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航空   419篇
航天技术   43篇
综合类   62篇
航天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为探究超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在大攻角范围内的颤振稳定性,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中央开槽箱梁在风攻角±10°范围内的颤振非线性特性和振动分叉现象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当风攻角为-2°~10°时,节段模型系统未发生颤振;当风攻角为-3°和-4°时,观察到了含振动分叉的非线性颤振现象,且起振幅值随风速的增加而减小;当风攻角为-5°~-10°时,颤振无需人工激励就会自动发生。两种非线性颤振均为弯扭耦合颤振,并最终做极限环振动。非线性颤振的起振风速随着负攻角的增大而减小,耦合程度随着折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系统等效阻尼比-振幅曲线可以很好地解释非线性颤振机理,曲线的零点为系统平衡点,其中斜率为正的零点为稳定平衡点,对应稳态振幅;斜率为负的零点为不稳定平衡点,对应起振振幅。对于含振动分叉的非线性颤振,系统存在一个稳定平衡点和一个不稳定平衡点;而对于无需人工初始激励的非线性颤振,系统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  相似文献   
542.
廖文和  郑侃  孙连军  董松  张磊 《航空学报》2022,43(1):164-183
工业机器人正逐步应用于大型复杂构件的制造与装配领域,其加工稳定性是实现大型复杂构件高精、高效、高质量加工的基础,颤振抑制是实现机器人稳定加工的重要途径。与数控机床单一颤振类型不同,机器人加工颤振主要由再生型颤振和振型耦合型颤振构成,二者共同作用加剧了稳定性解析的复杂度。国内外学者在机器人加工颤振形成机理、颤振预测与控制等方面开展了理论与实验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机器人加工颤振产生机理尚不明确、稳定性理论解析方法尚不全面、颤振控制技术尚不成熟,工程应用尚未普及,加工稳定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此,从机器人加工颤振机理、颤振规避方法、颤振抑制方法及加工稳定性应用案例分析4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全面总结,并提出后续发展方向,可为大型复杂构件机器人加工稳定性的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43.
李智炜  徐明  任兴民 《航空动力学报》1993,8(1):41-44,92-93
当涡桨飞机因发动机安装结构中某一部件损坏 ,致使螺桨轴轴头刚度下降 ,其螺桨发生颤振涡动的极限飞行速度会下降。风洞试验研究证实了上述理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44.
颤振是大跨度桥梁结构设计的控制性因素之一,一直备受关注;而实桥发生颤振的记载十分稀少,现场音视频记录和振后调研资料十分珍贵。2021年5月1日下午2时许,贵州省思南县香坝镇牛角岩地区两座平拉索桥发生剧烈颤振。本文通过振后桥梁状况的现场调研,发现大幅的弯扭耦合颤振使得桥梁各个构件受损严重,其中1#桥背风侧承重索和稳定索明显伸长,2#桥承重索与稳定索发生断裂;1#桥背风侧主梁低于迎风侧,主梁产生相对高差并发生倾斜,相对高差与扭转角由两岸向跨中不断增加,跨中最大值分别为0.480 m和4.58°。通过对比现场测量与有限元模型分析发现:竖弯与扭转频率在颤振发生前后变化较小,而横摆频率显著减小。现场视频记录分析表明,桥梁发生典型的弯扭耦合颤振,竖向振幅约为5.2 m,扭转振幅约为52°,竖向与扭转振动相位差约为90°;颤振发生时,主梁竖向振动的动能、扭转振动的角动能与势能不断转换,当动能最大时,角动能与势能最小。  相似文献   
545.
颤振分析是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通过Fluent和ANSYS分别求解流场和结构场,研究了舵面模型在不同流动状态下的颤振问题。结果表明,对于本文模型,气动热使结构模态频率下降和产生热应变;在湍流下,舵面的颤振速度区间相比常温下降26.9%,在层流下,也有13.4%的下降;在相同马赫数不同动压下,动压较低时的舵面颤振位移响应趋于收敛。以上结果可为双楔形翼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6.
操纵面嗡鸣是飞行器跨声速飞行时发生的气动弹性动不稳定现象。嗡鸣的发生,轻则降低飞行器操纵面效率,重则导致灾难性的飞行事故,是除颤振外飞行器设计部门重点关注的气动弹性难题。操纵面嗡鸣涉及激波与边界层的相互作用,目前尚没有准确预测嗡鸣的计算方法,通常采用风洞试验来获取相关数据。操纵面嗡鸣风洞试验可以利用风洞再现嗡鸣现象,研究嗡鸣特性,是飞行器研制阶段检验操纵面防嗡鸣设计最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操纵面嗡鸣风洞试验研究现状,梳理了操纵面嗡鸣的发生机理、触发条件及分型依据,对操纵面嗡鸣试验风洞选取、模型设计、试验方法提供了建议,对颤振试验中可能出现的嗡鸣问题提供了判别方法,对后续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47.
颤振是航空航天加工制造等领域中广泛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切削加工过程中颤振在线监测研究对于进一步提升颤振抑制效果、保障加工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颤振在线监测所需的实时性和精确性的要求,围绕数据采集、在线特征提取及颤振识别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3种颤振数据采集方法的特点,然后深入归纳与分析了颤振特征应用情况及影响颤振特征提取的关键因素,接着比较并总结了基于有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的颤振识别技术的特点,最后总结并展望了目前颤振在线监测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可为未来颤振在线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8.
通过分析高陡度内表面精密车削刀杆振颤的原因、动态特性及其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建立动力学模型,分析稳定性条件;通过优化设计,将刀杆刚度提高2.52倍;在此基础上,以口径为124mm、长径比为1.16的典型MgF2高陡度头罩为对象开展精密车削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加工表面粗糙度稳定达到Ra3.1nm,满足红外光学头罩的使用要求,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49.
颤振边界与颤振耦合机理对飞行器设计与颤振试验设计有着重要意义。模态坐标下的颤振计算通过各阶广义坐标的变化特性来确定颤振边界,并对颤振耦合机理进行分析。然而这常常依赖设计人员的工程经验,难以保证判别标准量化统一。基于功能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颤振模态参与度分析方法,通过广义坐标下广义气动力做功的能量累积,实现颤振模态参与度分析。分别采用频域方法与CFD/CSD方法对AGARD445.6标模进行颤振计算,验证了所提模态参与度分析方法的正确性。随后针对双体飞机颤振计算中发现的“漂移频率”现象,使用所提方法进行了解释,凸显了方法的优势。综合表明,所提模态参与度分析方法较好地反映了颤振耦合机理,具有指标正确可靠、结果归一化强、物理意义明确、适用于复杂结构复杂模态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