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10篇 |
免费 | 848篇 |
国内免费 | 85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087篇 |
航天技术 | 1037篇 |
综合类 | 803篇 |
航天 | 14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89篇 |
2022年 | 216篇 |
2021年 | 223篇 |
2020年 | 241篇 |
2019年 | 247篇 |
2018年 | 188篇 |
2017年 | 216篇 |
2016年 | 231篇 |
2015年 | 234篇 |
2014年 | 286篇 |
2013年 | 265篇 |
2012年 | 312篇 |
2011年 | 337篇 |
2010年 | 339篇 |
2009年 | 345篇 |
2008年 | 324篇 |
2007年 | 305篇 |
2006年 | 297篇 |
2005年 | 260篇 |
2004年 | 243篇 |
2003年 | 245篇 |
2002年 | 217篇 |
2001年 | 233篇 |
2000年 | 162篇 |
1999年 | 145篇 |
1998年 | 159篇 |
1997年 | 119篇 |
1996年 | 121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102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97篇 |
1991年 | 83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82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射线跟踪法的改进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复杂组合体目标后向散射场问题,并对射线跟踪法的典型算法进行改进,以提高计算精度和运算速度。推导精确的积分公式,用典型体目标对改进的算法进行验证,进而计算复杂组合体目标的后向散射场。矩形截面直进气道的计算结果不仅比学者Hao Ling的计算结果更为精确,而且计算速度提高了两倍。三面角反射器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最后,计算了某型航母甲板上复杂目标组合体目标的RCS,并与近似法和像素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2.
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正弦运动仿真转台精度的谐波幅相自适应控制补偿方法,阐述了谐波幅相自适应控制的机理、结构配置,开发了谐波幅相自适应控制律、分析了系统稳定性,为进一步提高精度还提出了一种在线辨识系统频响模型的实现途径。由转台工作的实测数据及跟踪误差测试表明,本文提出的谐波幅相自适应控制方法的精度明显优于常规的经典控制,对其他精密正弦运动跟踪系统也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53.
球形ZnS纳米粒子的制备和光学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快速均匀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粒径3nm左右的球形ZnS纳米粒子。并且讨论了成长时间,反应温度,体系pH值,反应物浓度和配比对ZnS纳米粒子尺寸的影响。通过XRD,BET,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了ZnS纳米粒子的尺寸、结构和表面态性质。通过红外吸收光谱证明了吸附在ZnS纳米颗粒上的乙酸基起到控制粒子长大和防止团聚的作用。研究了ZnS纳米晶粒的荧光光谱,证实其在425nm处的蓝色发光峰是来源于表面硫空位与锌空位之间的电子-空穴复合跃迁发光。 相似文献
54.
55.
56.
57.
58.
对氢气泡法产生的时间线进行数字化,把图像的灰度分布存入数组进行运算,识别氢气泡时间线的前缘和后缘,根据距氢气泡发生线最近的两条时间线的前缘或后缘间距以及氢气泡时间曲线的时间间隔,计算流速分布。本文还提出一种测量湍流结构的速度的方法,简称结构相关法;对两幅一定时间间隔的氢气泡图像进行数字化得到灰度数组,圈定拟序结构的一部分,利用相关原理比较两图像的数组,得到所圈定拟序结构的位移,进而求得其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59.
用多重网格方法计算旋翼跨声速无粘流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发展了一种加快悬停旋翼无粘流场计算收敛速度的多重网格方法。由于悬停旋翼流场中存在不可压区域,同时旋翼尾涡系统的发展需要较长的时间,使得旋翼流场的收敛速度远低于固定翼流场,因此研究旋翼流场的多重网格算法具有重要意义。空间离散格式采用了中心有限体积方法,时间推进应用了五步龙格-库塔法。采用3层网格的V循环,对一跨声速悬停旋翼无粘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尽管多重网格方法对旋翼流场的加速收敛作用不如对固定翼流场的加速收敛效果,但是多重网格方法仍然可以显著地加快旋翼流场收敛。 相似文献
60.
起落架载荷的自校正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自校正控制起落架的非线性模型和系统的ARMAX模型,对控制器进行了设计,并结合参数辨识,实现了起落架的自校正控制。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案有效地改善了飞机起落架的缓冲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