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1篇
航空   139篇
航天技术   10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4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41.
Various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accuracy of troposphere zenith wet delays (ZWDs) determined from GPS. Most of these studies use dual-frequency GPS data of large-scale networks with long baselines to determine the absolute ZWDs. For small-scale networks the estimability of the absolute ZWDs deteriorates due to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olutions of the ZWDs and satellite-specific parameters as satellite clocks. However, as relative ZWDs (rZWDs) can always be estimated, irrespective of the size of the network, it is of interest to understand how the large-scale network rZWD-performance of dual-frequency GPS using an ionosphere-float model compares to the small-scale network rZWD-performance of single-frequency GPS using an ionosphere-weighted model. In this contribution such an analysis is performed using undifferenced and uncombined network parametrization modelling. In this context we demonstrate the ionosphere weighted constraints, which allow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ZWDs independent from signals on the second frequency.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both simulated and real data, it is found that under quiet ionosphere conditions, the accuracy of the single-frequency determined rZWDs in the ionosphere-weighted network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large-scale dual-frequency network without ionospheric constraints. Making use of the real data from two baselines of 15?days, it was found that the absolute differences of the rZWDs applying the two strategies are within 1?cm in over 90% and 95% of the time for ambiguity-float and -fixed cas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2.
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高性能开关磁阻电机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achine,SRM)凭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起动转矩大、起动电流小等内在优势,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另一方面,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的加剧,采用电能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是各国的研究热点。而在中国,研究适合国情,且具有高性价比的纯电动自行车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与示范价值。本文研究了一种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的三相12/16开关磁阻轮毂电机系统,经过理论分析确定电机结构,进一步利用有限元软件完成样机设计,详细叙述了电机的设计方法,讨论了绕组方案对电机性能的影响,最终试制了样机。利用基于ARM芯片制作的专用控制器完成了对该电机性能的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3.
复合材料液体成形工艺(Liquid Composite Molding,LCM)是将液态聚合物在压力作用下注入铺有纤维预成形体的闭合模腔中,液态聚合物在流动充模的同时完成对纤维的浸润并经固化成形成为复合材料制品的一类制备技术。本文先对复合材料液体成形工艺原理进行了简要概述,接着综述了由液体成形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构件的基本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其中基本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拉伸、压缩、弯曲、剪切、开孔拉伸、开孔压缩、层间断裂和抗冲击性能等,并对相关的试验标准进行了比较。最后对液体成形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4.
基于模块化的缠绕机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缠绕机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等特点,是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的关键工艺装备。针对产品小批量、定制化的生产需求,提出了针对缠绕机结构和控制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法(MDM),拓展缠绕机的功能多样性。将缠绕机的结构部件进行功能分解和关联强度分析,采用组遗传算法(GGA)将部件聚类为标准化的模块,根据产品需求,以产品性能最好和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模块配置模型,基于快速分类的非支配遗传算法(NSGA-Ⅱ)求解多目标优化模型完成机械结构模块化配置。提出基于现场总线的分布式网络控制器结构,将控制器的接口标准化和网络化,根据机械结构的模块化配置实现控制器的快速重构。基于模型组件对象(COM)技术将软件模块设计为COM组件,采用k近邻(kNN)方法进行控制模式分类,并进行COM组件的重构,控制软件动态解析控制模式并管理COM组件的状态转移关系,从而实现软件的快速重构。对结构、控制器和软件模块化方法的研究能够实现缠绕机的快速重构,拓展缠绕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5.
针对双绕组永磁容错电机,在反电动势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适用于容错电机的转子位置估计算法。利用每相绕组产生的磁链增量及单位反电动势来估算双绕组永磁容错电机转子的位置,通过锁相环技术进行误差补偿,对该方法中使用到的电机参数进行在线辨识,把辨识结果更新到转子位置估计算法中。通过该方法可以在双绕组永磁容错电机正常工作、单相故障或者多相故障容错的情况下,实现对转子位置以及转速的估计。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转子位置估算方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6.
采用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制备了U-3160碳纤维增强HT-350RTM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U-3160/HT-350RTM),研究了不同老化温度、老化时间下U-3160/HT-350RTM复合材料的失重率的变化规律,建立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老化失效特征与老化时间/老化温度的关系,并通过微观形貌分析阐述了其在热氧老化过程中的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复合材料的失重率变化符合三次多项式的变化规律,复合材料的老化在材料近表面尤为明显,由于氧分子作用,聚酰亚胺树脂发生降解导致孔隙率增加,因此温度越高、老化时间越长老化加速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7.
史耀耀  阎龙  何晓东 《航空学报》2010,31(6):1294-1298
 非连续带材缠绕是布带缠绕的一种,广泛地应用于复合材料成型中,在大拉伸比缠绕时更能突显其优势。针对非连续带材的缠绕,在认真分析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过程和可能存在的技术难点的基础上,对影响缠绕制品质量的张力、布带拉伸比、布带自动续接及自动纠偏等因素的控制方法及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设计出了切实可行的机械装置和控制方案。经应用验证,该方案既实现了非连续带材缠绕成型过程的自动化,又保证了缠绕制品的质量,解决了非连续带材成型过程的关键控制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48.
RTM 成型工艺及其派生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传统RTM工艺的成型原理和树脂工艺参数,详细介绍了两种常见的RTM派生工艺:真空导入模塑工艺、柔性辅助RTM工艺。展望了通过降低树脂黏度和成型工艺改进的两种方法,使RTM工艺更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9.
高频平面变压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平面变压器损耗分析及其不同绕组结构构造技术研究,采用多层交错换位绕组结构,设计了适用于有源箝位软开关变换器的PSSP结构平面变压器。将研制的平面变压器应用于100W高密度DC/DC模块,经实验验证,该变压器总损耗仅为1.3W,并且与传统的变压器比较,体积减小了46.6%,高度减小了68%。  相似文献   
150.
介绍了质量相关参数控制在数控缠绕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在LabWindows/CVI平台上开发高精度模块化参数监控软硬件系统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