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航空   532篇
航天技术   67篇
综合类   100篇
航天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胚胎电子细胞中基因备份数目优选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现有胚胎电子细胞基因存储结构的基础上,考虑基因备份数目对自修复过程的影响,建立了可靠性模型;并根据存储结构的具体实现方式,建立了硬件消耗模型。以可靠性模型和硬件消耗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可靠性、硬件消耗与基因备份数目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因备份数目优选方法。该方法根据目标电路的可靠性、硬件消耗设计要求,选择兼顾系统可靠性、硬件消耗的基因存储方式、基因备份数目及胚胎电子阵列规模,具有工程应用价值。通过某电路的基因备份数目的选择,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12.
针对RBCC发动机Ma=2.5~7.0宽范围工作要求,设计了顶板部分可调的四模块二元变几何进气道,并研究了挡板对其总体性能和流场结构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进气道整个工作范围内总体性能较优,特别是流量捕获能力.带挡板时进气道流场基本保持了二维特征,不带挡板时两侧具有明显的三维特征,压缩效率降低,流量系数显著下降.带挡板时进气道左/右模块性能基本相等,不带挡板时左/右模块差别明显,与右模块相比,左模块基本保持了二维流动特征,压缩效率明显更高.  相似文献   
713.
本文报导了利用双像效应测相干光线分离距离的一种实验方法,使得在缺少有关光学参数情况下,仍可进行差分干涉图的定量计算。采用激光差分干涉仪对敷设在封闭槽盒中电缆群的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沿电缆表面局部 Nu 数的分布,与无限空间相同条件和相同工况时电缆表面的平均 Nu 数相比,约降低15%。  相似文献   
714.
刘赵淼  陈川  申峰  徐迎丽 《推进技术》2014,35(4):442-448
为了研究外流马赫数变化对逆流推力矢量喷管内部流场结构和性能特点的影响,参考实验,数值模拟了不同马赫数下的流场结构、喷管矢量角和逆向二次流质量流量系数。结果表明:外流马赫数从0增加到0.8的过程中,喷管内流场结构会随着外流马赫数的增大而不断变化从而改变主流两侧压力差,进而导致矢量角逐渐减小,与此同时二次流质量流量系数快速增大;外流马赫数从0.8增大到1.5的过程中,流场结构和矢量角随马赫数变化没有明显变化,二次流质量流量系数缓慢增大。  相似文献   
715.
反射激波作用下两种重气柱界面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平方形激波管中对两种无膜重气柱界面(分别是SF6和氩气)在反射激波作用下的不稳定性发展进行了实验研究。气柱界面采用射流技术形成,实验采用连续激光片光源照射流场,乙二醇作为示踪粒子,并用高速摄像机对流场进行拍摄,获得了入射激波以及反射激波共同作用下,两种不同气柱界面的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气柱的Atwood数不同,界面演化速率不同,反射激波到达前后的界面形态不同。SF6气柱在入射激波作用下会产生两个比较明显的反向的涡环结构,而氩气柱界面上由于产生的涡量较少,涡环结构并不明显。在反射激波作用下,SF6气柱界面会出现明显的次级涡对,而且次级涡对的旋转方向与初始涡环结构的旋转方向相反。对于氩气柱而言,在反射激波作用下虽然也产生了与初始涡环方向相反的次级涡对,但次级涡对始终未充分发展。这是因为反射激波作用时氩气柱界面的Atwood数较小导致氩气柱界面上产生的反向涡量较少。实验结果充分表明了气体Atwood数对界面不稳定性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16.
大型低温高雷诺数风洞及其关键技术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先进飞行器的精细化设计要求有飞行雷诺数下的气动数据为支撑。大型低温高雷诺数风洞(如ETW、NTF)是真实再现飞行器飞行状态流动特性的最佳地面试验设备。文中归纳总结了大型高雷诺数风洞的实现途径和风洞型式,分析了当前低温风洞的国内外现状,深入剖析了大型连续式低温风洞设计建设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措施,对我国自行开展大型低温高雷诺数风洞的设计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并对成功建设我国大型低温高雷诺数风洞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17.
层流减阻技术是提高飞机经济性的重要手段,开展可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层流减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某民用飞机翼身组合体构型,采用数值模拟法分别研究雷诺数为1.0×107和1.8×107时全湍流以及机翼弦向保持7%、15%、20%、30%、40%层流段长度范围的减阻特性。结果表明:与全湍流情况相比,层流段长度的增加可以有效减小飞机阻力,增加升阻比;当层流段长度保持在40%时,飞机的减阻量可以达到11.0%左右,而升阻比可增加12.3%左右,且在较小雷诺数下有着更大的减阻收益;层流范围增加可有效减小摩擦阻力系数。  相似文献   
718.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5):452-465
Shock waves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film cooling for supersonic flow and shock waves may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 when impinging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present study numerically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shock wave impinging in three different regions and analyzed the effect of impinging region. The shock wave generators were located at x/s = 5, 25, 45 with 4°, 7° and 10° shock wave incidence. The mainstream Mach number was 3.2 and the coolant Mach number was 1.2 or 1.5. The numerical 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the shock wave impinged in the further upstream region led to a larger high-pressure region and a larger vortex in the boundary layer. Moreover, placing the shock wave generator upstream resulted in the lower mass fraction of coolant in the downstream region. The velocity in the upstream part of the cooling layer was lower than the midstream and downstream part, which resulted in the less ability to resist the shock wave impingement. Therefore, the upstream impingement deteriorated the cooling performance to a greater extent. The study also manifested that the stronger shock wave had a larger effect on supersonic film cooling. Increasing the coolant inlet Mach number can increase the blowing ratio and reduce the mixing, which was of benefit to improve cooling effect.  相似文献   
719.
焦春晓  冷子珺  塔娜  饶柱石 《推进技术》2021,42(10):2385-2392
为了研究水润滑高分子材料轴承的微观界面的流场特性,本文以单个微凹体中的流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单个微凹体流动模型。采用多松弛格子玻尔兹曼方法MRT-LBM (multi-relaxation tim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对单个微凹体的流体流动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流场中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流场中流线分布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雷诺数较低时,流场处于稳定性流动状态;当雷诺数达到一定程度时,流场处于周期流动状态;当雷诺数很高时,流场处于湍流运动状态。探究微观流场中复杂的变化规律,为研究水润滑高分子材料轴承的润滑和摩擦性能提供一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20.
陈强  刘朝晖  毕勤成  程想  冯松 《推进技术》2021,42(10):2358-2366
为了探索双毛细管法在碳氢燃料高温气态黏度测量中的应用,本文采用双毛细管法测量了亚临界压力下环己烷的高温气态黏度。测量温度范围:301.9 K-567.1 K(间隔约10K);压力范围:0.5MPa-4.0MPa(间隔1.0 MPa)。考虑螺旋管圈的二次流效应,使用基于雷诺数(Re)或迪恩数(De)的函数关系式对黏度测量结果进行离心修正。在测量参数条件下,气态环己烷的雷诺数Re ≤ 1984.5。研究表明:双毛细管法测量环己烷液态和气态黏度时,螺旋管圈的二次流效应具有显著差别;液态环己烷的离心修正系数小于 4.32%,气态环己烷的离心修正系数最高达到 49%;离心力二次流效应是影响环己烷气态黏度测量精度的最重要因素;离心修正关系式的准确度对环己烷气态黏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