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127篇
航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61.
基于FSQP算法的涡扇发动机多变量最优加速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入研究了新的非线性规划算法———FSQP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FSQP算法的涡扇发动机多变量最优加速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加速性能并满足加速过程中的各项约束条件。最后,通过仿真表明了该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和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2.
涡扇发动机起动模型及起动控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低转速下的发动机部件特性的半经验数据,建立了一种通用的发动机起动计算模型,并对发动机起动控制规律进行了研究。最后以某发动机为例,详细分析了发动机的起动过程。  相似文献   
63.
二元喷管热喷流的红外光谱辐射特性实验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明东  吉洪湖  黄伟  蔡旭  张勃  高潮 《推进技术》2007,28(2):152-156
为了获得涡扇发动机二元喷管热喷流的红外辐射特性,分别对喷口面积相等且宽高比分别为1,4,8,12和16的二元喷管的热喷流的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测试,并与轴对称喷管进行了对比。喷管内涵通道的气流温度为500℃,外涵通道的气流温度为环境温度,内、外涵气流的流量比为1:3。通过实验,获得了各个喷管的热喷流在3~5μm波段的红外光谱辐射强度分布和积分强度。结果表明,采用宽高比大于1的二元喷管能够有效降低热喷流的红外辐射,但是在宽高比大于8以后二元喷管热喷流的红外辐射不再随宽高比的增加而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64.
介绍了弹用涡扇发动机气动稳定性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评定流程。给出了进气畸变、附加功率提取、附加引气、加速过程对弹用涡扇发动机气动稳定性影响的计算分析模型。其中,进气畸变对发动机气动稳定性影响的计算采用平行压气机模型,基于李亚普诺夫理论的方法完成;附加引气、功率提取对发动机气动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通过对发动机转子间质量、动量、能量守恒方程进行修正的方法进行;加速过程对发动机气动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欧拉方法求解动态的质量、动量、能量守恒方程的方法完成;最后采用“层叠”的方法进行各种降稳因素的综合评估。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进气畸变是弹用涡扇发动机主要的降稳因素。  相似文献   
65.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航空发动机数学模型解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三买  陈永琴 《推进技术》2007,28(6):661-664
针对发动机模型现有平衡方程迭代解法存在不收敛或计算效率差的不足,以涡轮风扇发动机为对象,结合遗传算法与牛顿-拉夫逊法的优点,设计了在模型不收敛点采用遗传算法与牛顿-拉夫逊法交替计算的平衡方程求解混合算法。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对于整个模型而言,该算法既保持了牛顿-拉夫逊法的高计算效率,又吸收了遗传算法全局收敛的优点,可实现模型大范围收敛。  相似文献   
66.
段翀  谢寿生  蔡开龙 《推进技术》2005,26(5):434-438
运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某型涡寓发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并利用相似原理把它推广到全飞行包线范围。动态数学模型在仿真计算机上运行,通过输人输出接口与控制器、执行机构实物进行连接,组成基于VXI总线技术的涡扇发动机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系统。对涡扇发动机实际工作过程的半实物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实时地反映在控制系统作用下发动机的运行情况.为发动机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FADEC)系统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67.
涡扇发动机二元喷管的红外光谱辐射特性实验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明东  吉洪湖  黄伟  蔡旭  高潮 《推进技术》2007,28(4):394-398
为了获得涡扇发动机二元喷管的红外光谱辐射特性,分别测量了喷口面积相等而宽高比分别为1,4,8,12和16的二元喷管在3~5μm波段的红外光谱辐射特性,并与轴对称喷管进行了对比。喷管中的气流由主流燃气和次流空气组成,用以模拟涡扇发动机的喷管。结果表明,采用宽高比大于或等于4的二元喷管在绝大部分探测方向能够有效降低喷管的红外光谱辐射强度,但是在宽高比大于8以后二元喷管的红外光谱辐射强度不再随宽高比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8.
射流控制反推力装置流场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著  单勇  沈锡钢  张靖周  邵万仁 《推进技术》2014,35(9):1181-1187
针对涵道比为8的涡扇发动机无阻流门叶栅式反推装置,利用CFD技术,计算分析了二次射流孔的位置、角度、孔数以及流量对反推力性能和外涵通道内流场流动特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外涵流体与二次射流相互作用后,在二次射流下游产生了一个主涡和副涡,阻碍外涵气体向下游流动;射流孔位置对涡扇发动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反推力效率,而且影响上游风扇后的气体压力不均匀度和背压;二次流射流角度对反推力性能的影响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占主导地位,存在一个最佳射流角度;二次流质量流量增加,反推力效率呈增加趋势;二次流入射孔的个数关系到相邻入射气流在周向的覆盖程度,从而影响反推效率;二次流射流位置、角度以及流量对反推性能的影响是相互耦合的,在反推力装置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三者间的相互影响;在研究参数范围内,最佳的射流孔位置范围L=110mm~150mm,最佳射流角度α在10°~20°范围内。  相似文献   
69.
王磊  王曦  何皑  程茵 《推进技术》2010,31(2):210-215
针对航空发动机控制计划中加减速供油线对主燃油限制的控制计划,基于状态空间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Linear Matrix Inequality)的方法,提出了用于解决航空发动机控制中由于主燃油供油量超加减速供油线后导致控制效果明显变差甚至出现震荡问题的抗积分饱和IWP(Integral Wind-up Protection)算法,给出了同时保证闭环稳定性和饱和抑制性的LMI解。以某涡扇发动机为被控对象,基于LMI方法在已有的控制器上进行了IWP的设计,并进行了发动机非线性动态系统性能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已设计的PI控制器结构中嵌入IWP补偿器构成具有抗积分饱和作用的PI控制器,能提高控制系统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70.
混合排气加力涡扇发动机过渡态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混合室加力燃烧室、主燃烧室和外涵道的容积效应,风扇、压气机、高压和低压涡轮等部件的特性,加力燃烧室供油管的充油时间等因素,提出了模拟低涵道比混合排气加力涡轮风扇发动机过渡过程的计算方法,以混合室加力燃烧室、主燃烧室和外涵道3个容积室的动态方程为基础,详细分析计算了苛发动机过渡态的性能,用很小的时间步长逐渐逼近,计算不需要迭代,速度快,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