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6篇
航空   695篇
航天技术   112篇
综合类   75篇
航天   17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主要介绍了目前正在研制的一些军用运输机的进展情况,现役军用运输机的改进以及可用于军事和运输用途的一些非飞机类运输器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7月5日,西飞承制的英宇航A320机翼后缘辅助梁正式开始装配,标志西飞英宇航A320机翼后缘装配阶段全面展开。该项目是西飞目前承担的技术复杂、难度最大的转包项目。目前,该项目的2400项工装,已完成设计2200项,完成制造1664项,制造量占总项目数的64%,其中,关键的9台大型型架工装已具备进入现场安装的条件,辅助梁装配工装已装配到位投入使用。800余项零件工艺制造指令的编制正在收尾,7套零件工艺装配指令按节点要求有序进行。整个项目涉及的18项特种工艺已有15项通过英宇航审批。同时,钛合金冷胀孔装配工艺等关键技术已基本掌握,试验件经检测…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CZ-3A(B)采用过冷器进行液氧补加后,使起飞时初始液氧温度相对CZ-3有显著降低,密度提高。在发动机工作液氧箱采用冷氦加温增压后,使液氧温度在飞行中保持不变,不出现过热。说明了CZ-3A(B)采用这两项新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航空科学技术》2005,(3):45-45
4月27日,首架A380客机在位于法国图卢兹郊区的布拉尼亚克国际机场顺利起飞升空,成功地完成了它的处女飞行。整个首飞过程持续3小时53分钟。A380的首飞是由六名机组人员完成的,由空中客车公司飞行部高级副总裁克劳德·勒雷(Claude Lelaie)和副总裁兼首席试飞员亚卡斯·罗赛(Jacques Rosay)共同担任机长。  相似文献   
15.
16.
给出了A320飞机烟雾探测器故障检测及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大直径(φ1200mm)D406A钢圆筒旋压工艺试验过程,对旋压道次的安排及工艺参数的选择进行了工艺试验,最终摸索出了较佳的工艺参数,旋压出了合格的圆筒,对其它规格型号的圆筒旋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05,(4):46-48
布什提名格里芬担任NASA局长白宫3月11日证实,美国总统布什拟提名现年55岁的物理学家迈克尔·格里芬担任美国航宇局(NASA)局长,接替辞职的奥基夫。如得到参议院批准,格里芬将成为NASA第11任局长。格里芬在航空航天工程学方面拥有博士学位,此外还分别在航空航天科学、电气工程、  相似文献   
19.
东旭 《中国航天》2000,(6):36-37
日本人很喜欢用“希望”一词给航天器命名。他们研制中的不载人小型航天飞机叫希望号。他们用于探测火星的行星B探测器在上路后也改称希望号(尽管这两个“希望号”在用词和含义上是有区别的)。但在旧世纪逝去、新千年到来之时,日本航天的前景却笼罩在接连失败的阴云之中。在多起重大航天事故中,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造价高昂的H—2火箭的接连两次发射失败尤为惨痛,因为这两次失败不光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玷污了日本在商业卫星发射能力方面的名声。H-2的首次发射事故发生于1998年2月,造成失败的原因是第二级发动机…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工程》2007,16(2):40-40
2007年2月24日,日本的情报收集雷达卫星-2用H-2A火箭发射升空。它将和已在轨的3颗间谍卫星组成体系,对地球上任何地点进行每天一次的拍照。雷达卫星运行在高400~600km的低轨道上,可自动发射电波,根据地面反射回来的信号合成黑自图像,分辨率南北方向为1m,东西方向为3m。一同升空的还有一颗光学试验卫星,后者主要是为了验证日本正在开发的新一代光学卫星的性能。据悉,新一代光学卫星的地面分辨率将提高到0.4~0.6m,预计2009年发射,而新一代雷达卫星计划2011年升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