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3篇 |
免费 | 813篇 |
国内免费 | 38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524篇 |
航天技术 | 365篇 |
综合类 | 325篇 |
航天 | 4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88篇 |
2021年 | 102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111篇 |
2018年 | 107篇 |
2017年 | 95篇 |
2016年 | 99篇 |
2015年 | 104篇 |
2014年 | 118篇 |
2013年 | 110篇 |
2012年 | 129篇 |
2011年 | 143篇 |
2010年 | 104篇 |
2009年 | 113篇 |
2008年 | 120篇 |
2007年 | 99篇 |
2006年 | 98篇 |
2005年 | 80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78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针对铆接工作过程中振动和噪声过大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以及装配质量等严峻问题,介绍了阻尼减振降噪技术,探讨了铆接过程中阻尼减振降噪的可行性技术,并简要的介绍了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认为利用建模仿真模拟来优化阻尼结构的设计和开发以及确定阻尼敷设的最优位置等。并总结出如何设计阻尼器以及设计一款合适的阻尼器所必需具备的几个特性。 相似文献
152.
在确定性袭纹扩展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疲劳裂纹扩展的随机模型。考虑裂纹扩展引起的强度衰减,建立了实用的动态可靠性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53.
基于分频段加权的加速振动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动环境工程研究现行采用的加速试验方法中,都只考虑了加速因子与频率无关这种情形,这不仅提高了试验设备的推力要求,也增加了位移指标要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分频段加权的加速振动试验方法,即通过对低频段加速因子的权重的优化设计,实现较小的位移指标要求,且疲劳损伤累积等效。给出了基于Dirlik方法和TB方法疲劳损伤等效的加速试验设计方法和工程实现流程。针对该方法开展了应用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疲劳损伤等效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振动台的位移,且推力基本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154.
基于L2范数度量的k平面聚类(k-Plane Clustering,k PC)设计思想,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L1范数度量的聚类算法。由于在平面更新步骤中,所导出的优化问题是非凸的,文中给出了一种求解方法,即将非凸问题转化为有限个子集上的凸问题,为避免求解多个优化问题导致训练时间过长问题,本文还设计了一种新的优选策略,有限个子集的搜索任务可在线性时间内完成。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只需要求解k个线性规划,而不再是k PC的求解特征值问题。在人工和UC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L1范数平面聚类算法的训练和测试时间更短,且在大多数数据集上均表现出了更好的聚类性能。 相似文献
155.
为减小运动部件加减速过程中对整个平台的冲击,在进行运动轨迹规划时,采用了S形曲线对定位系统的运动轨迹进行了平滑处理,有效地降低了运动部件对系统的冲击,有利于系统的减振。 相似文献
156.
对某型航空涡扇发动机在试车中出现的振动过大现象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在对发动机进行时域、频域和三维谱阵等分析后,发现发动机的振动与转频变化密切相关。根据发动机转子不平衡和不对中等故障的振动特征,发现不平衡振动是导致01号发动机在试车中振动异常的原因;02号发动机试车振动中不对中特征明显。所得出的结论对该型航空发动机的故障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7.
J.-C. Liou N.L. Johnson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09
The intentional breakup of Fengyun-1C on 11 January 2007 created the most severe orbital debris cloud in history. The altitude where the event occurred was probably the worst location for a major breakup in the low Earth orbit (LEO) region, since it was already highly populated with operational satellites and debris generated from previous breakups. The addition of so many fragments not only poses a realistic threat to operational satellites in the region, but also increases the instability (i.e., collision cascade effect) of the debris population there. 相似文献
158.
159.
‘‘Tian Tuo 1'(TT-1) nano-satellite is the first single-board nano-satellite that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in China. The main objective of TT-1 is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and scientific measurements. The satellite carries out the significant exploration of single-board architecture feasibility validation, and it is tailored to the low-cost philosophy by adopting numerous commercialoff-the-shelf(COTS) components. The satellite is featured with three-axis stabilization control capability. A pitch bias momentum wheel and three magnetic coils are adopted as control actuators.The sun sensors, magnetometers and a three-axis gyro are employed as the measurement sensors.The quaternion estimator(QUEST) and 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 method are adopted for the nano-satellite attitude determination. On-orbit data received by ground station is conducted to analysis the performance of attitude determination and control system(AD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 of ADCS for TT-1 is suitable, robust and feasible. 相似文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