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25篇
航空   302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1.
气膜冷却流场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X型双丝热线探头对扇形气膜孔射流下游流场的测量结果表明,湍流因射流的注入而显著增强,并存在十分明显的各向非同性。传统的应力和速度梯度的涡粘关系仍然适用于气膜冷却流场,但应该在不同的方向上分别对湍流粘性系数进行修正。标准k-ε湍流模型可成功地模拟孔内流动和流向倾角α较小时的掺混气膜冷却流场,但在α较大时的孔中线附近区域内的流场模拟是不成功的,并导致冷却效率的模拟失败。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涡轮流量计的几种标定系统,包括稳态标定,动态标定,在线标定和实时标定,其中在线标定和实时标定是提高涡轮流量计测量精度的重要措施,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的建立已不难实现这2种标定。  相似文献   
13.
大扩张角子午流道型线对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具有大扩张中间机匣的某型涡轮低压级子午流道型线进行了改型设计,提出了7种型线设计方案,并应用N-S方程全三维粘性求解程序对7种方案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子牛扩张型流道外壁型线的改变,对低压导向器出口能量损失的影响是显著的,设计气动性能优良的子午扩张型线能明显削弱由于大扩张角引起的气流分离,降低涡轮低压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涡轮叶片表面气膜冷却效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放大的叶片模型,利用大尺寸低速线性叶栅风洞进行实验,测量了涡轮导向叶片表面不同位置单排气膜孔的气膜冷却效率,研究了孔排位置、吹风比及来流雷诺数的影响。风洞实验段由3个叶片组成,其中中间的叶片为试验叶片,由优质木材制成。试验叶片表面上开有15排气膜孔,其中吸力面3排,前缘区6排,压力面6排。实验的参数变化范围是:基于叶片弦长的来流雷诺数250000-450000,吹风比0.5-2.5。结果表明,由于气膜孔排位置的不同,其下游冷却效率受来流雷诺数及吹风比影响的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液体火箭发动机高速涡轮泵的振动故障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讨论了涡轮泵故障的几个主要原因,据此提取涡轮泵振动数据的特征,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故障检测。BP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集由一个具有无监督聚类功能的神经网络从原始的特征向量集获取。  相似文献   
16.
镍基单晶结构的蠕变损伤寿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镍基单晶合金材质细观演化规律,提出了同时考虑筏化-解筏及夹杂空洞损伤机理的双参数蠕变损伤本构模型。该本构模型已编入ABAQUS的umat。单向应力状态试验表明它可以模拟镍基单晶结构材料的蠕变规律,特别是晶体取向相关性;利用双剪切和模拟单晶叶片蠕变试验对模型进行了考核,结果相当满意。进一步对单晶叶片的蠕变损伤寿命进行分析,叶片的三维取向优化,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叶片的蠕变寿命。  相似文献   
17.
某型无人机拦阻网回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无人机拦阻网回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论述了系统的网体设计、涡轮阻尼器设计以及拦阻过程计算等关键技术问题,并给出某型无人机拦阻回收系统的性能计算结果。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某型无人机拦阻网回收系统的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已成功应用于某型无人机系统的研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3):893-901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mount of protrusion on various parameters in rotor–stator system was experimentally studied by measuring CO2 concentration and pressure, in order to obtain the optimal protrusion amount. The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dimensionless sealing flow were measured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annulus Reynolds number was 4.39 × 105 and the rotating Reynolds number was 1.05 × 106.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 of the amount of protrusions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static pressure in the cavity, and the static pressure change near the sealing ring is almost negligible. But the total pressure and sealing efficiency increase first and then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mount of protrusion. The variation of power consumption is the same. A complex vortex structure will appear at the high radius region when the protrusion is install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otrus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inimum sealing flow of the rotor–stator cavity. Furthermore, considering the sealing efficiency and power consumption, the best range of the protrusion amount is about 36. The ratio near this range can optimally balance the alleviation of the gas ingestion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power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9.
付仲议  朱惠人  姜茹  程李坚 《推进技术》2019,40(7):1585-1593
为了研究高主流湍流度下二次流密度比对涡轮导叶全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使用热色液晶测量了在主流湍流度为15%,二次流密度比为1.0和1.5下三维涡轮导叶的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二次流与主流质量流量比为7.0%和12.5%。结果表明:二次流密度比增大可以降低冷气射流的动量,小流量比工况下,在叶片前缘和压力面前半段,动量较低的二次流在高主流湍流度的影响下更易耗散,增大二次流密度比使冷却效率明显降低;大流量比工况下,二次流动量降低使气膜孔后区域冷气贴附性增强,气膜冷却效率和冷气覆盖效果均得到提升。小流量比工况下,二次流密度比增大对叶片表面换热的影响较小;大流量比工况下,二次流密度比增大使吸力面中弦区域和压力面后半段的平均换热系数比分别降低15%和25%。  相似文献   
20.
An Equilibrium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EMOM) with self-regulated weighting factors has been proposed for the optimum design of non-circular clearance hole on the front flange of turbine disk. In the ‘‘equilibrium design", both the stress decrease around the hole and the least hole's profile variation are considered, which balances two ambivalent design goals. Specific discrete variables are applied to realize the standardization design in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in which a Surrogate Genetic Coding Algorithm(SGCA) is introduced, and a special check module is used to get rid of repeated fitness evaluation of the samples. The method offers an equilibrium design for the non-circular clearance hole of the turbine disk with great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