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2篇
航空   133篇
航天技术   83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1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11.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晕放电是机场无方向信标台的主要干扰源之一。根据无线电罗盘的工作原理,在特高压输电线路电晕干扰条件下,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无线电罗盘测得的电台相对方位角误差。针对无方向信标台不同频率、台站与输电线路间不同的距离,对无线电罗盘受干扰影响产生的测角误差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表明:电晕放电干扰下,机载无线电罗盘测得的电台相对方位角误差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大,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且变化趋势由陡峭逐步趋近平稳。  相似文献   
112.
目前测试红外焦平面阵列相对光谱响应参数时,需要人工测量波段中每个波长点的光谱响应,针对测试过程繁琐和测试时间长的问题,在基于现有的不同开发平台开发的单色仪和数据采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动态链接库技术,研制了一种红外焦平面阵列相对光谱响应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测试过程简化,自动化程度提高。经过对比分析,自动测试与人工测试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自动测试比人工测试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13.
单凹坑壁面的瞬态红外传热测量与流场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凹坑冷却结构的强化传热机理,基于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一维半无限大瞬态导热模型,用红外热成像仪的瞬态测温技术和金属网快速加热技术,对矩形通道内壁面进行了瞬态传热测量,获得了光滑壁面和带有单个球面凹坑壁面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分布,并用油-粉末法对凹坑壁面进行了壁面流场显示,实验雷诺数范围1.58×104~6.36×104。实验发现凹坑强化换热与其诱导形成的涡流结构密切相关,单个球面凹坑引起的涡流可以使凹坑下游边缘附近的局部换热最大增强80%左右,凹坑下游尾迹区域的平均换热增强20%~30%。  相似文献   
114.
“环境一号”B星热红外通道星上定标与交叉定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环境一号”B星(HJ-1B)发射前实验室定标为基础,分析了HJ-1B红外相机的星上定标系统功能。利用2009年3次星上黑体定标数据对HJ-1B热红外通道进行星上定标,以青海湖不同时相的美国TERRA卫星MODIS传感器31通道(MODIS-31)数据对HJ-1B热红外通道进行交叉定标,得到了准确的定标系数,最后对两种定标方法进行误差对比分析,为实时准确的获取HJ-1B热红外通道定标系数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15.
间距对凹坑强化传热和流动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矩形通道内的球面凹坑壁面进行了传热系数和流动阻力测量,研究了通道Re数和凹坑间距的影响.无量纲流向间距分别为1.5,1.2和0.8.实验发现凹坑面上局部Nu数沿流向和横向变化剧烈.与光滑壁面相比,凹坑面的平均换热增强45%左右,流动阻力增大92%左右,平均综合传热性能增强16%.减小凹坑间距使流动阻力增大,平均换热和平均综合传热性能进一步增强.数据显示Re数对凹坑壁面的换热增强和流动阻力增大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6.
针对工作在高真空环境下的轨控发动机,数值模拟了其羽流红外特性。首先计算了考虑化学反应的轨控发动机喷管的内流场和外流场,得到了温度、压力、组分浓度等参数的分布。基于HITRAN 2008和HITEMP 2010数据库采用逐线积分法编程计算了气体光谱吸收系数。最后在此基础上用有限体积法建立的求解辐射传输方程的模型,计算得到羽流红外辐射强度在2~10μm范围内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分析了羽流气体组分、波长、探测角度对羽流光谱辐射的影响,与同类文献中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的计算模型和方法能较好地模拟轨控发动机羽流的红外辐射特性。  相似文献   
117.
红外地球敏感器光电组件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圆锥扫描式红外地球敏感器设计过程中,基于嵌入式SoC技术,提出了一种小体积专用光电组件地面测试系统实现方法,可实现地球敏感器中光栅信号、基准信号的幅度、频率、动态频率等参数的精密测量。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着重对非稳定性光栅信号幅度及频率精确测量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8.
为了解某型发动机整机运行状态下低压涡轮工作叶片的温度分布情况,使用红外测试系统测量了该发动机整机状态低压涡轮工作叶片前缘及盆侧的温度场。试验前对该发动机进行了测试改装,设计了用于实现叶片定位的转速信号分析仪,以及用于提供高压气源的气体增压系统。试验共测得多个状态下发动机涡轮叶片的表面温度分布数据。结果表明:涡轮叶片前缘和叶盆中间位置的温度较高;相同位置下每片叶片的温度有轻微差异;叶片的最高温度位置位于测试区域的下方,与仿真计算结果相吻合。采用红外测温技术可以得到清晰的涡轮叶片表面温度分布云图,结合示温漆标记技术,可用于定位温度最高的叶片和叶片温度最高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9.
120.
航天器真空热试验用红外灯光谱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航天器真空热试验用红外灯的光谱分布进行研究。通过对红外灯电流 —电阻相关分析和数值拟合,建立了红外灯的功率计算模型和红外灯灯丝温度计算模型以及 红外灯石英玻璃管的温度计算模型;最终给出了红外灯在不同电流下光谱分布模型。采用S2 000光纤式光谱仪进行了红外灯光谱分布测试,结果表明红外灯光谱分布模型准确。研究成 果可以为采用黑片式热流计测量红外灯阵到达热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