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45篇
航空   356篇
航天技术   15篇
综合类   20篇
航天   3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测量了平面火焰炉、原子气化炉和超声速燃烧室的单脉冲激光诱导OH荧光。由平面荧光图可得到氢氧基相对浓度分布和它的厚度。由超声速燃烧室的OH荧光测量 ,可以看出不同时间OH分布的差别。氢氧基的PLIF图像是研究火焰结构和流场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2.
描述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喷雾燃烧与流动过程仿真软件CAFILRE(Combus-tion and Flow in Liquid Rocket Engine)的结构和功能。CAFILRE程序是采用模块化方法编制和发展的二维通用软件,具有模拟发动机燃烧室内推进剂雾化过程、液雾蒸发过程、湍流混合与燃烧过程的能力。用此软件可以对发动机内部进行详细的性能分析和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83.
甲烷-空气预混火焰越过不同形状障碍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甲烷-空气预混火焰越过安装于燃烧室内底壁的多种形状障碍物进行了系列实验。以高速阴影摄影获取火焰阵面变化的序列相片,准确地记录了流场和火焰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障碍物的上表面对诱导湍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障碍物下游的回旋区会导致火焰的翻卷和弯曲。变形火焰在未燃气体中产生的压缩波在壁面进行反射并在燃烧区反复穿越,也大大破坏了火焰的稳定性。不同形状的障碍物对火焰稳定性的影响呈现的特点不同,但最终均能导致湍流燃烧和加速。  相似文献   
84.
热障陶瓷梯度涂层材料的工艺及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材料梯度成分设计、制备工艺及性能检测方面介绍了氧乙炔火焰法制备Al2O3/Fe基热障陶瓷梯度涂层材料。与一般涂层相比,梯度涂层显示出更为优异的弯曲强度、结合强度、抗热冲击性、显微硬度分布及缓和热应力等性能。文中着重分析了成分梯度分布、热膨胀系数的平滑过渡及自发热金属的选用,是梯度涂层材料获得优异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5.
应用光电测试系统来检测发动机的起动过程,进而可评定发动机的起动品质并进行故障诊断。对自行设计和研制的光电测试系统作了分析,表明该系统能满足发动机起动时测试之要求。应用该系统测出了发动机燃烧室火焰信号的变化曲线,还对该信号进行了分析。应用全套动态参数测试系统,测出了一台单轴小型喷气发动机起动过程的动态曲线,本文只展示了四个参数的变化:发动机转速、燃油流量、涡轮后叶尖温度、燃烧室火焰信号。通过应用该套测试系统,找出了最佳起动方案,对研究发动机起动问题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摘 要:为探究预混气组分对不同反应路径下NOx生成影响,针对高压射流反应器,基于CFD流场特征等,构建优化了单PSR、2PSR、3PSR以及PSR+PFR四种化学反应器网络模型。在贫预混燃烧条件下,研究了纯CH4及其混合气燃烧时不同反应路径下NOx的生成情况,得出了燃烧室内不同反应区域每条反应路径NOx的生成量。结果表明,纯CH4燃烧产生的NOx主要来自于热力型、快速型和N2O-中间体型三条反应路径。绝热火焰温度的提高主要促进了热力型和N2O-中间体型NOx的生成。随着CH4或CO中加入H2摩尔分数的增加,NOx排放总量降低,快速型NOx生成速率降低,特别是火焰刷区域的。另外,混合气中CO摩尔分数的增加会导致NOx生成量增多。  相似文献   
87.
凹腔底壁喷注煤油燃料的超燃点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来流总温为1486K、总压为1.6MPa、马赫数为2.52的条件下,采用两级串联凹腔构型燃烧室,开展了凹腔底壁喷注煤油燃料的超燃点火试验,研究了喷嘴孔径、喷注位置对点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游凹腔底壁大孔径喷嘴喷注燃料,下游凹腔点火的方案点火性能高,在煤油总体当量比为0.102~0.206范围内均可实现成功点火与稳定燃烧;燃烧反压向上游的传播过程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且与分离区的形成过程紧密耦合;燃料喷注方案决定了煤油雾化燃料场的分布,燃料的分布特征又决定了点火特征.   相似文献   
88.
《中国航空学报》2016,(3):617-629
The efficiency and mechanism of an active control device ‘‘Spark Je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hock-induced separation control are studied using large-eddy simulation in this paper.The base flow is the interaction of an oblique shock-wave generated by 8° wedge and a spatially-developing Ma = 2.3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The Reynolds number based on the incoming flow property and the boundary layer displacement thickness at the impinging point without shock-wave is20000.The detailed numerical approaches were presented.The inflow turbulence was generated using the digital filter method to avoid artificial temporal or streamwise periodicity.The numerical results including velocity profile,Reynolds stress profile,skin friction,and wall pressure were systematically validated against the available wind tunnel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 measurements of the same flow condition.Further study on the control of flow separation due to the strong shock-viscous interaction using an active control actuator ‘‘Spark Jet" was conducted.The single-pulsed characteristic of the device was obta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Both instantaneous and time-averaged flow fields have shown that the jet flow issuing from the actuator cavity enhances the flow mixing inside the boundary layer,making the boundary layer more resistant to flow separation.Skin friction coefficient distribution shows that the separation bubble length is reduced by about 35% with control exerted.  相似文献   
89.
钾盐消焰剂对推进剂催化剂热分解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种不同的钾盐对推进利用催化剂热分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消焰剂KD对邻苯二甲酸铅(φ-Pb)的热分解行为影响最小,而K3AlF6的影响程度最大。最后,探讨了钾盐对催化剂热分解行为的影响和推进剂平台燃烧效应之间的某些关联。  相似文献   
90.
激波和边界层相互作用区域局部烧蚀的理论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芬  孙洪森 《宇航学报》1994,15(3):35-42
激波和边界层相互作用区域的局部烧蚀计算是极为复杂的非定常湍流分离流动条件下的烧蚀分析问题,本文将这一复杂的物理化学和气体动力学过程简化为二维前向台阶分离区的准定常烧蚀问题来处理,将偏微分的控制方程组简化为超越代数方程组,提供了一个有一定精度的理论分析方法,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