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9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65篇
航空   596篇
航天技术   240篇
综合类   35篇
航天   35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介绍了一种接触式干涉仪数字化改造的方法。改造后的接触式干涉仪采用高精度电感式位移传感器采集数据,由计算机直接输出测量报告;减少了人为的读数误差和对线误差,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操作简单易掌握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2.
加速度计的一种校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有关冲击摆(单摆与复摆)的计算方法、产生加速度的原理、加速度的调整与测量方法及其误差分析。冲击摆是在工厂条件下校准加速度计算的一种装置。对于低于5000m/s^2的冲击加速度,其稳定性和精确度都很好,若加速度波形为半正弦波,其综合测量误差优于5%。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重点研究挠性空间结构的H∞辨识,研究表明:依据系统的输入输出空间,对系统的未知动力学参数估计和对高维数截断的适当操作,将导致适合于控制的低维数学模型。模型维数确定时,系统模型与实际系统的距离在H∞范数的意义下几乎为最小,模型维数足够大时,系统模型与实际系统的距离可任意小,这是文下间提出了挠性空间结构H∞辨识的基本思想,为此,以带挠性梁的卫星系统为背景,首先分析了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引入了挠性系统H∞  相似文献   
106.
李勇 《航天控制》1998,16(1):8-12
研究采用共位配置的分布式压电敏感器和致动器的挠性悬臂梁的可镇定性问题,给出两种敏感器和致动器分布函数的表达式,并验证它们满足系统可镇定的条件。证明了在其中之一的一种分布函数下,闭环系统是指数稳定的。  相似文献   
107.
现代工程中常常需要对平面的水平或斜度进行测量。目前普遍使用的测斜仪器主要有水泡式、电容传感器式、电位计传感器式等。它们测量精度低,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响应速度慢,难以满足实时性高的动态测量要求。本文介绍了硅微加速度计在动态测斜中的应用,叙述了应用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并给出了实地测量的结果。本文最后指出。硅微加速度计应用于动态测斜完全可行,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可获得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8.
描述了对水的密度进行绝对测量的熔化石英球体体积的确定。此球体的直径用光学干涉仪测量,即将此球体放置在两个平行标准板之间,而其间距的精确值已知。通过测量每块标准板表面到球体之间的间隙而测得其直径。为了使用精确的分数法,采用了两种波长:频率稳定的 He-Ne 激光器为633nm 及 He-Cd 激光器为441nm。详细阐述了为干涉仪克服熔化石英表面的低反射性而采取的特殊安排。同时,也介绍了一种消除由于石英球体的透明性而引起的伪效应的方法。此直径(大约85mm)测得值的标准偏差为5~12nm,体积上就相当于0.16~0.43ppm(1ppm=1×10~(-6)),此体积的总不确定度估计为0.26~0.48ppm。  相似文献   
109.
110.
卫星大型挠性天线弹性振动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从工程实践角度探讨了具有大尺寸(直径几米~几十米)和高精度(0.05°)的挠性天线指向控制问题。在借鉴和改进有关抑制挠性天线弹性振动研究的基础上,初步设计了星—地回路的挠性天线指向控制方案。最后,通过分析数值仿真结果,给出了提高挠性天线指向精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