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01篇
航空   494篇
航天技术   152篇
综合类   63篇
航天   1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1.
介绍了溶剂、硅烷偶联剂浓度、含胶量等对APMOC/环氧层间剪切强度(ILSS)影响的研究结果,并初步探讨了其改性机理和涂层厚度控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不同风速下海洋粗糙面散射系数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虑风速的条件下,计算了海洋粗糙面的散射特性。用矩量法(MOM)计算了一维介质海洋粗糙面在Durden-Vesecky功率谱下的散射系数,由此获得了一定风速时的双站散射系数。仿真结果表明,计算值与文献数据非常吻合。由计算的不同风速下双站散射系数可知,风速对海洋粗糙面散射特性的影响较大。在一定的海拔高度上,散射角相同(除后向散射方向外)时,风速越大,散射就越强。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维表面温度分布的非接触测量仪器——扫描光电高温计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以及实用情况。扫描光电高温计的研制成功,使烧蚀模型表面温度测量从点温度测量拓展到一维温度分布测量,解决了突缩管壁面热分布的研究问题,测量了各种材料烧蚀模型驻点区温度分布曲线和不同材料平板模型在烧蚀试验中沿射流流向和径向的温度分布,并利用弓型导管装置对不同开槽型的石墨平板模型和喷有氧化锆隔热涂层的平板试件进行了温度场的测量。同时,还介绍了偏转装置与扫描光电高温计配合使用,一次开车试验可以测量不同位置上一维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4.
面天线检测数据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面天线检测数据处理方法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从获取被测物的三维坐标后到获取真正有用的信息这一过程需要经过坐标转换和表面误差计算两个步骤 ,其中坐标转换是关键。在坐标转换方面 ,文中提出了曲面自由拟合、公共点转换和CAD面型转换三种方法 ,阐述了这些方法的数学模型 ,并且用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计算。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两方面显示 :CAD面型转换法既不需要天线的曲面方程 ,也不需要有已知的公共点 ,结果准确、可靠 ,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如果没有天线的CAD面型 ,但却存在公共点时 ,公共点转换法也是较理想的方法 ,其结果与给定的公共点误差有关 ;如果既没有天线的CAD面型又无公共点或公共点误差很大时 ,只能采用曲面自由拟合法 ,该法准确度最高 ,但容易使天线面型产生错位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双层壁内通道表面换热情况和冲击距离对换热影响,对双层壁结构内通道上、下表面的换热系数进行实验测量。由获得的换热系数来分析研究双层壁内部换热。并对冲击射流的机理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双层壁结构中,在高雷诺数时,在冲击板表面上会出现两个峰值;在进气板表面上也会出现位置随冲击高度变化的一高换热区;层板内通道表面上的换热系数随冲击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胶黏剂黏度、硬铝表面处理方式及硅烷偶联剂KH-560的使用方式等因素对硬铝板/ZN-1阻尼材料复合结构件的粘接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如果硬铝板表面采用砂纸打磨处理时,采用黏度较低的TC-1环氧树脂胶或者在黏度较高的J-22环氧树脂胶中添加2%的硅烷偶联剂KH-560可以获得优异的粘接效果;当硬铝板表面采用铬酸阳极化处理时,两种胶黏剂均能获得优异的粘接效果。  相似文献   
17.
压气机转子的表面造型及等温精密成形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芳  单德彬  吕炎  杨玉英 《推进技术》2003,24(5):474-477
采用NURBS方法生成了转子叶片的表面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延伸和裁剪,将叶片模型和转子的二次表面模型组合,得到转子锻件和模具镶块的表面模型。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套组合式模具,模具的凹模由23块镶块组合而成。最后采用等温锻造的方法成形转子锻件,模具和坯料的加热温度均为430℃。经检测,转子锻件的尺寸精度及组织性能均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NiCoP合金包覆空心微珠粉体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粉体化学镀技术,以AgNO3取代常见的贵金属盐PdCl2作为活化剂,H2PO2^-取代Sn^2 作为还原剂,在空心微珠表面包覆NiCoP合金。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分析包覆层的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NiCoP合金均匀包覆在空心微珠表面。并提出了这种改进工艺的一种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纳米粒子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无机纳米粒子表面改性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及粒子与多种改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指出纳米粒子改性的目的在于降低粒子的表面能,改变粒子的表面极性,提高粒子与基体的亲和力,减少粒子间的团聚,促进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  相似文献   
20.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粘胶基碳纤维(RCF)表面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首次获得了原子级的RCF图像,对其原子间距作了精确地量化,并且尝试着将所得到的图像与高定向降解石墨(HOPG)相比较,以期对RCF的微观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原子级尺度上,发现了原子排列并不规则的石墨状结构,二维视图量化结果表明:相邻原子间距为0.142nm,最近六圆环中心的距离是0.253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