郭正 《宇航学报》2006,27(4):766-770
利用弹簧近似和网格重构相结合的非结构动网格技术,耦合求解Euler方程及弹道方程,时间方向采用四步Runge-Kutta方法,空间方向采用改进Barth和Jespersen限制器的通量分裂方法,数值模拟火箭助推器从芯级飞行器动态分离动力学过程。首先,计算单独芯级飞行器流场,与实验数据相比,符合较好;其次,计算火箭助推器和芯级飞行器组合体流场,得到分离前状态和气动力特性;在此基础上,比较采用弹簧和火箭作为控制力的两种分离方案,研究两侧火箭助推器分离不同步、攻角、侧滑角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弹簧分离初期火箭助推器位移和姿态主要取决于弹簧控制力,弹簧全部断裂后气动力的影响加快姿态发散,在给定的设计参数条件下,可以实现安全分离;火箭分离存在复杂的喷流干扰,喷流对助推器的包裹作用使得分离初期自由来流影响较小;另外,分离过程对芯级飞行器的气动干扰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