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2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208篇
航空   1720篇
航天技术   115篇
综合类   112篇
航天   13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一种双流路变几何涡轮基组合循环进气道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宽速域的工作需求,提出了一种外并联双流路的变几何进气道方案.通过转动涡轮和亚燃通道的唇罩前缘,可对进气道的捕获高度进行调节,并可实现模态切换;通过亚燃通道下壁面的多连杆机构,可对进气道的内收缩比进行调节,以实现进气道在宽马赫数范围的高效工作.通过对该进气道进行CFD数值模拟,获得了其流动和工作特性,并与定几何进气道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变几何进气道具较宽的工作马赫数范围,且具有良好气动性能.与定几何方案相比,该变几何进气道在来流马赫数Ma为2.5,3.0,4.0时的总压恢复系数分别高出了12.5%,30.2%,133.3%.   相似文献   
992.
服役工作条件对涡轮转子叶片蠕变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Larson-Miller蠕变寿命理论,定量地分析了高压涡轮相对转速、飞行高度H、径向温度分布系数(RTDF)偏离设计状态时对涡轮转子叶片蠕变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叶根位置来看,高压涡轮相对转速从参考状态减小2%,导致叶片温度减小6%,叶片应力减小6%,使蠕变寿命因子从1增大到186.H增大导致叶片温度增大、叶片应力减小.从叶根位置来看,在温度和应力的综合作用下,H偏离参考状态时,蠕变寿命因子减小;而远离叶根位置,温度对蠕变寿命因子的影响越来越大,蠕变寿命因子随着H的减小而增大.RTDF减小导致叶片温度减小,使蠕变寿命因子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993.
小高径比扰流柱冷却通道的换热和流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涡轮叶片尾缘处圆形小高径比扰流柱冷却通道的换热和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进口雷诺数和扰流柱间距对冷却通道换热和流动特性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进口雷诺数的提高能够有效改善冷却通道端壁的换热性能,但这种改善能力随着进口雷诺数的提高而逐渐减弱,同时降低冷却通道的压力损失系数.在两种扰流柱间距中,流向间距是影响端壁换热性能的主要因素,随着流向间距的减小,冷却通道换热性能逐渐变好,压力损失系数降低;横向间距是影响冷却通道流动损失的主要因素,两者大小成反比关系.在通道计算中,扰流柱平均换热性能约是端壁平均换热性能的1.8倍,端壁换热权重约是换热面积比0.824倍,同时该权重几乎不受进口雷诺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射流旋涡发生器控制大折转角扩压叶栅二次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将射流旋涡发生器引入到某折转角为60°的扩压叶栅端壁二次流控制中,研究了射流方向和射流总压对扩压叶栅气动性能及栅内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射流旋涡发生器侧向倾角为0°时,仅采用不足扩压叶栅进口流量0.5%的射流流量,即可显著减少栅内损失.射流旋涡有效阻碍和推迟了通道涡发展,在下洗侧将主流流体卷入端壁附面层内,而在上洗侧将低能流体带入主流中,从而减少了角区低能流体聚积,减弱了吸力面的分离流动.当射流进口总压采用与扩压叶栅进口相同的总压时,总压损失减小21.5%,且射流进口总压越大,其控制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995.
叶身融合技术在涡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叶身融合技术进一步应用于涡轮,探索其技术应用效果.为此,以TTM-stage为原型,施加7种不同的叶身融合模型,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前缘融合面可削弱马蹄涡;侧融合面可削弱角区分离;对静叶实施融合使动叶进口总温附面层厚度降低,在通道涡作用下高总温流体被部分推离,明显降低了轮毂壁温.   相似文献   
996.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12):57-72
Control technologies are innovated to satisfy increasingly complicated control demands of gas turbine engines. In terms of limit protection control, a novel model-based multivariable limit protection control method, which is achieved by adaptive command reconstruction and multiple-control loop selection and switch logic,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balancing smaller thrust loss and safe operations by comparing with widely-used Min-Max logic. Five different combination modes of control loops, which represent the online control loop of last time instant and that of current time instant, is analyzed. Different command reconstructions are designed for these modes, which is based on static gain conversion of amplitude beyond limits by using an onboard model. The double-prediction based control loop selection and switch logic is developed to choose a control loop appropriately by comparing converted amplitude beyond limits regardless of one or more parameters tending to exceed limits. The proposed method is implemented in a twin-spool turbofan engine to achieve limit protection with direct thrust control, and the loss of thrust is improved by about 30% in comparison with the loss of thrust caused by Min-Max logic when limit protection control is activated, which demon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3505945系列空气涡轮起动机漏油失效的子部件更换种类、使用时间进行研究,并对不同修理厂家进行归类分析,针对修后使用时间差异,整理分析更换的失效部件,探讨有效预防机制。发现在漏油失效模式下,若同时更换碳封严的动静封严,可大幅提高起动机的使用寿命,节约维修成本,并对在大修模式下起动机同时更换动静封严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8.
