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283篇
航空   1288篇
航天技术   194篇
综合类   174篇
航天   2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减小某卫星天线支承筒的振动,根据阻尼减振原理,采用约束阻尼层方法进行减振处理。以ZN-1丁基橡胶为粘性阻尼材料,T700S层合板为约束层,在约束层厚0.4 mm,铺层数为4的条件下,设计了三种不同铺层角的减振方案。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线支承筒上附加约束阻尼层可明显降低支承筒指定点处的频率响应。在给定条件下,给出的三种方案均满足工程要求,其中以铺层角45°/-45°/0°/90°方案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2.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多级导弹间分离时发动机壳体前后封头的温度分布进行了预示。流场计算采用Godunov格式求争非常定轴对称Euler方程组;针对物理域比较复杂,采用了区域重叠的分区算法;热流计算考虑了燃气射流中Al2O3粒子含量在驻点区引起的热增量,结果表明:对于前封头,由于含有Al2O3粒子而经起的驻点区热增量因子4-6,计算得到的最大热流与实测热流接近;对于后封头,不需采用驻点区热增量模型进行  相似文献   
993.
再入航天飞机表面热流密度辨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给出了求解表面热流密度辨识这一热传导逆问题的顺序函数法。然后以某模型航天飞机迎风中心线上的某特征点为例,将航天飞机再入时的表面热流密度辨识问题简化为一维模型问题,用顺序函数法来对该特征点上的对流加热流密度进行了仿真辨识,得到了较理想的辨识结果。该方法在航天研究领域有着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对液体推进剂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N2O4/UDMH)爆炸热过程特性进行了实验与理论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出了火球尺寸变化、火球持续时间、火球内部温度、火球辐射热流传递过程等热过程特性参数随推进剂重量、时间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规律。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相比符合较好,表明理论预测模型的正确性。本文还讨论了火球升离地面的临界条件、高空环境对火球直径的影响和火球随风漂移等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5.
研究的目的是验证热管吸热器有良好的热性能。通过对先进太阳能热动力系统单元热管吸热器进行数值仿真,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数值解法,并把仿真结果同NASA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热管吸热器由于热管良好的导热性和理想的等温性,热管在轴向的温差很小,这就使得热管在不同位置上的容器内的PCM都能同步、均匀的熔化;另外热管吸液芯的正常工作使得热管周向温度分布均匀,从而避免热斑现象;热管吸热器由于热管在轴向和周向上良好的等温性,在阴影期末,各蓄热容器内的PCM能够同时凝固,并最终达到完全凝固,从而避免热松脱现象。因此,热管吸热器提高了系统的效率,能避免热斑和热松脱现象。  相似文献   
996.
介绍了与LM-2F运载火箭配套的固体近地点变轨发动机的结构参数和在地面旋转试车时出现的头部烧穿故障。  相似文献   
997.
转捩诱导法向力及其对细长尖锥气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楼洪田 《宇航学报》1989,4(3):54-64
边界层转捩时,是否会出现诱导法向气动载荷,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在高超音速风洞中完成的静态气动力实验与动态气动力实验,它证实这种诱导法向载荷是存在的,是边界层转捩的不对称性造成的,并对细长锥的气动特性有明显而呈规律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深入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在飞行过程中前封头内绝热层碳化烧蚀率增大的机理和规律,国内外学者设计和研制了多种实验装置。本文在概述各种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用烧蚀发动机在旋转实验台模拟飞行加速度开展绝热层烧蚀实验研究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任川  吴清松 《宇航学报》2007,28(3):740-746
蒸发器是环路热管中最重要的部件,蒸发器主芯中的流场是设计中关注的焦点。建立了一个轴对称二维数学模型来模拟流体工质在圆柱形蒸发器主芯中的流动、传热和蒸发现象。模型充分考虑了流场和蒸发界面间相互作用对于蒸发界面的位置和孔隙中弯曲液面曲率半径的影响。模拟了瞬态和稳态流场,并研究了热负荷的影响。模拟结果在一定工况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00.
固液火箭发动机性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少英 《上海航天》2004,21(5):8-14
介绍了国外固液火箭发动机研制的进展。阐明了固液发动机比冲、可多次启动—关机、推力可调、安全性好和成本低等特点。分析了固液发动机推进剂的燃烧特性和发动机性能特性、与液体和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不同,以及研制的技术难度等。最后探讨了固液火箭发动机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