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56篇
航空   422篇
航天技术   12篇
综合类   38篇
航天   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31.
葛高杨  郭敬涛  靳乐  马虎  夏镇娟  邓利  周长省 《推进技术》2021,42(12):2667-2674
为了快速可靠地评估旋转爆震冲压发动机的总体性能,针对冲压模态下的旋转爆震发动机建立了性能分析模型。模型以飞行条件和冲压发动机关键几何参数作为输入参数,结合气体动力学和C-J爆震理论,获得旋转爆震燃烧室的流场参数分布以及发动机喷管排气参数,输出发动机推力以及燃料比冲,建立了基于连续旋转爆震的冲压发动机性能评估方法。模型参与反应的燃料和氧化剂分别为煤油以及空气,主要研究了燃料温度、喷管喉部面积、燃烧室环面面积、反应物当量比、飞行马赫数以及飞行高度对发动机燃料比冲、推力的影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其它变量不变,发动机推力与燃料比冲随燃料温度上升而提高;随喷管喉部面积、燃烧室环面面积减小而增大;随飞行高度增加而降低;燃料比冲随当量比、马赫数增大而减小,而推力随当量比、马赫数增大而增大。在高度为25 km、马赫数为4、当量比为0.6的工况下,发动机燃料比冲可达到1 740 s。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计算方法可靠,可快速计算出旋转爆震冲压发动机的推力性能,为旋转爆震冲压发动机的设计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432.
脉冲爆震燃烧室与冲击式涡轮匹配机理及效率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脉冲爆震燃烧室(PDC)与涡轮共同工作时,涡轮入口为强非稳态气流的特点,结合涡轮损失机理,确定适合脉冲爆震来流的涡轮类型并开展气动设计工作,运用数值方法计算所设计涡轮的效率和探究PDC与涡轮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部分进气、小反力度的冲击式涡轮更适合脉冲爆震来流;在喷嘴收缩段、动叶叶片前缘以及动叶压力面生成向上游传播的反射激波,造成能量损失;在设计点,涡轮效率约为75%。上述研究结果可以为脉冲爆震涡轮发动机的涡轮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33.
为考核壳体大变形对传爆接头传爆性能的影响,通过殉爆影响因素对爆炸序列和壳体变形的影响分析,设计了传爆接头间隙摸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壳体,当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时,壳体发生较大变形,使传爆接头传爆界面出现间隙,对其传爆性能有较大影响;原有传爆接头已不适应壳体大变形的需要,需采取措施改进接头性能.  相似文献   
434.
尾喷管构型对多循环两相脉冲爆轰发动机流场及性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研艳  翁春生 《航空动力学报》2013,28(10):2256-2266
为了研究尾喷管构型对多循环工况下非定常气液两相脉冲爆轰发动机推进性能的影响,运用适应能力强的非结构网格CE/SE(时空守恒元和求解元)方法数值研究了带尾喷管脉冲爆轰发动机的内外流场.结果表明:尾喷管对脉冲爆轰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在单次循环和多循环工况下有显著差异;当燃料填充率为1、环境压力为0.1MPa时,完成一个周期各种构型尾喷管产生的平均推力由大到小依次为拉伐尔喷管、塞式收敛扩张喷管、收敛喷管、无喷管、直喷管;研究中塞式收敛扩张喷管可以提供最大的冲量和燃料比冲,但完成单个循环的周期最长.   相似文献   
435.
斜向环形激波聚焦诱导直接起爆的大涡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包醒东  李志强  妥欢  董鹤 《航空动力学报》2013,28(11):2455-2461
基于大涡模拟(LES)数值方法,利用基元反应模型对斜向环形激波聚焦诱爆氢气-空气可燃混合气直接起爆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气马赫数为2.5的条件下,斜向环形激波聚焦产生的高能区可以在可燃气体中实现直接起爆形成爆震波,并且燃料能够高效完全反应;而垂直环形激波则没能诱导出爆震燃烧过程.可见,斜向环形入射比垂直环形入射更加有利于燃料混合气聚焦诱导起爆成爆震燃烧.   相似文献   
436.
螺旋式脉冲爆震发动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玮  邱华  范玮  熊姹  严传俊 《实验流体力学》2012,26(2):12-16,22
目前以碳氢燃料与空气可爆混合物的直管爆震室存在较长的爆燃向爆震转变(Deflagration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简称“DDT”)距离,从而导致发动机整机长度过长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采用8种螺旋构型的爆震管替代现有国内外普遍研究的直管构型的爆震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首先对不同螺旋结构的爆震管进行冷态流阻特性实验,得出了螺旋结构参数和流阻的关系;再结合冷态实验结果,选取4种螺旋结构进行了热态爆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有螺旋结构均可获得充分发展的爆震波;螺旋爆震管缓燃向爆震转变时间随螺旋中轴线曲率半径增加而减小;相对于长2.0m的直管爆震管,螺旋爆震管DDT时间缩短了0.415~0.589ms,DDT距离沿螺旋线方向缩短了0.35m,爆震管轴向长度缩短了0.78~1.28m.  相似文献   
437.
尖劈诱导的斜爆轰波的精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归明月  范宝春 《推进技术》2012,33(3):490-494
为了揭示斜爆轰的精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带化学反应的Euler方程,利用五阶WENO格式,对尖劈诱导的斜爆轰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劈面的压缩下,斜爆轰波阵面被分为三种结构,依次是类ZND结构、单三波点阵面结构和双三波点阵面结构。同时,根据三波点的轨迹绘制了胞格结构,其中单三波点的轨迹为平行直线,而双三波点的轨迹为倾斜的蜂窝状结构。讨论了来流马赫数和尖劈角度对劈面压缩性的影响,随着马赫数和劈角的增加,尖劈的压缩更厉害,爆轰波阵面也就越光滑。  相似文献   
438.
双管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可  范玮  严宇  穆杨  严传俊 《推进技术》2012,33(1):116-120
为研究双管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共同工作的协同性,以航空煤油和氧气作为燃料和氧化剂,基于双管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系统进行了单管单独工作与双管同时工作的实验,工作频率范围为5~25Hz,对压力和推力的测量结果表明,双管同时工作对单管稳定工作几乎不会产生影响;推力测量数据显示,相同工况下,双管同时工作产生的推力与两单管单独工作产生的推力之和基本相等,无论单管还是双管,在5~15Hz频率范围内,平均推力基本上线性增加,在15~25Hz频率范围内,平均推力增加逐渐趋缓。  相似文献   
439.
通过壁温确定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中爆震波形成的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旭东  范玮  王可  陈巍  高瞻 《推进技术》2012,33(2):313-316
常用来作为促进爆震形成的Shchelkin螺旋由于流阻较大,对发动机的比冲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缩短缓燃向爆震转变(Deflagration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DDT)增强装置长度,对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性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DDT增强段的壁温来判断爆震波的形成位置,并通过压力信号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DDT增强段的壁温沿轴向分布为先增加,然后保持不变,轴向温度会有一个明显的转折点;经过实验验证,壁温的转折点即为爆震波的形成位置。  相似文献   
440.
潘慕绚  黄金泉 《推进技术》2012,33(2):322-326
为了实现爆震波压力的软测量,依据碳氢焰离子形成原理及爆震波高速传播的特点,在分析爆震波离子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根据爆震波离子电流与压力信号的相似性,提出基于离子电流的爆震波压力非线性模型建模思路。采用RBF网络建立爆震波非线性模型,并给出网络结构、样本选取原则和预处理方法。开展了单次脉冲爆震试验,利用试验数据建立该压力非线性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和模型输出的对比校核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