水下超声速气体射流线性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楠  陈志华  王争论 《推进技术》2021,42(3):550-559
水下超音速气体射流稳定性是水下推进、水下焊接技术研究的焦点领域。通过建立线化小扰动气液混合流体控制方程,开展水下超音速气体射流线性稳定性研究。控制方程的形式表明射流基本流分布(速度与浓度分布)、雷诺数、无量纲密度、无量纲粘度能够影响水下超音速气体射流稳定性。使用Chebyshev配置点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射流基本流分布以及无量纲密度是影响射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射流基本流分布越平缓,射流最大扰动增长率越小;无量纲密度越小,即气液密度差越小,射流最大扰动增长率越小。随雷诺数增加,射流最大扰动增长率先减小后增加,当雷诺数大于105时,射流最大扰动增长率趋于常数。对不同无量纲粘度,射流扰动增长率-特征波数曲线高度重合。同时分析了射流不同截面的稳定性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射流最大扰动增长率随距喷口距离增加而减小。这些结论有助于理解水下超音速射流物理过程,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9.
以某多级氦涡轮第一级为研究对象,借助数值模拟技术对低展弦比涡轮动静叶端壁通道涡迁移及干涉机制进行研究,并考察了叶片弯曲对涡轮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受下端壁道涡影响,导叶出口近叶根处气流过偏转,导致转子前缘近轮毂区正攻角变大;叶片根部负荷增加,致使马蹄涡压力面分支与吸力面分支交点前移;下端壁通道涡径向迁移至近叶顶区,其与叶尖泄漏涡相互影响致使叶顶区粘性损失显著增加。弯叶片对低展弦比大折转涡轮叶片的作用效果与传统涡轮具有明显差别:叶片正弯时叶顶载荷减小,导致叶顶间隙泄漏涡与通道涡强度及损失显著减小,涡轮性能得到改善;叶片反弯时叶顶载荷增加,致使叶尖泄漏损失增大,且强径向压力梯度作用下下端壁低能流体向叶顶汇聚,损失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探究船舶燃气轮机内部冷却通道的颗粒沉积特性,本研究从随压气机抽取的气体进入冷却涡轮内部冷却通道内的颗粒动力学特性及颗粒与壁面相互作用特性出发,基于高温壁面建立速度场影响的沉积模型,利用用户自定义函数实现沉积模型与CFD程序的嵌套。并简化船舶燃气轮机内部冷却通道,选取了在气膜孔与壁面之间夹角β=90°时,下游肋倾角α不同(α=30°,45°,60°,75°,90°),及在下游肋倾角α=60°时,气膜孔与壁面之间夹角β不同(β=30°,45°,60°,75°,90°)的八种不同内冷结构进行数值计算。研究表明,在气膜孔与壁面之间夹角β=90°不变时,随着下游肋倾角由α=90°减到α=30°时,弯头壁面换热性能和沉积率逐渐呈下降趋势,下游肋与肋之间壁面上颗粒的撞击率逐渐上升。下游肋倾角α=60°,气膜孔与壁面之间夹角β=45°的U型肋通道,在八个内冷结构中弯头壁面沉积率最少,换热性能最好,是能够有效改善船舶燃气轮机冷却涡轮的海洋环境工作适应性,减少内部冷却通道中颗粒沉积的内冷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