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29篇
航空   279篇
航天技术   43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综述了可用于制备碳纤维的各类改性聚丙烯腈前驱体以及完全可替代型前驱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新型前驱体的制备以及碳化后的纤维结构与性能等,并介绍了其潜在应用领域,对各类前驱体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拟为制备高性能、低成本碳纤维前驱体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2.
介绍了高导热泡沫碳/相变材料复合体应用于热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了泡沫碳/石蜡复合相变热管理系统、泡沫碳/硝酸锂相变复合材料、基于泡沫碳/相变复合材料一体化蒸发腔——热能贮存(VCTES)系统的热管理系统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泡沫碳/相变复合材料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63.
采用碳纳米管薄膜(CNTF)作为电加热元件,研究碳纳米管薄膜对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表面的除冰性能,同时研究其电热性能。SEM14μm左右。XRD表明CNTF样品为微晶结构,结晶度差且含有少量杂质。空气环境通电,升温速率和最高恒定温度随输入电压增大而迅速提高。输入电压为5 V温度95℃。在四次电热循环后,其表面电阻略有升高,均值从2.795Ω到3.870Ω。在9 V输入电压下,CNTF被迅速烧断,CNTF样品电流承载极限在1.8 A左右。利用其焦耳热性能进行除冰,质量为20 g冰块在树脂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样品的表面脱落时间为240 s。表明CNTF在飞机除冰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4.
为了提高CFRP零件的加工表面质量和刀具寿命,针对其铣削加工的刀具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了刀具结构参数与CFRP材料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后刀面磨损量之间的正交试验。应用极差分析法分析了刀具结构参数对CFRP材料加工表面粗糙度、后刀面磨损量的影响规律,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刀具结构参数与表面粗糙度、后刀面磨损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基于此模型,采用FA萤火虫算法,优化了刀具的结构参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刀具结构参数对于CFRP工件铣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后角、螺旋角、前角。当刀具的后角、螺旋角和前角增大时,工件的表面粗糙度都呈减小趋势,但减小的快慢程度不同;刀具结构参数对于后刀面磨损影响程度依次为:后角、螺旋角、前角。当刀具后角增大时,后刀面磨损量迅速上升,当螺旋角增大时,后刀面磨损量减小,当刀具的前角增大时,后刀面磨损量先减小后增大。采用FA萤火虫算法优化后的刀具结构对CFRP材料进行铣削实验,实验结果值与建立的模型预测值误差较小,表面粗糙度的误差率为3%,刀具后刀面磨损量的误差率为7.6%。  相似文献   
365.
十公斤级固定翼无人机全碳纤维机翼设计与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轻型固定翼无人机性能要求,设计了一款最大起飞结构质量为10 kg、质量轻、强度高、刚度高的固定翼无人机全碳纤维机翼;基于气动性能分析和结构几何设计,建立了机翼结构的三维模型;采用"封闭矩形截面缘条"盒式梁结构,增大了机翼的扭转刚度;建立了机翼结构有限元模型,采用最大应力强度准则,对机翼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进行了校核。对蒙皮碳纤维铺层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结构应力集中区域位于翼梁根部螺栓孔区域,该区域应力水平决定了结构的初始强度;机翼大梁上缘条根部和附近的蒙皮易发生屈曲;优化后蒙皮减重121.6 g,占机翼初始结构质量的11.94%。  相似文献   
366.
研究吐温8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两种类型表面活性剂及SDBS用量对闭孔三聚氰胺泡沫的影响。用三聚氰胺、甲醛合成三聚氰胺树脂,并制备泡沫样品进行测试。树脂表面张力测试结果显示相同用量下,相比于吐温80,SDBS使树脂表面张力更小,且随着SDBS用量增加,树脂张力呈现先减小后不变的趋势。SEM、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用量为3%时,相比于吐温80,SDBS制得泡沫孔径小且均匀。随着SDBS用量增加,泡沫孔径减小,均匀度先提高后降低,泡壁膜撕裂严重。受泡沫结构影响,SDBS用量为3%时,泡沫的压缩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67.
采用多壁碳纳米管(MWNTs)进行环氧树脂的改性,并制备了碳纤维热熔预浸料。研究了MWNTs的改性方法、规格、含量对树脂基体的流变特性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WNTs的管径越小,改性树脂的黏度升高越明显,加入相容剂可降低工艺上的成型难度。MWNTs的长径比越大增韧效果越好,长径比较小时增强效果较好。C/E复合材料的0°、90°压缩强度、层剪强度、CAI着MWNT-NH_2(b)含量的提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MWNT-NH_2(b)的含量为2%(质量分数)时,上述性能最优,0°、90°压缩模量则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拔出与断裂、桥联效应、裂纹偏转效应是碳纳米管在C/E复合材料中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68.
轴向压缩性能一直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评价表征研究的难点。本文以国产T800级、M40J级碳纤维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从试验研究、机理分析、计算模拟等角度,系统对比并分析了四种常用复合材料压缩性能测试方法的优劣与适用性,提出了优化的测试条件。试验与模拟结果表明,剪切加载方法(GB/T 3856—2005)易产生应力集中造成试样提前破坏,使压缩强度测试结果相比美标剪切加载方法(ASTM D3410—2016)降低约9%;端部加载(SACMA SRM 1R—94)测试结果较美标剪切加载和联合加载方法(ASTM D6641—2014)高3%~6%。测试条件优化研究中发现,加强片材质对破坏模式影响较大,强界面高强度复合材料适宜采用金属加强片,弱界面低强度复合材料适宜采用玻璃钢加强片。分析试样断口形貌,剪切加载和端部加载方法都可以观察到单向复合材料以纤维“跪折”为主的破坏模式。从测试结果和破坏模式来看,端部加载方法是较优的压缩强度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369.
影响碳/环氧复合材料弹翼的质量因素较多,而且很复杂。本文着重介绍了弹翼在试生产过程中,不断改进工艺方法以及工艺装备,使复合材料弹翼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了设计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70.
《中国航空学报》2022,35(11):389-400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has been performed to study the leakage and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seal working at high circumferential speed. To exp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two newly designed carbon seals were compared: #1 Carbon Seal (CS1) with the inner diameter of 136 mm and including 4 segments, #2 Carbon Seal (CS2) with the inner diameter of 212 mm and including 6 segments. Air leakage tests were firstly conducted in the Medium-speed Seal Test Rig. The pressure ratio changed from 1.04 to 2.02 with the rotating speed varying from 0 to 18300 r/min. Of paramount concern was the durability test, including 300 h running time accumulated by three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which was separately implemented on each carbon seal. The morphology variation of the friction surface, wear and leakage were record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eakage monotonously increases with the pressure ratio and decreases with the rotating speed. Comparing with CS1, more typical features exist on the friction surface of CS2, which are generated by more severe wear. Continually, leakage characteristics deteriorate. Furthermore, fitted formula has been educed for the life prediction of carbon seal, which could provide some supports for aero-engine des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