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1篇
航空   166篇
航天技术   62篇
综合类   89篇
航天   4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本文阐述了极性采样倒相编码数字脉冲压缩处理器的非参量恒虚警率(CFAR)特性。这种处理器实质上是简化的Dicke-fix,也是窄带信号的符号检测器。确定了高斯和非高斯噪声中的检测性能。说明了这种处理器相对于非相干匹配滤波器的信噪比损失随码长增加而减小;在高斯噪声中的渐近损失为1.96dB;在Weibull噪声中的损失随Weibull分布形状参数减小而减小,甚至可转为得益。  相似文献   
82.
1992年7月,在保持桨尖马赫数不变(MT=0.64)的条件下,利用BO-105旋翼动力相似模型(1:2.45),在气动中心低速所8米×6米风洞进行了第二期悬停和前飞对比试验。本期试验结果与1990年的第一期试验结果以及国外的有关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悬停时,旋翼功率~拉力特性、旋翼口质因素、桨叶稳态挥舞力矩、桨毂力矩特性等皆与1990年试验结果和国外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等拉力系数配平前飞时,旋翼各操纵角~前进比曲线和前飞需用功率~前进比曲线与德国宇航院(DLR)的试验结果比较一致。但桨叶信号与1990年的结果尚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83.
JDZ-3型电涡流激振是研究外覆纤维合材料薄壁金属圆管振动特性的激振源,本文阐述了电涡流激振的工作原理,性能特征及其在研制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试验,如涡流感应头结构型,恒磁路系统,激振器与试件之间的间隙,交流激磁强度和感应头激磁线圈的设计等。还介绍了激振器与功效的阻抗匹配,最后,用该设备对六种不同圆管进行激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4.
本文简要介绍了气动中心低速所新近研制成功的8米×6米风洞直升机旋翼机身组合模型试验台的概况、主要分系统调试结果、BO-105直升机旋翼动力相似模型地面悬停试验及风洞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试验台及各分系统的性能已达到设计要求;试验台振动水平低;工作可靠;风洞试验数据的重复性好;与西德宇航院飞行力学研究所在 DNW8米×6米风洞中的试验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经地面试验及风洞试验的考核,试验台已具备交付验收和使用的条件。试验台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大型低速风洞开展直升机旋翼模型风洞试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5.
本文采用谐波平衡法,定量地解释了机翼颤振主动抑制风洞试验中出现的极限环现象。提出了比较精确的计及极限环基阶谐波与三阶谐波的分析计算方法。指出在采用液压舵机的情况下,伺服阀的不灵敏区是出现极限环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6.
文章叙述了进行太阳电池阵热真空试验的重要性、一般要求及相关的主要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87.
柔性热防护系统及相关热考核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柔性热防护系统为高超声速充气气动减速器的防热需求而发展,主要为大质量地球再入及未来火星的进入、下降和着陆系统的防热而研发。本文介绍了美国针对高超声速充气气动减速器已经进行和正在策划的飞行试验情况以及火星进入、下降和着陆系统对柔性热防护系统的使用热环境需求。对柔性热防护系统的基本组成进行了介绍,详细描述柔性热防护系统的相关热考核试验。  相似文献   
88.
飞行器返回再入时将经历极高的气动热环境,因此深空探测返回飞行器,尤其是载人飞船需要通过实际飞行试验验证相关性能,为降低成本和研制风险,通常采用大再入角和相对第二宇宙速度较低的再入速度进行飞行试验。为获得能实现高热流密度验证的最小能量再入任务方案,采用优化设计手段对飞行试验的再入角和速度以及倾侧角控制进行设计,经仿真分析表明,优化结果可达到飞行试验要求的热流密度,并可将再入速度需求降低约2.1 km/s。  相似文献   
89.
CT技术在航天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爱华  李华 《航天控制》2001,19(2):11-13
分析了航天产品对无损检测的需求 ,介绍了工业CT的技术特点 ,并通过具体检测实例 ,描述了工业CT技术在卫星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最后给出实际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90.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界面脱粘的声振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斌兴 《上海航天》2002,19(4):54-57
为实现战术固体火箭发动机绝热层/推进剂界面分离型脱粘的检测,针对超声谐振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检测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确证了采用该方法能够实现绝热层/推进剂界面分离型脱粘的检测,并对这一方法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完善检测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