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8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330篇
航空   1404篇
航天技术   247篇
综合类   176篇
航天   23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通常多通道飞控计算机的程序存储和执行均在EPROM中完成 ,程序的前期开发和调试则通过将其加载到RAM中进行。但是 ,由于目前通用的调试系统都是单通道的源程序级调试系统 ,若采用它们的简单组合 ,其性能无法满足多通道程序的调试需求 ;另外由于RAM和EPROM访问时序的不同 ,在RAM中调试正确的程序不能证明在EPROM中执行也正确。本文介绍了一种支持多通道飞控计算机软件调试功能的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42.
本文从主次流气动参数(相对静压降、主次流温比、主流马赫数等)和冷却结构(冲击高度、开孔率等)两方面比较分析了两种双层壁复合冷却结构及对应的单层壁冷却结构的冷却效率。试验结果表明:气动参数中相对压降对冷却效率的影响较大,结构参数中冲击高度对冷却效率的影响较小,而试验孔板开孔率对冷却效率的影响较大,增加冲击板后的双层壁复合冷却结构冷却效率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43.
采用气固耦合算法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再生冷却通道的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了三维湍流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冷却工质为氢气,其密度、导热系数、动力粘度随着温度和压力而变化。应用大涡模拟及标准k-ε双方程模型两种湍流模型分别进行数值模拟,详细揭示了再生冷却通道固体区和流体区内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并在不同的计算网格数目下对两种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网格条件下,标准k-ε双方程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吻合精度比大涡模拟模型更好,且满足工程计算精度。随着网格数的增加,大涡模拟的计算精度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4.
流动控制技术在航空涡轮推进系统上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介绍了主动流动控制在风扇/压气机、主燃烧室、涡轮和排气系统中的应用情况。阐明了流动控制在大幅度地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增加发动机的稳定性、减轻发动机的重量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同时指出分步实施流动控制的过程也就是应对其重大技术挑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5.
倾斜30°锥形喷孔气膜冷却的流动和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流向倾角为30°、锥顶角分别为15°和30°的锥形气膜冷却喷口射流下游的流动和传热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并与相同实验条件下圆孔的射流情形进行了比较,发现锥形喷口下游的速度边界层的等值线具有三种基本分布形态。随着锥形出口面积的增大,射流的穿透能力明显减弱,核心区域速度明显降低,侧向扩展范围明显增加,纵向耦合涡迅速减弱并消失,从而显著地提高了气膜冷却效率,尤其是提高了喷孔两侧流向下游位置上的冷却效率。同时,大锥顶角的高吹风比下,射流具有十分良好的贴壁效应和非常可观的冷却效率。  相似文献   
46.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气膜出流条件下带肋回转通道流动特性,其中回转通道为带90°直肋变截面通道。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利用单元分析方法,定义了壁面有效压力及单元有效压力系数。结果表明:通道出口段存在气膜出流与无气膜出流情况相比出口段有效压力分布发生变化,并且使整个通道的流阻下降。影响流动的主要因素是通道的阻塞比、长径比、宽高比、气膜出流比和进口雷诺数。  相似文献   
47.
李军伟  覃粒子  刘宇 《推进技术》2005,26(6):489-494
为了解结构参数对圆转矩形内喷管再生冷却换热的影响,设计了多个圆转矩形喷管,考虑了三种结构参数:转方位置、出口高宽比和出口圆角大小的影响。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三维可压缩的N-S方程对其内部流动和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湍流模型采用标准的k-ε双方程模型,壁面附近的流动和传热采用壁面函数法处理,速度与压力的耦合采用SIMPLE算法求解。结果表明:在型面一阶导数连续的情况下,转方位置对圆转矩形内喷管的换热影响不大;出口高宽比对圆转矩形内喷管的换热影响较大,出口高宽比不能太小,否则影响内喷管流场和换热;出口圆角大小影响内喷管周向上的温度分布,圆角太小造成周向温度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48.
以压电陶瓷为作动器,并采用独立模态控制法,对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大柔度悬臂梁前三阶模态进行了振动主动控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独立模态控制方法,能有效地抑制悬臂梁的振动,控制效果非常明显。采用模态滤波和相移控制器进行模态分离和相位调节,可获得最大结构阻尼,取得良好的动态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9.
随着航电系统的发展,传统的通信网络传输速率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因此,FC协议作为新一代的高性能网络通信协议被引入到航电系统中.如何基于FC协议设计出满足航电系统应用需求的通信网络成为FC技术研究的关键.本文介绍了一种面向航电系统应用的基于FC通信协议的双余度环网的设计与实现方案,着重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对系统的容错设计给出了说明,最后对系统的容错能力进行了全面的验证.  相似文献   
50.
比较了航空电子环境FC(FC-AE)高层五种协议的特点、适用范围、通用性、技术支持性,说明FC轻量协议(FC-LP)适合航电通信的原因.论述了FC-LP的组成与特点:引入了FC节点访问标识和虚拟通道的概念,将通信模式确定为分布对等模式,增加了通道控制、信息传输流控、节点访问标识管理等协议流程,限定了FCP、FC物理层、FC仲裁环、FC交换接口标准功能的不同实现要求.总之,FC-LP通信协议具有高可靠、高效率、低延时的特点,能满足强时性和高可靠性飞机航空电子系统通信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