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57篇
航空   578篇
航天技术   84篇
综合类   70篇
航天   1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中国航空学报》2022,35(8):30-44
It has been recently shown that Sub Boundary layer Vortex Generator (SBVG, abbreviated as VG hereafter) can suppress the Cross-Flow (CF), and therefore, can eliminate corner separation and increase aerodynamic loading when installed on the end wall inside middle-load compressor passages. However, when VGs are applied in high-load compressors,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ideal results. This is because the definition of the VG attack angle in the presence of CF in existing research is confusing, and the stronger CF in high-load compressors worsens the problem and results in an improper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range of VG attack angle. Therefore,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definition of the VG attack angle in the presence of CF and reveals the CF controlling mechanism of VG on a flat plat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flow phenomena around a VG both with and without CF are also studi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a larger height or attack angle of the VG generates a greater CF suppression effect. However, the cross velocity increases when surmounting the primary vortex induced by the VG, except that this enhanced CF is less conspicuous for larger VG heights. Compared to the cases without CF, the VG suffers an additional loss because of the stronger separation and primary vortex loss caused by the CF.  相似文献   
832.
Aimed at the problem of store separation from internal cavity, this paper innovatively puts forward a separation scheme of using lateral jet to assist store safe separation. The jet ensures that the store is continuously subjected to down head moment during separation, so as to ensure safe separation. The wind tunnel free drop test technique with lateral jet is established, which can ensure that there is no support interference in the motion process of the store and more truly simulate the motio...  相似文献   
833.
为提高盲源分离算法在振动源数目估计问题中的噪声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峰值聚类的欠定盲源分离算法。对预处理后的信号提取单源点,通过密度峰值聚类对单源点进行聚类得到混合矩阵的估计值。通过基于压缩感知模型对源信号进行重构,得到分离信号。为验证所提算法分离准确性和噪声鲁棒性,用所提算法对不同信噪比下的仿真信号进行分离,结果显示:在信噪比不低于4 dB时,所提算法均可以准确分离出源信号,算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得到验证。设计旋转部件故障诊断试验台对所提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对实测复合故障振动信号进行分离,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成功分离出观测信号中的锥齿轮和行星齿轮单一故障特征,有助于工程中旋转部件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834.
将基于风洞网格测力试验数据建立的气动力模型与刚体运动方程进行耦合求解得到多体分离轨迹-时间特性,建立了一种多体分离的离线轨迹预测方法。为了提高气动力模型的预测精度,针对移动最小二乘法(MLS)模型提出一种新的权函数形式,针对Kriging气动力数学模型通过加入样点预处理提出了Kriging-Pre数学模型。研究方法应用于来流马赫数6条件下,某并联两级入轨飞行器标模的分离特性研究。研究表明采用改进的两种气动力数学模型均可有效提高分离轨迹预测精度,得到与CFD以及风洞试验定性一致的结论。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离线轨迹预测方法可以满足当前多体分离特性定性分析需求,具有较高时效性。  相似文献   
835.
发动机吊挂应急断离是民用飞机设计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国外相关技术难以获取,国内以理论研究和提出主要思路为主,与工程实现存在差距。基于此,从适航标准入手,研究吊挂、保险销和机翼三者的应急断离设计载荷大小的关系,通过场景分析,研究界面结构强度计算的载荷确定方法。结果表明:吊挂应急断离设计仅需单独考虑发动机主载荷向上或主载荷向后工况,合理给定吊挂、保险销和机翼结构三者的应急断离设计载荷大小关系可有效降低结构重量;机翼/吊挂界面载荷方向则必须结合结构细节做具体的应急断离场景分析。  相似文献   
836.
初始轨道是航天器入轨评价的关键判据,快速准确计算初始轨道可在入轨异常时为应急救生控制赢得时间。针对传统初始轨道计算方法时间与精度不能兼顾的问题,设计了初始轨道快速计算策略,根据运载火箭加速度变化率来判断舱箭分离时间,采用基于动力学约束的实时轨道滑动批处理方法累积超短弧分离后数据计算初始轨道,对利用各种数据源确定的多组初始轨道进行逻辑优选判断。通过梦天试验舱仿真数据验证表明:使用该策略计算初始轨道,可达到事后精密定轨同等精度,计算时间控制在1 min以内,时效性远超事后精密轨道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37.
孙巍 《推进技术》2022,43(7):189-205
为了提高压气机内角区分离的RANS建模精度,基于剪应力输运模型(SST模型),本文评估了湍流非平衡和各向异性修正对压气机角区分离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角区分离区上游端壁二次流以及角区分离流均呈现出很强的湍流非平衡和各向异性行为,结合非平衡和各向异性修正而提出的NSST-Helicity-QCR模型能够在各类工况下给出最为准确的角区分离预测结果。为了进一步验证提出的NSST-Helicity-QCR模型能够合理捕捉压气机端区流动物理,基于一种新型混合RANS-LES方法——应力融合涡模拟(SBES)构建的高保真时间精确湍流数据库,本文对NSST-Helicity-QCR模型进行评估反馈。结果表明,NSST-Helicity-QCR模型合理捕捉了端壁二次流以及角区分离流的湍流非平衡行为,但仍低估了角区分离区内的湍流各向异性行为。  相似文献   
838.
839.
高马赫数V字形钝化前缘平板表面压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三维内转式进气道V字形唇口下游面临的严酷压力载荷问题,将唇口简化为V字形钝化前缘平板,在来流马赫数为6的条件下,采用数值模拟结合激波风洞压敏涂料测量方法,研究了半径比R/r = 0 ~ 20(V字形根部倒圆半径R与前缘钝化半径r之比)的平板表面压力演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R/r增大,V字形钝化前缘产生的三维波系结构发生变化,引起下游平板表面压力演变出4种类型。R/r较小时,V字形钝化前缘激波干扰产生的大范围流动分离,诱导形成了偏离中心线较远的分叉状高压区(Type Ⅰ,分叉型);随着R/r增大,流动分离减弱,分叉状高压区逐渐消失,由透射激波扫掠壁面所形成的条带状高压和超声速射流对撞所形成的中心线高压区逐渐显露,依次出现过渡型(Type Ⅱ)、严酷型(Type Ⅲ)和渐匀型(Type Ⅳ)压力分布。平板上分叉型和过渡型的压力最大值仅为4.3 ~ 7.2p∞(p∞为来流静压),但V字形钝化前缘处的流场品质恶劣;严酷型的压力最大值,随着射流对撞强度的增强而增大,最高可达19p∞;渐匀型的压力最大值,随着射流对撞强度的减弱,逐渐趋近于二维钝前缘平板产生的压力最大值4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