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9篇
航天技术   5篇
航天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旋转状态下气膜冷却偏转理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水汀  王伟  杨彬 《推进技术》2010,31(5):599-605
为了预测旋转状态下气膜轨迹偏转趋势,为叶片表面气膜孔的构型设计提供参考,基于一个平板叶片模型对旋转状态下气膜冷却中气膜轨迹偏转趋势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用于预测压力面侧气膜轨迹偏转方向的新无量纲准则数——偏转数Dn与气膜偏转的关系进行验证。实验利用热色液晶技术对叶片表面的二维色调场进行测量,并采用无线旋转拍照系统对旋转坐标系中的图像信号加以采集。结果表明,哥氏力和离心力是影响气膜轨迹偏转方向的主要因素,偏转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旋转状态下平板叶片的冷气出流的偏转方向,但由于径向压力梯度和粘性力的存在,预测结果存在误差。基于实验结果和偏转理论提出修正偏转数Dn*,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平板式小型环路热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一套蒸发器尺寸为74 mm(D)×14 mm(H)的平板式小型环路热管(mLHP),工质为甲醇,冷凝方式采用冰水混合物冷却,研究其换热性能。实验表明,该环路热管能够实现重力和无重力辅助启动。倾角为18 °、充灌率为60%时,热负荷从20 W增加到140 W,整个环路热管热阻从2.58 ℃/W减小到 0.44 ℃/W 。无重力辅助启动时,mLHP能够散去130 W的热量而壁面温度低于80 ℃。当热负荷一定, 无重力辅助启动时的蒸发器壁面温度高于重力辅助启动时的壁面温度。在保证系统启动的工质裕量前提下,减少工质充灌量有利于降低蒸发器壁面温度。mLHP运行存在低热负荷区和高热负荷区,在低热负荷区,蒸发器和补偿腔温度随着热负荷的增加降低;在高热负荷区,蒸发器和补偿腔温度随着热负荷的增加升高。  相似文献   
13.
返回式卫星回收片盒壳体成形与缺陷消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介绍了返回式卫星回收片盒壳体拉伸成形过程中平板毛坯设计、工艺参数、中间工序热处理工艺规范及产生缺陷的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俊杰  王震 《宇航计测技术》2009,29(6):21-22,36
利用自准直分划板返回像光强随被测件反射率变化的特性,在自准直仪的基础上增添相应光电接收器件,以已知反射率的平面镜作标准,进行比较测量,实现光线垂直入、反射时全通光口径的反射率测量,以适应相应的使用状态和不同的被测件.  相似文献   
15.
由于样条函数对各种边界条件的适用性和平板曲板通用性,本文应用三次B月样条有限层法分析复合材料板壳,推导出适用于金属、复合材料板和圆柱壳单元的通用公式,并通过算例说明使用该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星载大型平板缝隙天线结构设计及热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间应用需求日益广泛的大型平板缝隙天线为研究对象, 介绍了其结构组成. 为减小天线热变形, 对天线外侧4个安装角的连接方式做了改进设计, 并在极高温和极低温两种工况下进行热变形分析, 得到改进前后两个方案的变形结果. 在极高温工况下, 天线阵面Y向热变形均方根值从改进前的0.52 mm减小到0.3 mm; 在极低温工况下, 天线阵面热变形均方根值从改进前的0.35 mm减小到0.1 mm. 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案满足设计要求, 从而确保了天线在轨电性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文摘研究了TC4钛合金激光焊接在平焊、横焊两种位置下工艺参数对气孔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焊时,气孔生成量随激光功率、离焦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焊接速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横焊时,气孔生成量随激光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焊接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离焦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到的优化工艺参数进行焊接,气孔生成量大幅减少,在两种位置下均可得到内部质量良好的焊缝。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空学报》2022,35(8):30-44
It has been recently shown that Sub Boundary layer Vortex Generator (SBVG, abbreviated as VG hereafter) can suppress the Cross-Flow (CF), and therefore, can eliminate corner separation and increase aerodynamic loading when installed on the end wall inside middle-load compressor passages. However, when VGs are applied in high-load compressors,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ideal results. This is because the definition of the VG attack angle in the presence of CF in existing research is confusing, and the stronger CF in high-load compressors worsens the problem and results in an improper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range of VG attack angle. Therefore,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definition of the VG attack angle in the presence of CF and reveals the CF controlling mechanism of VG on a flat plat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flow phenomena around a VG both with and without CF are also studi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a larger height or attack angle of the VG generates a greater CF suppression effect. However, the cross velocity increases when surmounting the primary vortex induced by the VG, except that this enhanced CF is less conspicuous for larger VG heights. Compared to the cases without CF, the VG suffers an additional loss because of the stronger separation and primary vortex loss caused by the C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