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139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高负荷小型压气机大弯角串列静子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巍  刘波  曹志远  王雷 《航空动力学报》2013,28(5):1066-1073
针对某小型压气机高负荷轴流级大弯角静子,采用串列叶片技术进行了改型设计.串列静子三维造型引入适度正弯以获得前后叶片的最佳相对位置.通过全三维定常数值模拟得到了原型与串列改型在设计转速下不同工况点的气动性能.结果表明:串列改型静子削弱了原型静子尖部流动分离,级等熵效率提高近3.5%,串列前叶几乎承担了全工况内绝大部分攻角变化,稳定裕度提升2%;改型后的静子可以更为均匀地分配前后叶片的载荷,有利于叶片附面层流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2.
弯曲静子叶片对叶尖射流扩稳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前  胡骏  李亮  屠宝锋  李璧宇 《航空动力学报》2015,30(12):2970-2975
为了研究压气机弯曲静子叶片对叶尖射流扩稳效果的影响,在一台低速轴流压气机上,采用实验方法,对比分析了第1级静子叶片分别为弯曲叶片和直叶片时叶尖射流的扩稳效果以及压气机内部流场信息.结果表明:第1级静子叶片由直叶片改为弯曲叶片后,在压气机失速过程中,模态波主要集中在叶尖区域,而叶尖射流恰好是通过改善叶尖区域的流场来拓宽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的,所以第1级弯曲静子叶片使得叶尖射流的扩稳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3.
针对双模态超声电机对模态频率一致性要求高以及单模态超声电机难以实现双向运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单模态驱动双向运动的斜动子V形直线超声电机。电机由导轨和V形定子构成,导轨相对于V形定子倾斜安装,V形定子的工作模态为面内对称模态或面内反对称模态,通过切换工作模态改变定子驱动足运动轨迹相对导轨的倾斜方向,实现导轨正反向运动。在分析电机工作原理及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推导了电机运行的导轨倾角范围,并对设计制作的原理样机进行了模态实验和机械特性测试。实验表明:在导轨倾角为35°,激励峰峰值电压为600V,预压力为65 N条件下,当电机工作在面内对称模态,导轨正向运动,其最大空载速度为180mm/s,最大输出力为14N;当电机工作在面内反对称模态,导轨反向运动,其最大空载速度为125mm/s,最大输出力为24N。  相似文献   
144.
冷气喷射法控制激波强度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冷气喷射时激波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多方案数值研究.在高压级静叶吸力面反射激波生成点前后5个不同位置上采用相同总压及相同温度的冷气喷射,分析了不同位置的冷气喷射对激波强度和方向影响.结果表明:在吸力面激波折射点附近喷射冷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控制激波强度的方法.冷气喷射位置位于激波折射点附近时能够对激波的强度产生影响,在接近激波折射点前部位置注入冷气对流动有积极作用,减弱了激波.   相似文献   
145.
飞机全电刹车机电作动系统上电自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里康  马瑞卿 《航空学报》2016,37(12):3832-3842
提出了一种飞机全电刹车机电作动(EMA)系统的上电自检测(POST)方法,以保证系统在运行前处于安全工作区域。通过检测,可及时准确地定位和更换故障部件,提高飞机出勤率。在系统运行之前,尽可能在有限的检测次数内全面准确地检测敏感元件,定位故障部件,避免造成刹车系统的二次伤害。针对逆变器和电机三相绕组组成的驱动回路,利用母线电容放电产生电流,完成检测。检测过程利用电容电压而非电源为逆变器供电,可防止过高的短路电流对电源的冲击,且电容上存储的能量有限,可有效避免短路故障对系统的二次伤害。检测方法在原有电路的基础上并未增加传感器和检测电路,但实现了逆变器功率管以及电机绕组,短路和开路故障的全面检测,且可定位出故障部件和故障原因。该机电作动系统上电自检测方法能够保证在一秒内完成系统全面自检测,经过1 000次正常及带故障试验,故障的误报率和漏报率保持在1‰以下。在现场试验中,系统可抵御飞机复杂的电磁环境(EME),工作性能稳定。通过软件设置不同故障阈值,可方便移植到其他机电作动系统中。  相似文献   
146.
双馈异步发电机(DFIG)在长期运行中很容易发生定转子绕组过热故障。以绕组温度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绕组过热故障成因的基础上,分别从电机热性能和参数辨识两方面进行检测。使用参数辨识法时,首先利用电机电磁数学模型辨识定转子绕组电阻,再根据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定转子温度,从而判断绕组是否过热。最后基于MATLAB软件仿真验证了定转子绕组参数辨识法的正确性,为DFIG诊断绕组过热故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7.
异步电机直接力矩控制中定子磁链自适应观测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智泉  严仰光 《航空学报》1999,20(2):130-132
为了提高直接力矩控制系统中定子磁链的观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定子磁链自适应观测器。该观测器在观测定子磁链的同时也辨识了随温度变化的定、转子电阻。该观测器的稳定性利用波波夫理论进行了严格的证明,其鲁棒性和观测效果也通过数字仿真得到充分的证实。  相似文献   
148.
计算流体力学在吸气式推进领域中的某些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流体力学对于吸气式推进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应用水平尚低于飞行器外流领域。为了使计算流体力学在吸气式推进领域发挥更大的实效,除了普遍适用的原则和方法之外,对于物理模型地应数学模型的分析与发展将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介绍了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重点实验室所开展的部分工作。  相似文献   
149.
针对DTC理论中Dead-Beat控制法的缺陷,推出了在新的控制方式--磁链实时控制下逆变器开关状态的选择规律,并对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环节--定子电流信号的功率谱分布作了较详细的讨论,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0.
给定不同型式的进口边界层,在两种不同亚音速条件下对一平面扩压静叶栅的弯叶片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弯叶片对扩压叶栅的改善的能力受进口边界层的特征影响。这种影响分为两个方面:(1)边界层厚度的影响和(2)边界层动量损失厚度的影响。边界层越厚或动量损失厚度越大,在低马赫数条件下弯叶片对吸力面角区密流增加越明显,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了端区的流动性能,降低了叶栅损失。在高马赫数条件下,若边界层越厚或动量损失厚度越大,角区密流虽变化不大,但因端区损失较大,其性能的提高会给叶栅总性能的改善带来较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