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2篇
航空   156篇
航天技术   12篇
综合类   13篇
航天   2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K640合金TLP连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瞬时液相(TLP)连接方法对钴基高温合金K640合金的适用性,采用非晶态中间层进行连接试验,观察接头区显微组织,测试接头的力学性能并进行断口分析。结果表明:瞬时液相连接能够实现K640合金的良好结合,接头组织致密,成分均匀,组织与成分均与母材接近;接头高温拉伸强度达到等条件下母材强度74%,断口具有明显的韧窝形貌;高温持久强度达到等条件下母材强度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12.
B/Al复合板材复合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热压扩散结合法制备B/Al复合板材的工艺过程,研究了热压工艺参数对B/Al复合板材性能的影响,获得了热压扩散结合法制备B/Al复合板材比较理想的工艺参数,得到了拉伸强度σb=1280MPa、弹性模量E=233GPa的B/Al复合板材。  相似文献   
113.
准确测量金属键合引线三维形貌,进而通过仿真方式获得键合引线S参数,是评估键合引线对器件级联工艺影响的重要手段。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进行级联电路芯片中金属键合引线测量的有效工具,但是由于级联电路芯片中的键合引线材料、形状、尺寸的特殊性,需要研究专用的夹具提升测量准确度,本文通过结构优化、材料筛选,设计出一种更加稳定、准确度更高的新型测量夹具。  相似文献   
114.
四柱式焊缝跟踪涡流传感器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四柱式焊缝自动跟踪用涡流传感器.传感器激励线圈在工件中感应出涡电流,利用测量线圈检测涡流的大小以获得焊缝位置信息,可以检测出薄板对接焊缝横向和纵向位置信息.它具有非接触、尺寸小、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并可以用于非铁磁性材料的特点,已成功地应用于焊接自动跟踪系统.对其原理、传感器探头、信号处理方法、传感器特性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5.
采用脉冲加压扩散连接工艺对TA17钛合金与0Cr18Ni9Ti不锈钢进行了连接试验.利用液压万能试验机测试了接头拉伸强度,分析了脉冲加压扩散连接工艺参数对接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连接温度为1098K、脉冲最小压力Pmin=8MPa、脉冲最大压力Pmax=50MPa、脉冲次数为20次、脉冲频率为0.5Hz时,加热速度vh=30K/s,冷却温度vc=5K/s,得到最高的接头拉伸强度为293MPa,连接所用的有效时间仅为220s,实现了钛合金与不锈钢的高效良好连接.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接头组成相及断口形貌,接头界面主要存在β-钛、Fe2Ti,FeTi,拉伸试验中β-钛的固溶体承担了主要的拉伸力.  相似文献   
116.
采用KWN模型构建搅拌摩擦焊接中Al-Mg-Si系铝合金沉淀相演化计算模型,通过将屈服强度分为晶粒大小、固溶相和析出相三部分贡献,可以计算平板搅拌摩擦焊后的屈服强度和硬度。进一步研究不同焊后人工时效条件下,焊接平板力学性能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更长的焊后保温时间有利于搅拌区力学性能的回复;较高的保温温度有利于搅拌区力学性能的快速回复,但是当温度高于200℃时,长时间保温会使母材软化,不利于力学性能回复;通过焊后人工时效不能明显改善热影响区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7.
Cu含量对2219铝合金锻件及其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力学拉伸实验、焊接实验、电化学阻抗谱(EIS)、循环阳极极化曲线(Tafel)以及金相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Cu含量对2219铝合金锻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Cu含量,有利于减少2219铝合金基体内的残余结晶相,并有效抑制在合金焊接过程中粗大Al_2Cu相的析出,使基材和焊件的伸长率显著提高,强度略有下降;Cu在铝基体中形成Al_2Cu相诱导合金发生局部腐蚀,使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变差,降低Cu含量能够减小合金的腐蚀倾向,改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8.
明确了搅拌摩擦焊技术应用于贮箱锁底环缝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对熔焊锁底接头结构进行了搅拌摩擦焊工艺适应性设计,取消了背部焊漏槽和正面焊接坡口。结果表明:当叉形环位于焊缝前进侧,搅拌针长度与短壳板材厚度相当时锁底接头力学性能最优。锁底接头超声相控阵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于装配界面与焊核交界处的信号显示可以不当作缺陷信号判读。提出了采用立式帽装方式实现锁底环缝的装配焊接方案,并研制了可以保证锁底环缝装配间隙、错边、环缝平面度、贴合度以及叉形环大端周长的成套工装。实现了搅拌摩擦焊技术在Φ3 350 mm贮箱锁底环缝上的工程化应用,无损检测结果、形位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9.
TC4钛合金扩散焊接头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温度为910℃,压力为3.4MPa条件下对TC4钛合金板材进行了扩散焊接,对获得的扩散焊接头取样进行金相观察,仅在接近接头表面材料深度为1mm范围内发现未焊合缺陷,其余部分焊合较好,表明在给定工艺下可获得质量良好的焊接头.随后对TC4扩散焊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开展了静拉伸试验、断裂韧性试验及焊缝附近区域的纳米压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得的TC4扩散焊接头屈服强度为887MPa,抗拉强度为948MPa,断裂韧性为101.9MPa·m1/2,均与原材料的性能相差不大.纳米压痕试验的结果显示,接头焊缝区和母材区的显微弹性模量分别为180.2GPa和178.0GPa.   相似文献   
120.
《中国航空学报》2016,(2):520-533
Damping improvement in composite structures via introducing nanofillers generally has remarkabl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oth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refore, in the present work, Si C and Al_2O_3 nanoparticles' infusion effects on the flexural, interfacial and vibration properties of epoxy matrix and glass fiber reinforced epoxy(GFR/E) laminates were investigated. Unidirectional(UD-GFR/E) and quasi-isotropic(QI-GFR/E) laminates with [0/±45/90]sand [90/±45/0]sstacking sequences were hybridized by the optimum nanoparticles percentages. Results from off-axis flexural strengths of UD-GFR/E demonstrate good fiber/nanophased-matrix interfacial bonding.The interlaminar shear stress between the adjacent layers with different orientations/strains of ductile QI-GFR/Si C/E laminates results in decreasing the flexural strengths respectively by 24.3% and9.1% for [0/±45/90]sand [90/±45/0]sstacking sequences and increasing the dissipated interfacial friction energy and thus the damping by 105.7% and 26.1%. The damping of QI-GFR/E,QI-GFR/Si C/E and QI-GFR/Al_2O_3/E laminates with [90/±45/0]sstacking sequence was increased by 111.4%, 29.7% and 32.9%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0/±45/90]sstacking sequ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