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127篇
航空   915篇
航天技术   58篇
综合类   69篇
航天   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针对民用航空涡轮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型号合格审定试飞工作,介绍了适航标准中的验证条款和内容,对民用航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试飞方法和验证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2.
以一种基于旋流增益的强化换热技术为研究对象,对狭小受限的气膜孔内冷通道中气膜孔的流量系数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中通过改变气膜孔雷诺数Re(4800~26000)、吹风比M(0.36~2.74)、无量纲冷却通道高度h/d(0.33~2.0)等参数,研究了狭小空间的几何结构、流动参数等对单排气膜孔平均流量系数Cd的影响,并得...  相似文献   
103.
杨薇  孙冰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9):2015-2020
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液膜再生复合冷却进行了算法研究.综合考虑了发动机内部化学反应、蒸发、卷吸、对流、导热、辐射等因素,将冷却液膜分为显热区、潜热区及气膜区三个区域进行了计算.推导了液膜长度和厚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液膜再生复合冷却效率及各因素对液膜传热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①液膜入口质量流量越大,液膜区长度越长,冷却效率越高,复合冷却效率可维持在0.57以上.②高温燃烧室内膜的液体段长度很短,在液膜存在区域内冷却效率高达0.9.③液膜消失后,头部冷却液膜的设计仍对室壁起了很好的冷却保护作用,低温边区一直延伸至出口.④液膜吸收的显热和液膜蒸发吸收的热量及高温燃气与膜间的对流在液膜区内起了主要作用,而卷吸造成的质量损失及传热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04.
为了系统深入地研究冷却剂/氧化剂组合式射流预冷却涡轮发动机(SteamJet)的发动机特性,建立了射流预冷却的热交换系统计算、物性修正计算、发动机部件特性修正计算和含氧化剂的燃烧室计算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双轴混排加力式涡扇发动机的SteamJet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初步设计了SteamJet发动机的最大加力状态控制规律,计算分析了SteamJet发动机在不同冷却剂/氧化剂配比下沿飞行轨道的特性,并据此提出了影响冷却剂/氧化剂配比选择的主要因素;对冷却剂/氧化剂组合式SteamJet发动机进行了高度速度特性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与喷水预冷却的SteamJet发动机相比,冷却剂/氧化剂组合式SteamJet发动机具有更好的燃烧稳定性和推力特性,能够满足高超声速飞行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5.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发动机涡轮叶片内部带肋回转通道壁面的换热特性.用瞬态液晶测量方法测量了整个叶片内部三个通道的全表面换热分布.研究了不同的气流雷诺数情况下和三个出口不同的出流比情况下对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出流比情况下,通道的平均努塞尔数随着入口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大;在实验范围内,当进口雷诺数一定的情况下,三个出口出流比例为0%, 75%和 25%时整个通道的平均换热最强;在弯道处布置放射状的肋片,能够非常好地增强换热.   相似文献   
106.
弯曲段壁面冲击发散冷却结构流量系数与冷却效率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回流燃烧室弯曲段采用冲击发散冷却结构时的流量系数和冷却效率,设计了多种不同几何尺寸的实验件模型,分别对其流量系数和冷却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弯曲段冲击发散冷却结构的流量系数较小,一般不会超过0.7.发散孔倾角为40°的流量系数要小于倾角为20°和30°的流量系数,流量系数随着发散孔纵向间距比的增大而减小.②弯曲段冲击发散冷却结构的冷却效率均随着吹风比的增大而增大,其冷却效率要明显高于直板冲击发散冷却结构,且这种差异随着吹风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7.
数值研究了冲击-多斜孔壁复合冷却方式中,狭缝间距在1D* ~4D*(D*为当量直径)范围内变化时对换热特性的影响,并通过试验研究证明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发现,狭缝间距变化,使得冲击射流的发展以及狭缝内的气流抽吸、涡旋的形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换热效果随着间距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研究还发现,流体微团在狭缝中的流动以平动形式为主,在多斜孔和冲击孔孔内以及邻近区域表现为明显的转动特征.微团转动的增强提高了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108.
核电厂冷却塔水汽扩散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软件STAR-CD提供的k-ε(RNG)湍流模型与拉格朗日离散相模型(DPM)相结合对Chalk point电厂冷却塔附近流场以及该冷却塔水汽抬升与扩散规律进行了相关的验证,并与SACTI模式预测冷却塔水汽抬升与扩散规律以及Meroney采用CFD技术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基于该验证结果,分别对不同环境风速、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冷却塔水汽排放温度对水汽扩散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风速与环境温度对冷却塔水汽扩散的影响较大,而环境湿度对冷却塔水汽扩散的影响次之,冷却塔水汽排放温度对水汽扩散的影响较小。并且随着环境风速与环境温度的增大,冷却塔水汽地面沉积浓度逐渐降低;随着环境湿度的增大,冷却塔水汽地面沉积浓度也逐渐增大;随着冷却塔水汽排放温度的增大,水汽地面沉积浓度也略降低。  相似文献   
109.
倾斜30°锥形喷孔气膜冷却的流动和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流向倾角为30°、锥顶角分别为15°和30°的锥形气膜冷却喷口射流下游的流动和传热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并与相同实验条件下圆孔的射流情形进行了比较,发现锥形喷口下游的速度边界层的等值线具有三种基本分布形态。随着锥形出口面积的增大,射流的穿透能力明显减弱,核心区域速度明显降低,侧向扩展范围明显增加,纵向耦合涡迅速减弱并消失,从而显著地提高了气膜冷却效率,尤其是提高了喷孔两侧流向下游位置上的冷却效率。同时,大锥顶角的高吹风比下,射流具有十分良好的贴壁效应和非常可观的冷却效率。  相似文献   
110.
喷口辐射热泄漏对延伸段壁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惠尔  邓澍 《推进技术》1996,17(5):68-71
引入喷口的热辐射泄漏损失,导出辐射冷却推力室壁温的计算方程。分析表明,考虑与不考虑喷口热损失二者相比较,前者壁温约下降70℃。本结果可为喷管延伸段材料的选取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