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航空   530篇
航天技术   67篇
综合类   100篇
航天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利用PC总线工业控制计算机及有关功能组件,组成HG-4亚、跨、超音速风洞控制系统,实现超音速总压P0及亚、跨音速马赫数M自动调节,进一步提高吹风过程自动化。  相似文献   
152.
本文论述了研究尾旋模型自由飞试验所出现的尺度效应问题,对建立模型自由飞试验与飞机飞行试验之间相关性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尺度效应对模型自由飞失速/尾旋试验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模型自由飞失速/尾旋试验尺度效应的工程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3.
本文介绍了风洞中进行模型气动阻尼特性试验的同时,获取飞行器气动静稳定性数据的基本原理。根据动态试验的频率数据,计算了五种再入外形的俯仰力矩系数的攻角导数,并与五座风洞中得到的大量静态试验数据做了比较。表明由动态法获得的静稳定性数据是可信的;并且易于观察粘性对稳定性的影响;在零攻角(或配平角)附近,动态法比静态法显示出更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4.
基于γ-Re_(θt)转捩模型的低雷诺数翼型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立立  郭正 《航空学报》2016,(4):1114-1126
通过综合运用Michel转捩判据和γ-Re_(θt)转捩模型的方法实现对低雷诺数翼型的气动分析。首先通过Michel转捩判据和层流分离位置分别估算转捩动量厚度雷诺数,然后分别用Langtry和Tomac提出的经验关系式计算转捩动量厚度雷诺数和转捩区长度,通过UDF(User-Defined Functions)将不同组的3个经验关联值写入Fluent软件对E387翼型(雷诺数为3×10~5)进行数值分析,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Michel转捩判据比基于层流分离更能准确预测转捩位置,基于层流分离预测的转捩位置过于靠前,但是2种方法的气动力计算结果与试验值都比较吻合,Langtry和Tomac的经验关系式计算结果之间差别不大,Tomac方法能够计算出分离泡,且与Selig油流试验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5.
高旋转数下带肋回转通道的换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匹配真实发动机转子叶片的工作条件,将实验回转通道气体压力提高到500kPa以上,使雷诺数和旋转数范围分别扩展到10000~70000和0~2.08.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高旋转数下带45°倾角斜肋的方形截面回转通道的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回转通道的第1通道前缘面传热系数随旋转数的增大先减小,在达到临界旋转数后换热随旋转数增大而增强;低旋转数下,回转通道的第2通道前后缘面换热差异较小,随着旋转数的增大,前缘面换热始终强于后缘面,这种换热特性与光滑通道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56.
袁星  陶智  李海旺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10):2432-2436
应用CFD计算软件ANSYS CFX对水力直径为0.4mm的矩形截面微尺度通道中的气体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了3种流动模型,即γ-Reθt转捩模型、层流模型和剪切应力输运(SST)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层流模型及SST模型不具有预测转捩的能力;γ-Reθt转捩模型捕捉到了临界雷诺数且摩擦因数相对误差在20%以下.在未达到临界雷诺数之前,通道后部已经出现局部湍流区,且局部湍流区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壁面摩擦因数的最低点对应的流向位置与通道中前后湍流区的交结位置几乎一致.   相似文献   
157.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流道变几何的二元进气道设计方案:通过下流道的开关,实现进气道压缩角和收缩比的调节,使得进气道能够适应更宽的工作范围,并能兼顾与飞行器和燃烧室的一体化设计.研究表明:该方案可在保证原有双模态冲压发动机进气道高来流马赫数性能不变的前提下,将自起动马赫数降至引射/亚燃模态过渡点附近,该方案自起动马赫数为2.8;低来流马赫数时进气道具有较高的流量系数(来流马赫数为3.0时达到0.62)、较高的总压恢复系数(来流马赫数为3.0时达到0.79)和较低的阻力(低来流马赫数时降低了30%多).   相似文献   
158.
基于LS-DYNA软件中的时-空守恒元/解元算法(即CE/SE算法)对降落伞在火星大气环境下的超声速开伞性能进行研究。通过数值仿真探讨来流速度对其性能的影响,为火星用盘缝带伞的设计提供参考。通过对各马赫数下伞衣的外形、投影面积、阻力系数和伞衣表面应力的情况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加,降落伞的投影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在1.6马赫左右最大;阻力系数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加也先增大后减小;伞衣表面应力在伞衣带和伞衣盘的中部区域最大,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加,表面的最大应力值也逐渐增大。最后,研究了伞绳长度对降落伞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9.
雷诺数对大型客机低速气动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哈尔滨气动院FL-9 增压风洞进行了某大型客机低速高雷诺数半模测力测压风洞试验,来流马赫数为0.2,增压范围为1~4个大气压。基于模型机翼平均气动弦长的雷诺数从2.9×106 到11×106。以此为基础主要分析了雷诺数对机翼纵向气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雷诺数对升力线斜率、最大升力系数、失速攻角和失速特性都有影响。相对于增升装置打开后的高升力构型,雷诺数对巡航构型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0.
Since ambient conditions vary in a wide range within the full flight envelope, the existing piecewise linear model (PLM), which is based on sea-level static condition with use of corrected parameters for other points in the flight envelope, cannot meet the accuracy for replacing the nonlinear model. To obtain more accurate linear models, a method of partitioning the flight envelope over a grid of Mach number and altitude boxes was suggested. Then, a set of linear models for a given operating condition was selected by picking the nearest (Mach number, altitude) box in the flight envelope. Through the selected set of linear models, interpolating for power level based on a weighted sum of corrected rotor speeds can obtain a linear model with acceptable accuracy. Simulation results of different points within the full flight envelope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error between nonlinear model and the existing PLM was more than 50%, while the maximum error between nonlinear model and the improved PLM was within 8%.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mproved PLM performs accurately, especially under the non-standard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he improved PLM can satisfy the real-time requirement better than the existing PL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