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53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超声速自引射装置的工作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湍流κ-ε双方程模型,分析了液体火箭发动机自引射工作过程所用的超声速自引射装置(简称引射器,包括圆柱型和二次喉道型引射器)在相同二次流入口面积时的流场分布,依据流场分析值确定了激波在引射器内的位置,结果表明喷管内的气流达到满流状态,并根据有关参数计算了引射系数.对比引射器真空舱内压力仿真值和试车测量值,两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2.
某型弹射器应用于超声速飞行器保护罩的连接固定与弹射分离。由于保护罩位于飞行器头部,受到气动阻力的影响,升温迅速。为了保证弹射器能够在飞行过程中正常安全工作,使装药部位的温度满足火药安全使用要求,需要对其采取热防护措施。文章围绕弹射器的耐高温性能设计开展了相关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及试验验证工作。通过减小热传导途径,优化产品结构设计,采取隔热、相变吸热等措施降低弹射器内部的环境温度。经过热传导试验验证,在模拟飞行器极端的高温环境条件下,弹射器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热传导效率,保证主装药部位的温度满足火药安全使用要求。该方法为航天火工装置的高温防护设计与验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3.
基于分析法的RBCC引射模态能量利用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实现RBCC(火箭基组合循环)节约燃料的目的,基于分析法,研究了引射模态下发动机典型部件和系统能量利用与转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引射火箭在RBCC发动机主体部件中损失最大,效率最低(48%~62%);发动机效率随来流马赫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当来流马赫数小于2.5时,增长速度缓慢;当来流马赫数大于2.5时,增长速度加快;作为一种能量经济性指标,突破了以往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发动机性能分析的局限性,通过单一参数将进气道、引射火箭和混合室等独立部件耦合起来,可全面评价组合循环发动机能量综合利用的性能,指导发动机设计和能量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84.
针对地下井引射器设计问题,基于引射器函数理论和可压缩流体管道流动理论,提出了一种考虑排焰道流动损失的地下井引射器描述方法,并结合理想引射器数学模型,分别建立了考虑排焰道流动损失的基本引射器数学模型和极限引射器数学模型.基于这两个数学模型,引入考虑排焰道流动损失的引射器函数和静压协调函数,分析了发动机总压、混合室直径、总...  相似文献   
85.
二维引射—混合器流场的数值研究与验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运用一维引射特性方程和不可压缩流动Navier-Stokes方程,对二维引射—混合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首先用一维引射特性方程估算理想的引射气流流量;然后用N-S方程对混合管内的气流混合流动进行计算,用计算得到的混合管速度分布和壁面粘性剪切力来修正一维引射特性方程中的经验常数,逐次逼近真实的引射流量比。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数值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引射流量比和混合流场。  相似文献   
86.
提出了1种新式带喷射泵的排气引射器设计方案。通过计算表明,在高空模拟试验台中应用带有喷射泵的引射器,可以将湿燃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分离出来,减少次流流量,降低排气温度,大幅度提高燃气总压,从而提高引射系数,并可实现无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87.
为分析某型飞机在热天地面慢车状态下滑油散热引射器(以下简称引射器)开启后滑油温降变化较小的问题,对滑油散热系统冷边风道流动过程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的引射器性能计算方法,基于N-S方程和k-epsilon湍流模型,计算得到严酷工况下引射器开启前后的滑油温降值。机上地面试验的结果表明,本文的计算方法切实可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一致,满足一般工程计算的要求,为引射器性能分析和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本文基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提出了工程可行的引射器性能提升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