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5篇 |
免费 | 50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71篇 |
航天技术 | 76篇 |
综合类 | 36篇 |
航天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132.
133.
采用二维三分量静电粒子模拟程序研究了电子环束流对低轨道磁化等离子体中运行的航天器表面电位和等离子体鞘层结构的影响.当有电子束流平行磁场入射时,航天器表面所带负电位的绝对值将增大.电子束流的速度和密度的增加将使航天器表面负电位绝对值增加很快.与此同时等离子体鞘层的尺度也将增大,形状将由向尾部延伸的“泪滴”状变成向两侧展开的“机翼”状.当电子环束流以相对于磁场成一定角度斜入射时,由于磁场的约束作用,航天器表面负电位的绝对值将随入射角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4.
为了减小电容层析成像(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传感器相邻极板间耦合电容引起电容测量时的噪声值,设计了差分电极传感器系统并对差分电极与测量电极距离进行参数优化。实验系统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直接数字频率生成模块生成数字量的正弦激励信号,通过D/A转化为正负交流信号分别对测量电极和差分电极进行激励。差分电极与测量电极到管道中点的距离比例约1:1.2时传感器灵敏度最佳,仿真图像误差降低至0.23,图像相关系数提升到0.84;实验中空场时的系统平均信噪比比普通传感器提升了5.10dB,满场时的系统平均信噪比提升了4.50dB,相邻电极对的静止电容减少至38%,而电容变化占用最多测量值,即62%。差分电极传感器系统经过电极之间距离的优化设计,传感器系统性能得到提升,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并且能够应用在滑油监测。 相似文献
135.
136.
本文在Grossman的非守恒全位势方程的方法中,提出以固定网格为基础的头激波安装法,节省计算机时。计算结果与实验和欧拉方程解符合很好,与线化理论结果的比较,显示了线化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7.
基于拟态电势能的飞行器航路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航路规划是现代各类飞行器,特别是无人机(UAV)安全飞行和完成任务的关键要素。对于复杂威胁环境和高维空间的航路规划问题,传统规划方法在规划速度、航路安全性、算法适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分析了电荷在电场中移动引起电势能变化的特点规律及电势场分布特性,模拟电势场理论对飞行环境进行威胁建模,建立基于电势威胁场引导的航路节点概率选择机制及安全性评价准则。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拟态电势能的随机采点扩展式航路规划方法。通过与传统航路规划方法的对比仿真实验表明,运用拟态电势能进行航路规划,能够显著缩短路径长度和计算时间,提高规划航路的安全性,对于航路规划的应用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8.
本文描述了感应式表面电位探针原理及实验方法;给出了探针在大气和真空中输出信号大小与表面电位、距离、以及感应片面积之间的关系。为探针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9.
考虑潜在威胁区的航天器最优规避机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一系列轨道转移飞行器的工程化实施,航天器可能面临的非合作交会威胁日趋严重。针对该问题,根据交会机动的特点定义了新的规避机动指标——潜在威胁区,相较于传统的相对距离和碰撞概率等规避指标,潜在威胁区更适合航天器在面对非合作交会追踪器时进行规避机动,能够有效提升航天器的抗交会能力。首先,建立追踪器多脉冲最优交会模型,以此为基础给出潜在威胁区的定义与计算方法;然后,以潜在威胁区弧长为优化目标,建立了目标器最优规避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目标优化;最后,根据所建立的双层优化模型进行数值仿真,以初始相距100km为初始条件进行仿真并计算得到了使潜在威胁区为零所需规避脉冲值,验证了文中模型的正确性,结果显示所定义的潜在威胁区弧长随着规避脉冲的增大呈严格的单调递减关系。研究为在轨航天器在面对非合作交会时提供了有效的规避策略,提升了航天器的空间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