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99篇
航空   647篇
航天技术   224篇
综合类   30篇
航天   2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化学气相反应法在C/C复合材料抗氧化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把硅蒸气渗入预制体孔隙与碳直接反应生成SiC的化学气相反应(CVR)方法,提高初始密度和预制体结构均不同的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能力,研究了C/C复合材料的密度变化与微观结构,并对其进行了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因CVR温度、C/C复合材料初始密度不同,抗氧化处理后的密度增加量有显著不同。针刺炭布C/C/SiC复合材料在马福炉中于1160℃经65min氧化后,其失重率仅2.6%,而密度为1.95g/cm^3的同结构C/C复合材料相在同条件下失重率高达32%。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提高C/SiC复合材料耐高温性能,采用泥浆浸渍裂解与真空化学气相沉积(CVD)在材料表面制备了SiC/CVD SiC复合涂层,通过XRD、SEM分析了涂层组成与结构;研究了复合涂层的高温抗氧化(700~1 500℃)和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泥浆浸渍法制备的SiC涂层具有一定的封孔效果,可使材料开孔率下降,但高温抗氧化效果并不佳,1 200℃氧化10 min后材料弯曲强度保留率下降明显仅有86%。CVD SiC涂层结构致密,与SiC封孔涂层结合较好,在700~1 500℃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氧化后涂层完好,表面O元素逐渐增加,材料失重率缓慢增加但不大于0.5%,且材料性能并未下降。涂层材料在1 200℃-10 min短时热震5次后材料弯曲强度保留率仍有95%以上,且未出现开裂、剥落等热震损伤。在1 200℃-30 min长时热震10次后,涂层材料基本被完全氧化,材料失去保护作用,弯曲强度下降至90%左右。  相似文献   
103.
陈伟强  刘彧  王兰  肖保国 《推进技术》2021,42(4):776-785
钝头体激波诱导燃烧是爆震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针对化学恰当量比的H2/Air预混气在Ma=4.79和Ma=6.46时的激波诱导燃烧现象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块结构自适应网格加密程序AMROC对带化学反应源项的轴对称Euler方程解耦求解,考察了数值模拟中不同形式的MUSCL重构格式、限制器类型以及化学反应机理等重要因素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程序能够根据设定的加密判据较好地实现网格自适应加密,减小总网格量,实现高效数值模拟。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非定常激波诱导燃烧算例的准确程度不仅取决于化学反应机理,也取决于限制器类型,而采用两种不同形式的MUSCL重构格式获得的振荡频率则几乎一致,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分别为1.17%和0.97%。模拟对比经典的Jachimowski机理和近年来新发展的几种包含压力相关反应步的氢/氧反应机理,模拟结果表明:对于Ma=4.79时的非定常激波诱导燃烧模拟,经典的Jachimowski机理仍然是能够给出与实验结果最接近的反应机理;而对于Ma=6.46时的定常激波诱导燃烧模拟,几种反应机理均能给出与实验吻合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4.
陈安林  张鸣  朱煜  怀周玉 《宇航学报》2020,41(5):578-585
本文针对电动式磁悬浮动量球(Electrodynamic suspension reaction sphere, EDSRS)的电磁场耦合进行分析,采用定子绕组的感应电动势评判耦合强度,提出了耦合强度评判指标,作为EDSRS的结构设计约束,以降低电磁场耦合的影响。首先,结合EDSRS的具体结构特点,对多定子之间的电磁场耦合问题进行分析,采用定子电磁场在另一个定子绕组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评判耦合强度。然后,对感应电动势产生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了耦合强度评判指标,并基于所提评判指标,建立了耦合约束验证流程,作为EDSRS的结构设计约束,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验验证了上述电磁场耦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5.
首先介绍了空间应用燃料电池高效散热及温控技术。高精度控温主要是利用被动散热技术,将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外部冷却介质,从而保证产热面的温度均匀性,实现电池稳定工作。通过嵌入式被动散热和双端散热的冷却方式,实现电堆内部最大温差小于5℃,换热系数达1000W/(m·K)。  相似文献   
106.
基于热设计的基础理论与负载器的工作原理,应用Ansys Icepak仿真软件对供配电负载器工作过程中内部散热情况进行仿真,找出负载器内部温度最高部位,指导实际测试,避免实际测试的盲目性。另外,通过优化负载器散热孔设计,降低负载器温升值。  相似文献   
107.
无纵向温度变形的复合材料管的铺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烈民 《宇航材料工艺》1999,29(5):20-22,29
提出了无纵向温度变形的复合材料管子铺层设计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三类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管子的实例计算表明:高模碳纤维,而不是极高模量碳纤维,更适合于航天结构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8.
航空发动机轴承腔热状态分析模型及温度场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了轴承腔的主要热源。建立了轴承及石墨密封摩擦热的计算模型、密封热泄漏量的计算模型、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模型及温度场的计算模型。用热网络法建立了轴承腔的热平衡方程组,并采用拟牛顿法求解了该方程组。获得了10种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场计算结果,该结果与本文的测试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9.
某直升机齿轮传动系统的瞬态热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提出了传动系统瞬态温度场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失去润滑条件下传动系统功率损失及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失去润滑后传动系统热状态参数的时变特征。在稳态热分析的基础上,求解了某直升机齿轮传动系统的瞬态温度场,为该传动系统生存能力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利用1992年10月27日耀斑极为完整的高质量观测资料,通过对可见光、软X射线和硬X射线图像和光谱的综合分析,诊断耀斑过程中的热与非热性质,结果表明,在这个事件中,热与非热过程并存且在时空演化上呈现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