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194篇
航空   894篇
航天技术   156篇
综合类   140篇
航天   27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针对传统FMECA对故障模式危害性分析主观化、经验化的缺点,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定量化传统定性评价指标。以燃油流量计为例,建立因素集、评价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权重、隶属函数法确定模糊评价矩阵,给出基于模糊理论的燃油流量计各故障模式的危害度等级,并与风险优先数法( RPN)比较,表明前者具有较大优势。通过二级评判计算燃油流量计故障对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危害度等级,结果对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和验证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对比传统的局部相似度的计算方法,指出了其局限性,在考虑了生产实际情况中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后,提出了不同属性局部相似度计算的方法,使其能解决复合材料构件成型工艺系统中相似实例检索的问题,系统检索结果符合实际生产情况,表明了该方法在复合材料构件成型工艺相似实例检索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3.
从陶瓷丸的固有属性以及陶瓷喷丸工艺对金属结构件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针对铸钢丸、玻璃丸以及陶瓷丸3种喷丸工艺以及复合喷丸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从被喷金属件表面质量、喷丸参数以及表面产生的应力场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喷丸工艺试验结果产生的残余压应力场深度相当,约为0.3mm,而陶瓷喷丸可以获得最高的最大残余压应力值,对于延缓超高强度钢零件表面微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改善产品性能,提高抗疲劳寿命有较大贡献.另外,陶瓷丸成分为高质量的氧化锆和二氧化硅,环保性能好,无毒无害,对零件表面以及环境不会造成任何污染;硬度高,弹丸磨损小,且磨损后的弹丸表面光滑等.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型号AIT合理性不能定量评价的现状,提出将其作为马尔可夫过程来处理的方法.以经典马氏四元组为基本框架建模.采用领域知识训练模型,提高模型优化能力和适用性.通过报酬的期望平均来表征AIT的优劣,以此判断其合理性.应用实例表明,方法效果明显,结合自动化手段,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分析了复合材料构件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状况,阐述了基于全三维模型的工艺设计系统的研究现状.针对复材构件成型工艺设计特点,研究了基于全三维模型的复材构件成型工艺设计系统构建技术,阐述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实现方法.在CATIA环境下开发了基于全三维模型的复材构件成型工艺设计系统,并通过多个构件的工艺设计对系统功能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96.
GFRP与铝合金叠层低损伤压铆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玻璃钢(GFRP)与铝合金叠层压铆过程中对GFRP层的损伤问题,对典型GFRP/铝合金叠层开展了2A10材料Φ4 mm铆钉在不同大小预制孔和压铆力下GFRP材料损伤情况的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实现低损伤压铆的预制孔大小及压铆力范围;根据仿真结果开展了叠层压铆试验研究并对试片进行了无损检测、剪切强度分析。结果表明:GFRP/铝合金叠层在压铆过程中选用(18. 5±0. 2)kN压铆力、Φ4. 2 mm预制孔可实现GFRP与铝合金叠层的低损伤压铆。  相似文献   
997.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地球重力和超重力条件下相变材料(PCM)的熔化过程,分析了超重力对PCM熔化过程的影响。采用的超重力大小为5倍和10倍地球重力,方向与热流进入方向相反。模拟结果表明,由于PCM导热系数偏小,熔化初期加热面发生过热,须通过耦合其他强化换热措施予以减弱甚至消除。超重力对于PCM熔化过程的影响十分显著。随着超重力的增加,熔化界面的波动幅度增大,熔化速度加快,加热面温度下降,这是因为熔化过程中液相的自然对流作用显著增强。此外,超重力对PCM熔化过程的增强幅度会随超重力的增加而减小,表明超重力的强化换热作用有一定限度,当超过一定值时,该强化作用的效果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998.
机载设备拆装时间是重要的维修性设计指标,是选择或优化设计方案的重要参数。提出一种以过程 仿真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维修作业复杂度和维修工效评估结果的拆装时间综合评估方法。首先,将机载设备 拆装过程分解为基础维修活动单元,规划仿真过程并建立仿真模型;然后,使用模特分析法分析基础维修活动 时间,并根据维修作业复杂度与维修工效综合评估结果确定维修时间修正系数,修正基础维修活动时间;最后, 根据基础维修活动时间和工作流程评估机载设备拆装时间,并以飞机发动机拆卸时间分析为例进行应用验证。 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机载设备拆装时间进行准确评估,能够满足飞机研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9.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4):1311-1328
Low stiffness and positioning problems ar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precise machining of near-net-shaped blades. This paper aims to achieve high accuracy in manufacturing by fixture- and deformation-control in the adaptive CNC machining process. Adaptive CNC machining technology is first analyzed, and new fixture-evaluation criteria and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adaptive CNC machining process fixture design are built. Second, a machining fixture i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after analyzing its positioning scheme, clamping scheme, materials (PEEK-GF30),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the designed fixture is analyzed by FEA and experimentally verified by a cutting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formation of the blade is an overall rigid-body displacement, the main deformation of the blade-fixture system occurs on the four clamping heads, and this fixture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blade from local deformation. The proposed clamping-sequence method reliably and effectively controls the local maximum deformation of the blade. The system stiffness is increased by 20 Hz, with each clamping force increased by 200 N. Both high- and low-frequency displacement in roughing milling or finishing milling are acceptable relative to the accuracy demand of blade machining. This fixture and an adaptive CNC machining process can achieve high accuracy in blade manufacturing.  相似文献   
1000.
王俨剀  邵增德  廖明夫  王鑫 《推进技术》2020,41(6):1371-1378
针对航空发动机盘腔积液故障难于监测和诊断的问题,将积液问题分为早期积液和严重积液,分别进行振动特征提取。研究了不平衡量和早期积液对转子振动的影响规律,基于幅频特性曲线区域面积分布特点,提出一个早期积液故障识别准则;分析了严重积液转子失稳振动特征,发现积液转子在发生失稳时会出现振动幅值突增、次谐波分量突增和拍振,基于振动特征提出三个严重积液故障识别准则。结合航空发动机实际工况,提出一套完整的积液故障监测方法和诊断流程,能够实现在转子失稳前发出预警,避免故障升级。通过30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所提出的积液故障识别方法准确率达96%,具备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