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73篇
航空   341篇
航天技术   66篇
综合类   106篇
航天   5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51.
Carbon-Epoxy圆管件的静态吸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arbon/Epoxy复合材料可以用作理想的吸能材料。为了考察材料体系对结构吸能性能的影响,对一系列Carbon/Epoxy圆管件进行了静态吸能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基体种类相同的条件下,结构的压溃失效模式有很大的区别。材料的吸能性能不仅同材料性能关系密切,而且也受材料纤维方式影响。  相似文献   
152.
弱界面粘结对复合材料有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非线性弹簧元模拟界面,用细观力学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不同界面特性下弱界面粘结的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宏细观性能。并考虑了3种不同的界面模型。结果表明弱界面粘结的存在使复合材料宏观性能下降。在常响应界面情况下,复合材料横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存在明显的转折点,对应于界面分离的起始点,转折点的位置取决于界面粘结强度。当存在渐进适应界面时,复合材料横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存在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3.
通过对某型涡扇发动机进气帽罩瓦季姆报警故障的统计和分析,系统研究了导致报警的机理和原因,并针对花键管部位的报警故障采取了有效的解决措施,措施的有效性已在该型发动机上得到了充分验证。  相似文献   
154.
消隙齿轮伺服系统动力学建模与频率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隙齿轮广泛应用于航天精密伺服机构领域,具有高精度、高响应速度和高稳定性的要求,故需对其频率特性进行研究。依据两质量系统建模方法,建立了消隙齿轮伺服系统包含线性和非线性两部分的动力学模型。以普通直齿轮分段死区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消隙齿轮分段死区模型,给出了模型中等效传递刚度的计算方法,特别是消隙扭簧扭转刚度的计算方法。利用数值仿真分析方法,对所建立的消隙齿轮伺服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给出了传动轴刚度、静态间隙和扭簧刚度对系统谐振特性的不同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静态间隙与扭簧刚度是影响消隙齿轮伺服系统谐振频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5.
为解决动车组底板和部分通风通道流速方向变化、安装空间狭小而无法采用传统测速仪器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具有较佳全压孔形式的微型T型靠背风速管,通过风洞试验标定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弯管段长度、不同风偏角以及不同空气流速对流速管流速系数的影响,并在动车组新风通道流量测量的实车试验中对其工作特性进行了验证。确定了弯管段最佳长径比为L/D=2,该结构尺寸下,随着动压的改变,流速系数波动不明显,最大变化率为1.34%,平均流速系数为0.741;风偏角在10°范围以内变化时流速系数变化不大,最大相差6.12%;在动车组新风通道流量测试的实车试验中,测得的流量值与额定风量值之间的最大误差为4.03%。这种新型靠背管结构尺寸简单且具有双向性的特点,对流速及风偏角变化敏感程度较小,工作稳定可靠,测试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6.
两种典型非结构网格变形方法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定常流动仿真中常常遇到运动边界的情形,基于物理模型的线性弹簧法和基于数学方法的径向基函数(RBFs)插值法是实现计算网格随运动边界变化的两种主要的非结构网格变形方法。以NACA0012翼型的俯仰运动为例,对上述两种方法的变形特性进行较详细地定量分析研究,比较线性弹簧法和RBFs方法的CPU计算时间和最大变形能力,分析两种方法的网格质量随俯仰角度和运动步数的关系,并给出典型状态下网格单元质量云图和流场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基于RBFs插值的网格变形方法计算效率较高,变形能力较强且能保持较高的网格质量,是一种高效的网格变形方法。  相似文献   
157.
在热量和质量传递过程中,流体的流动状态对整个传递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通过实验方法对以聚丙烯酰胺(PAM)溶液为代表的非牛顿流体在波壁管内的流动特性进行压力差和可视化研究。研究发现,PAM溶液存在一个最佳减阻浓度,在该浓度下与牛顿流体相比PAM溶液的转捩点明显提前。此外在脉动流场下,在一个脉动周期内,波壁管内流体存在明显的稳定流动和不稳定流动两种结构;相同净雷诺数条件下,脉动流场下波壁管内流体的流动混合情况比定常流动状态下强烈很多,意味着脉动流场具有更加优越的质量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158.
Thin-walled tube numerical control (NC) bending is a tri-nonlinear physical process with multi-defect and multi-die constraints. The clearance on each contact interface is the major factor to indicate the contact conditions. A three-dimensional-finite element (3D-FE)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consider the realistic dynamic boundary conditions of multiple dies under ABAQUS/Explicit platform. Combined with experiment, numerical study on bending behavior and bendability under different clearance between tube and various dies is conducted in terms of wrinkling, wall thinning and cross section de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with smaller clearance of tube-wiper die and tube-mandrel, the wrinkling can be restrained while the wall thinning It and cross-section deformation Id increase; while excessive small clearance blocks tube materials to flow past tangent point and causes piles up, the onset of wrinkling enhances It and Id. (2)Both It and Id decrease with smaller clearance of tube-pressure die; the wrinkling possibility rises with larger clearance on this interface if the mandrel’s freedom along Y-axis is opened; smaller clearance of tube-bend die prevents wrinkling while increases It, and the clearance on this interface has little effect on Id. (3)A modified Yoshida buckling test (YBT) is used to address the wrinkling mechanisms under normal constraints in tube bending: the smaller clearance may restrain wrinkling efficiently; the smaller wall thickness, the less critical clearance needed; the critical clearance for tube bending 38 mm×1 mm×57 mm (tube outer diameter×wall thickness×centerline bending radius) equals about 20% of initial wall thickness.  相似文献   
159.
邢菲  张帅  郑耀 《推进技术》2011,32(3):339-342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在驻涡燃烧室试验中出现的部分燃油在外环冷却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导致过低的燃烧效率的原因,并通过优化设计对此现象加以解决.通过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还原了燃油回溅现象,查找出蒸发管结构设计中直段长度过短,并对蒸发管直段结构进行优化加长.在结构优化后的计算中,燃油回溅现象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抑制,计算溅出的粒子由总数的50%降低至10%左右;试验结果得到的温升法燃烧效率也相应的由50%左右上升至80%~90%,从而验证了优化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0.
详细介绍了适用于低湿测量领域、现场校准的内渗式渗透法标准湿度发生器中渗透管的设计、制作与使用寿命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