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228篇
航空   877篇
航天技术   117篇
综合类   162篇
航天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黄河峡  孙姝  于航  谭慧俊  林正康  李子杰  汪昆 《推进技术》2020,41(12):2641-2658
当前推进系统与飞行器正朝着高度融合的方向发展,超紧凑蛇形进气道和边界层吸入式进气道则是实现两者融合的关键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关于这两类亚声速S弯进气道的最新研究进展。受显著横向压力梯度、流向逆压梯度的作用,两类进气道内部均存在明显的流动分离,并诱发了大尺度的流向对涡和显著的出口总压畸变。为此,研究者发展了被动式、主动式、混合式等多种流动控制方法,可在不显著降低总压恢复系数的前提下,大幅降低设计工况时出口周向总压畸变。并且,已经建立可适应任意异形进口的S弯进气道气动型面通用设计方法。最后,已有的CFD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AIP截面平均总压恢复系数,但畸变指数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992.
嵌入式共固化复合材料阻尼结构层间易脱层问题的解决对这种新型阻尼结构的应用来说至关重要.本文根据中温固化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固化工艺参数,提出用正交实验法研究嵌入复合材料层中的粘弹性阻尼薄膜的组分,探索用刷涂工艺在预浸料表面刷涂不同厚度的阻尼薄膜,然后利用固化工艺制作嵌入式共固化复合材料试件,最后通过阻尼层剪切实验,获得阻尼薄膜厚度与层间最大剪切应力的变化曲线.失效界面分析说明刷涂工艺制成的阻尼薄膜与玻璃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共固化反应后在层间形成互穿网络结构(IPN)和物理融合,这使得嵌入式共固化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层间结合性能.  相似文献   
993.
电火花表面强化TC4 钛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石墨为电极,分别在煤油和雾介质中对TC4钛合金(表面分别未涂覆及涂覆碳层)进行电火花表面强化.对强化层微观组织、相组成及显微硬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强化层组织均呈菊花瓣状.合金表面涂覆碳层后强化层表面球状碳化物数量都较未涂覆时明显增加,且在煤油介质中得到的强化层中碳化物在花瓣边缘处聚集,雾介质条件下碳化物分布更为弥散、均匀.对强化层进行物相分析表明,强化相由电极C和基体Ti原位反应生成,强化层由基体α-Ti和TiC相组成.强化层表面显微硬度较原始TC4钛合金相比大幅提高,雾介质中得到的强化层显微硬度值与煤油介质中基本相同,可达800 MPa左右,但分布更为均匀,力学性能更稳定.  相似文献   
994.
ELID超精密镜面磨削钝化膜状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ELID磨削系统的电解反应回路等效模型,提出用极间电流表征金属结合剂砂轮表面的钝化膜状态,分析了钝化膜在ELID超精密镜面磨削电解预修锐阶段、在线电解修整动态磨削阶段和光磨阶段的状态变化。  相似文献   
995.
对氢气泡法产生的时间线进行数字化,把图像的灰度分布存入数组进行运算,识别氢气泡时间线的前缘和后缘。根据距氢气泡发生线最近的两条时间线的前缘或后缘间距以及氢气泡时间线的时间间隔,计算流速分布。本文还提出一种测量湍流结构的速度的方法,简称结构相关法:对两幅一定时间间隔的氢气泡图像进行数字化得到灰度数组,圈定拟序结构的一部分,利用相关原理比较两图像的数组,得到所圈定拟序结构的位移,进而求得其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996.
针对传统工艺在处理镀铬层发灰、发黄时存在的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化学和电化学的方法使钝化了的镍层处于活性状态,再进行第二次镀铬的工艺。解决了一般传统工艺需要全部退掉镍-镍-铬镀层或机械抛光镍层后再进行第二次镀铬的问题,该工艺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可用于精密零件的返工。  相似文献   
997.
边界层综合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对二元翼型模型和三元三角翼模型表面边界层转捩用表面热膜技术、红外热像仪技术和液晶显示技术在同一风洞中同时进行显示和测量并进行比较的结果。对二元NACA-0012翼型表面边界层转捩点位置测量,三种方法都给出了相吻合的结果。三元的60°三角翼模型经过多次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表面热膜技术能够给出三角翼模型表面边界层转捩位置的定量侧量结果。红外热像仪技术和液晶显示技术研究在应用时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合适的条件下也能给出模型表面边界层转捩位置的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998.
具有独特外形、荣获1994~1995 年度首都十佳建筑设计方案第一名的北京国际金融大厦风荷载风洞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该建筑独特的门廊型南北错落结构,其表面风荷载随风向角变化很大,这对今后同一类型的建筑设计从风荷载角度来考虑具有指导意义。笔者还结合北京地区特定的气象条件,参考国外文献,提出了较为合理和可靠的玻璃幕墙风荷载设计值  相似文献   
999.
1000.
采用高精度湍流直接数值模拟技术,对平板流动转捩过程中的涡系结构,尤其是Λ涡和环状涡附近的流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给出了实验手段无法得到的全流场信息,以及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方法(RANS)无法给出的精细涡结构信息.数值模拟在精确捕捉Λ涡和环状涡等转捩过程中典型涡系结构、上喷和下扫等典型流动现象的同时,发现了一些与传统认识所不同的现象:1)Λ涡并不是当地涡量集中的地方;2)环状涡的附近存在一个速度显著大于远场来流速度的区域.这些现象对传统湍流转捩理论提出了挑战,并引发人们对湍流生成与维持机理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