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59篇
航空   366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21篇
航天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计算涡轮叶片尾缘对开缝喷气的数值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涡轮叶片尾缘对开缝喷气对叶栅性能的影响,发展了可与主流场求解有机耦合,且能准确反应射流与主流相互干扰过程的喷气模型,结合涡轮叶片流场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喷气量下涡轮叶栅性能参数,计算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所采用的喷气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射流与主流的掺混过程,预测掺混效应。  相似文献   
102.
二维涡轮级的定常/非定常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定常与非定常计算差别对工程应用参考价值的影响,本文通过求争二维Navier-Stokes方程,针对一级涡轮叶栅分别进行了定常/非常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对于叶片表面压力分布,第一排导叶定常计算与非定常计算得到一致的结果,但是在动叶上差别较大,尤其在叶排小间距时。当叶排间距拉大后,定常计算结果趋近于非定常计算结果时间平均值。  相似文献   
103.
喷射角对涡轮叶栅端壁气膜冷却的气动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高文  刘松龄 《推进技术》2004,25(3):206-209
在大尺寸低速平面叶栅风洞中,对前缘上游有单排气膜孔的涡轮导向叶栅端壁气膜冷却进行了气动实验。在喷射角25°,35°和45°以及吹风比1,2,3下详细测量了叶栅通道中的三维流场,得到了全速度和二次流速度分布,并由此计算了二次流动能的大小。着重研究了喷射角对端壁气膜冷却的气动特性和对叶栅通道中特别是端壁附近的流场结构的影响。数据表明减小喷射角度可以减小通道涡的强度和尺寸,使冷气射流核心更贴近壁面,但同时也明显地增大了壁面附近的气流速度。在高吹风比下,35°喷射时射流将冷气输运到压力边的能力比25°喷射和45°喷射都要强。  相似文献   
104.
提出了组合叶栅设想及其评价准则 ,并对组合叶栅进行了性能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 ,肯定了组合叶栅设想应用于可逆风机叶片设计的可行性。实验还证明 ,选取适当的叶栅组合参数 B、T,可以使组合叶栅的整体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与现有的翼型相比 ,CN Ry max、αN RCymax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5.
本文采用微型计算机的彩色显示功能,对大尺度、小展弦比、大转折角二维透平转子叶栅流道内横截面上的总压分布进行了彩色显示研究。文中给出的测量截面上总压分布的彩色图象照片,可直观地看出通道涡在不同横截面上的尺度、位置和粘性涡核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6.
高LET值的获得及在SEB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HI 13串列加速器上,为满足单粒子效应研究对更大的线性能量转移(LET)值的要求,发展了高剥离态离子的加速与引出技术,及0°束 Q3D磁谱仪焦面辐照方法。已得到的LET值为86 7MeV/mg/cm2(45°倾斜入射,在Si中射程R~20μm),束斑在Φ10到Φ50和注量率从几十到5×104·sec-1·cm-2之间可调。论文详述了这一特殊方法成功应用于MOSFET功率管的单离子烧毁效应实验。  相似文献   
107.
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和RANS方程的平面叶栅气动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了一种将小生境遗传算法与RANS方程数值求解相结合的平面叶栅全局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针对遗传算法的搜索原理和平面叶栅的气动外形特点, 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Bezier曲线参数化表达, 构造了用于优化设计的适应度函数.优化设计变量是平面叶栅的参数化Bezier曲线特征多边形控制点坐标, 目标函数为极大化叶栅的升阻比, 约束条件综合考虑了叶栅的进出口几何安装角及叶片强度和性能等要求, 约束条件的处理采用松紧罚函数法.优化得到的叶栅升阻比比初始叶栅提高了8.3%.   相似文献   
108.
从压力面到吸力面开槽后叶栅特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CFD方法对某叶型开槽前后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初步研究表明通过在压力面到吸力面开槽能有效控制和延缓叶栅吸力面附面层的分离, 从而增大气流的转折能力, 降低总压损失, 扩大叶栅的稳定工作范围.通过开槽处理, 改变了叶栅表面的静压分布, 使叶栅前段、后段的负荷增大, 小槽进口附近的负荷减小.   相似文献   
109.
吸附式跨声速压气机叶栅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使用MISES程序数值模拟了跨声速吸附式压气机叶栅流场, 重点研究了吸气量和吸气位置对跨声速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叶栅来流马赫数和方向一定时, 吸气位置和吸气量是相互关联的关键参数, 不同的吸气位置对应着不同的最佳吸气量, 且随着吸气位置向后缘远离激波, 最佳吸气量呈逐渐增大之势.从吸气对叶片吸力面边界层的影响效果分析, 理想的吸气位置应该是在靠近激波后附面层发展到一局部极大值即将进入过渡段的位置附近.   相似文献   
110.
吸附式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计算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正贵  王传宝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12):2036-2042
为考察附面层吸附技术在压气机静子势流区叶型上的应用,采用流场数值计算方法对吸气叶栅流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对于高亚声速压气机叶栅,采用吸力面附面层吸除可提高叶栅的扩压度,但不一定能减小流动损失.(2)对于中亚声压气机叶栅,采用吸力面附面层吸除不仅可提高叶栅的扩压度而且能减小流动损失.(3)如果叶片吸力面靠后缘处有流动分离,吸气位置在分离区的上游较远处可抑制分离,若在分离区附近可能不利于抑制流动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