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248篇
航空   791篇
航天技术   151篇
综合类   114篇
航天   1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在研究了倒立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积分滑模变结构的控制方法。通过设计积分性质的非线性滑模面,可以减少系统静差,提高控制精度,系统鲁棒性能获得了很好的保存。仿真证明,该方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系统的稳定,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使倒立摆系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82.
压膜阻尼对硅微陀螺的精度具有重要影响。平板结构是硅微陀螺中一种典型结构,本文通过对雷诺方程的推导,得出平板在正弦规律小振幅刚性运动时的阻尼力解析式,并给出低频时阻尼系数的近似算法。利用Matlab和CoventorWare软件对运动平板的阻尼进行仿真计算,得出运动平板的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并分析平板参数对阻尼系数及刚度系数的影响。建立不同类型的带孔平板模型,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当阻尼孔按一定方式排列时,可以降低结构的阻尼。  相似文献   
83.
基于一种新型径向-轴向耦合碰摩的对转双转子系统力学模型,利用数值积分方法,对双转子系统由碰摩导致的振动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分别给出了低压转子单独径向-轴向耦合碰摩、高压转子单独径向-轴向耦合碰摩和高低压转子共同径向-轴向耦合碰摩下的轴心轨迹、幅值谱图和时域波形图。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压转子单独发生径向—轴向耦合碰摩且转速比较低时,低压转子节点的时域波形具有一定的拍振效应,随转速比的增加,拍振效应逐渐消失,但高压转子节点的时域波形,在3种转速比下均没有拍振效应;在高压转子单独径向-轴向耦合碰摩转速比较低时,高低压转子节点的时域波形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拍振效应,随转速比的增加拍振效应也逐渐消失,但时域波形却变得“复杂化”;在高低压转子共同发生径向-轴向耦合碰摩时,在所有转速比下,高低压转子节点的时域波形均没有表现出拍振效应。  相似文献   
84.
建立了某直升机地面共振分析力学模型,计算了起落架在桨毂中心处的等效刚度和阻尼,针对某直升机进行了地面共振分析,同时分析了摆振铰外伸量、质量静距、桨毂中心有效刚度等对地面共振的影响,为避免地面共振及参数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5.
In this paper, harmonic balance method, exact formul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are adop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riction stiffness on the stability of 1.5 degrees of freedom aeroelastic system. On this basis, the expressions of input energy and dissipated energy are deduced, and the energy method is used to reveal the mechanisms of the stable boundary and unstable boundary existing in the system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riction stiffness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stability region and the critical aerodynamic damping ratio of the system ri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riction stiffness, while the friction stiffness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stability boundary. I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bility of system, the results of harmonic balance method, exact formulation and Newmark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are in good agreement. Compared with exact formul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the concept and conclusion of harmonic balance method are simple in the system stability analysis.  相似文献   
86.
RAM的故障模型及自测试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RAM故障情况的全面、深入分析,建立了RAM的功能故障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全面、实用的故障自测试算法。该算法分三步完成测试:(1)测试RAM中的固定为1(0)故障、固定开路故障、状态转换故障、数据保持故障及第一类耦合故障中的不相关耦合等故障;(2)测试第一类耦合故障中的相关耦合故障;(3)测试第二类耦合故障。对RAM的故障注入试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并将此算法应用于航空电子模拟器的BIT(Builtintest)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87.
在进行转子和整机计算时建立套齿结构接触模型会增加计算量,降低计算效率,直接将套齿结构省略又无法体现其刚 度特性变化对转子动力特性的影响。针对该问题,基于航空发动机单圆柱面套齿连接的结构和力学特征,建立了考虑构件间界面 接触状态的力学特征分析模型,提出了考虑套齿结构刚度随参数变化的简化建模方法,并与套齿接触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建立 了单圆柱面套齿连接结构转子简化模型,开展了相应的转子动力特性试验,对比分析了拧紧力矩对转子模态频率的影响。结果表 明:转子简化模型与试验模型最大计算误差小于5%,证明套齿结构简化建模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可为工程实践中高 效开展含套齿结构转子及整机动力学准确计算分析提供方法与参考。  相似文献   
88.
空间对接机构缓冲系统及其运动学建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差动式缓冲系统为对象,将缓冲机构分解成6个独立分支,通过设计立局部坐标系,建立缓冲系统运动学正,逆解模型。该建模方法可以消除各分支之间的耦合关系,使建模得以简化。算例说明这种缓冲系统运动学模型是正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89.
We investigate the generation of ballooning perturbations in the inner magnetosphere of the Earth in the dipole model of the geomagnetic field taking into account ionospheric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ionosphere is considered as a thin layer with finite conductivity. The eigenmode spectrum is discrete and consists of Alfvén, slow magnetosonic, flute and incompressible modes. Their interaction depends on ionospheric conductivity. The decay rate is small in noon and night sectors and large in dawn and dusk sectors. The lowest stability threshold α/γ ≈ 4.25 is determined by flute modes.  相似文献   
90.
高超声速复杂气动问题数值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超声速流场具有复杂流动特征,其中真实气体效应、磁流体干扰效应和力热结构耦合效应等对气动力分析产生了重要影响。将流体力学研究扩展到分子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以及流固耦合等交叉学科领域,这给数值模拟方法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高超声速气动力/热分析的热点问题,重点关注高温效应与低密度流动效应、磁流体干扰效应和力热结构耦合效应等,结合算例分析了相应的数值求解技术;在气动热方面主要比较了3类求解方法(纯工程方法、纯数值方法和基于Prandtl边界层理论的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算例;对于气动力/热/结构耦合问题,从耦合模型及耦合计算方法两方面开展了分析。最后指出了高超声速复杂气动问题数值求解技术未来需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