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50篇
航空   271篇
航天技术   204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1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热平衡等离子体的二维复合流动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涓  何洪庆  毛根旺 《推进技术》2003,24(2):152-155
采用中性气体流动欧拉方程的近似因子分解法,耦合等离子体的热平衡模型方程,对用微波产生的等离子体在喷管内二维轴对称复合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微波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不超出临界值,1kW以下功率微波产生的是弱电离等离子体;气流的马赫数分布不受微波加热功率、喷管入口压强的影响,喷管内等离子体中电子数密度随微波功率的加大而增加,随入口压强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2.
对水工质微波等离子推力器(MPT),用微波击穿气体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的条件,数值估算了其点火的可行性;通过化学动力学计算证明了水工质MPT中离解损失的存在,并初步估算了理解损失的大小。结果表明,在1 kW的输入功率下水工质MPT的点火启动并不特别困难,从点火到稳定工作,能量吸收从场致电离、碰撞电离转变为热电离、碰撞电离和场致电离;水在MPT工作过程中会发生离解,离解损失在各类能量损失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153.
MPT可靠启动与稳定工作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引言MPT属于电热型电推进,基本原理是利用微波发生器将来自电源系统的电能转化为电磁能,然后电磁波在谐振腔中产生谐振并与工质(可选用N2,H2,He,Ar,NH3,N2O或水蒸气等)耦合,使工质离解、电离,形成等离子体,最后高温高压等离子体从喷管高速喷出而产生推力。MPT的最大优点是没有  相似文献   
154.
汤海滨  张正科  刘宇  戴梧叶 《推进技术》2001,22(3):233-236,244
电弧等离子体发动机(Arcjet)因其高比冲、高推力/功率比等特点成为当前国际上电火箭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介绍了小功率Arcjet实验研究系统的主要组成,分析了实验方案,对4种不同结构尺寸的发动机进行了性能实验,给出初步的工作性能参数及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小喷管喉和戏及氮作为推进剂的发动机性能较好。所得结论对小功率Arcjet发动机的优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5.
稳态等离子体推力器低功率工作模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稳态等离子体动力器(SPT)是技术性能和空间适应性良好的电推力器,是小卫星空间动力的理想选择。从实验的角度研究了额定功率为660W的SPT在低于其额定功率下运行,推力器的放电特性、推车特性、推力效率、比冲等性能随推力器工作参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660W的SPT推力器在低于其额定功率下工作,具有稳定的放电特性和确定的推力性能,可以将较大尺寸的SPT推力器在低功率模式下运行来替代小尺寸SPT推力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6.
不同制备工艺对MoSi2涂层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MoSi2和SiC线膨胀系数差异,在带有SiC外涂层的C/C复合材料表面采用等离子喷涂、电弧沉积和固渗等工艺制备MoSi2涂层。涂层表面形貌分析发现,等离子喷涂MoSi2涂层多孔不致密,电弧沉积MoSi2涂层易开裂剥落;而固渗MoSi2涂层致密均匀,且界面结合力好。氧化试验也表明,固渗MoSi2涂层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7.
霍尔推力器内部等离子体流场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以宏观电中性、不同种类粒子间滑移流动为基本假设的一维多流体简化模型,构造了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用于分析霍尔推力器(亦称稳态等离子体推力器,简称SPT)的加速器通道内部物理过程。在适当边界条件以及适当模型常数条件下,能够获得无论在定性还是定量上都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收敛的稳态解。结果显示,电势降落集中在出口附近,离子加速过程与该电势降落一致;在通道前半段电离比较剧烈,而在出口附近趋于平缓,出口电离度接近80%;由于焦耳加热作用,电子从出口截面向阳极漂移过程中,其温度由初始的约10eV首先提升到接近60eV的峰值,该峰值出现在离出口约1/3通道长度位置上;随后,由于越来越多的能量损耗于电离过程,到阳极附近电子温度降至约25eV。受其中的一些假设所限,本模型不能反映一些特殊区域和某些比较重要的物理过程,同时能够收敛的条件也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158.
热压压力对B/Al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表面覆有B4C涂层的硼纤维,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法制备连续硼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预制片,结合真空热压扩散焊制备了纤维均匀分布的B/Al复合材料。探讨在接近铝基体熔点温度的条件下热压压力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B/Al界面结合的影响,分析了B/Al界面结合状态与断口形貌及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热压压力对制备的B/Al复合材料的纤维体积分数、B纤维与Al基体的界面结合状态和拉伸强度有显著的影响;纤维表面的B4c涂层有效地防止了B纤维与Al基体间的界面反应,在温度6500C、压力10MPa的条件下,制备的纤维体积分数为42%的B/Al复合材料拉伸强度达到968MPa,达到了纤维理想强度的77%。  相似文献   
159.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 1-dimensional plasma diode to an applied step voltage is studied during a few electron transit times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when the initial state has an ion density minimum (an ion density cavity). Depending on the cavity depth and the applied voltage the potential drop distributes over the cavity or concentrates in a cathode sheath. The transistion between the two states as well as the cavity potential profiles are predicted by an analytical model. Simulations with periodic cavities as initial state show that the applied voltage can be shared between the cavities. A double layer, steady on the ion time scale, is created by introducing a steady cavity by ion losses.  相似文献   
160.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low-latitude plasma blobs was investigated by in-situ plasma density measurements from the Korea Multi-Purpose Satellite-1 (KOMPSAT-1) and 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 (DMSP) F15. In the observations, blobs occurred in the longitude sector where the activity of the equatorial plasma bubble (EPB) was appreciable, and additional blobs were found at the lower (KOMPSAT-1) altitude as in the EPBs. However, several notable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s of EPBs and blobs. First, KOMPSAT-1 found few blobs around 0°E in March and June, as did DMSP F15 from 30°W to 120°E for every season. Second, the overall occurrences in December and March at the DMSP F15 (840 km) altitude were somewhat lower than expected from those of the EBPs. Third, at the DMSP F15 altitude,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plasma blobs was less controlled by yearly variations in the solar activity.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topside ionospheric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existence of EPBs control further development of blobs. Additionally, it was found that the blob latitudes became higher as the yearly solar activity increased. Moreover, most of the blobs were encountered in the winter hemisphere, possibly due to the low ambient den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