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16篇
航天技术   11篇
航天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避免实际应用中一般无迹Kalman滤波(UKF)算法的不稳定性,基于对传统线性Kalman框架的UKF算法造成滤波发散现象的阐述,讨论了无迹转换(uT)的基本原理开口UKF算法,并给出了造成滤波发散的原因,提出了两种抑制滤波发散的改进UKF算法。仿真分析了某星载GPS低轨卫星轨道发散的主因,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22.
刘棣  洪杰  苏志敏  马艳红  李超 《推进技术》2022,43(4):280-291
本文旨在分析惯性非对称转子结构的动力特性,主要包含多频特性、稳定性,并针对转子的失稳提出相应的安全设计策略.建立惯性非对称转子模型及其动力学方程,通过Hill无穷行列式建立非对称转子模态特性分析方法,分析惯性非对称转子系统的模态频率、稳定性;计算减速过程中转子的响应特性,进行试验验证并提出惯性非对称转子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相似文献   
23.
钝体燃烧器中心射流火焰不稳性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设计火焰更加稳定的燃烧器,需要对导致火焰不稳定的机理开展研究.通过在钝体外侧通环形空气流,中心通燃料得到钝体稳燃非预混火焰.借助平面激光测速仪、增强型光电耦合器等测量手段,对两类不稳定火焰——不稳定脱离火焰和分离闪烁火焰的流动和反应区分布进行了测量,分析了导致两类不稳定火焰机理.结果发现,中心燃料和空气雷诺数的相对大小不同的情况,进入回流区内的燃料量的差异,是导致出现不同不稳定火焰模态的重要机制.因此为了得到稳定的钝体燃烧器中心射流火焰,需要合理安排流场使得回流区内燃料浓度合理.  相似文献   
24.
分布式非预混火焰传递函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预混燃烧是动力设备和推进系统中常见的燃烧组织形式。为了理解非预混火焰的动力学特性、预测和控制其振荡燃烧现象,有必要获得其火焰传递函数。本文通过实验测量对分布式非预混火焰的传递函数进行了研究,实验对象为甲烷空气同心射流火焰。实验中使用双麦克风技术测量燃烧室出口速度脉动,作为传递函数的输入量;使用CH基自发荧光测量燃烧过程的放热率脉动,作为传递函数的输出量。搭建了卡塞格林光学测量系统,以提升放热率测量的空间分辨率,实现单点测量,进而得到一维分布式火焰传递函数。结果表明,在频域内,实验中测得的传递函数的幅值沿火焰轴向存在两个峰值,在幅值的峰谷处相位角有180°翻转,这是热斑以对流速度向下游传播,跨越火焰面时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5.
A new dynamo model based on the polarization of plasma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Maxwell equations in a moving medium, a magnetization vector can be caused with Rongon current. The steady solar magnetic field is solved from the equations.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meridianal flow is ignored, the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field is put out. In the model, there is no additional parameter considered. The intensity of magnetic field inside the sun ranges from 1-6 T. The surface magnetic field around the pole is in the order of 1 ×10-3 T, at low latitude the calculated surface magnetic field has the order of 1×10-2 T. The maximum magnetic field is around 30° in latitude.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以日冕活动区磁结构演化为噪暴现象的驱动力,并假定日冕活动区在磁学上是不均匀的——存在强磁场纤维,提出了太阳米波噪暴的哨声模式.活动区磁结构的演化将在冕弧中产生弱激波.当弱激波通过强磁场纤维时,加热部分电子,被加热的电子在强磁场纤维中形成损失锥分布.在日冕的噪暴区域中,快速电子的损失锥分布将产生高亮度的哨声波和朗缪尔波.通过感应散射,朗缪尔波滑向低波区域时将与哨声波发生强烈的互作用而产生窄束电磁辐射(Ⅰ型爆发).强磁场纤维及相应的场位形决定了Ⅰ型爆发的频宽和持续时间.而噪暴连续谱则采用通常认为的各同向电子产生的朗缪尔波与低频波耦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7.
翼型近尾迹流动的PIV研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宝杰  王光华  高歌 《航空动力学报》1999,14(2):125-130,216
利用在线式互相关PIV(ParticleImageVelocimetry)系统,在低速风洞中对NACA0012翼型在雷诺数2.39×105,0°和4°攻角下的近尾迹流动进行了详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翼型近尾迹存在有序的涡街结构,涡街在尾缘处形成后,在向下游的迁移中,会经历一个发展壮大、失稳破碎的演化过程,流动从有序走向无序。翼型的近尾迹是一种以旋涡的运动学特性和动力学机制为主导的流动现象。本文着重探讨了翼型尾缘处的涡街形成机理,尾迹内的流动机制,以及近尾迹的流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28.
中层小尺度风切变的观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十个中层大气风剖面于1988年夏季在北欧的Andφya(69°N)上空用装有铝箔的火箭测得。使用了一种新型铝箔,使其测量的高度范围覆盖103-85km,测量的高度分辨率为25m.观测的风切变剖面显示了一多层结构,一般由3-9个切变层组成,切变层厚度通常小于200m.观测到高达40-90m/s/km的强风切变,且如此大的切变存在于所测区间内不同高度上。在一个连续测量的五个风切变剖面中,有寿命至少2.5小时,相位向下运动速度为0.4m/s,以及最大切变振幅为180m/s/km的强风切变,显示了稳定和持续特性。   相似文献   
29.
《中国航空学报》2022,35(10):247-253
High precision and stable clock is extremely important in communication and navigation. The miniaturization of the clocks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trend to satisfy the demand for 5G and the next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meter bar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constancy of light velocity, we designed a micro clock, Space Time Clock (STC), with the size smaller than 1 mm × 1 mm and the power dissipation less than 2 mW. Designed in integrated circuit of 0.18 μm technology, the instability of STC is assessed to be 2.23 × 10?12 and the trend of the instability is reversely proportional to τ. With the potential ability to reach the level of 10?16 instability on chip in the future, the period of the STC’s signal is locked on the delay time defined by the meter bar which keeps the time reference constant. Because of its superior performance, the STC is more suitable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PNT (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 embedded processor and deep space application, and becomes the main payload of the ASRTU satellite scheduled to launch next year and investigate in spac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