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58篇 |
免费 | 403篇 |
国内免费 | 54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776篇 |
航天技术 | 639篇 |
综合类 | 407篇 |
航天 | 8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110篇 |
2022年 | 101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129篇 |
2019年 | 126篇 |
2018年 | 111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10篇 |
2015年 | 124篇 |
2014年 | 124篇 |
2013年 | 127篇 |
2012年 | 163篇 |
2011年 | 159篇 |
2010年 | 179篇 |
2009年 | 176篇 |
2008年 | 185篇 |
2007年 | 181篇 |
2006年 | 144篇 |
2005年 | 129篇 |
2004年 | 118篇 |
2003年 | 115篇 |
2002年 | 105篇 |
2001年 | 120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80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1.
92.
找形是膜结构分析中的关键一环.以调整有限元网格为出发点,采用分层加密网格的方法,对悬链面膜结构进行找形结果的优化.首先求出正常网格划分情况下的膜结构数值解与解析解误差,而后重新建立结构模型,并按误差大小将新模型划分为不同区域,对误差较小区域采用较稀疏的网格,对误差较大区域采用较密集的网格,可以在保证单元总量基本不变的情... 相似文献
93.
94.
95.
跨声速风洞斜孔壁非线性流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跨声速风洞斜孔壁近壁区域的流动特性,评估气流偏角-压力系数的非线性关联,在0.6 m跨超声速风洞中开展了基于七孔探针的流动特性测量试验。通过气流偏角和压力系数分布分析了斜孔壁流动的差阻特性,以及马赫数、模型升力对斜孔壁流动的影响,最后基于试验结果发展了计算斜孔壁特性参数的微分法,并与经验方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斜孔壁流动呈现出明显的差阻性和非线性,在负压差范围内,近壁流动仍以出流为主;高亚声速时,空风洞模型区孔壁流动特性趋于实壁;安装模型后,随着升力的增大,升力面对应的孔壁区域流动向入流发展,孔壁流动特性趋于开口边界。 相似文献
96.
97.
为减少树型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中分布式线性约束最小方差(Linearly constrained minimum variance,LCMV)波束形成器的计算量,将多级分解技术用于WSN分布式波束形成技术中,提出基于多级维纳滤波器(Multistage Wiener filter,MSWF)的分布式LCMV波束形成器方法。该方法通过有效引入MSWF技术避免本地协方差矩阵估计及求逆运算,能以更少的计算量获得分布式LCMV波束形成器相同的输出性能,说明新方法继承了MSWF和分布式LCMV波束形成器的优点。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98.
廖三丰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1):43-48
针对实际工作中的涡轴发动机不平衡量难以监控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支承参数的涡轴发动机高速两支点转子不平量识别方法。建立起转子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以支承位移响应工频信号有效值为目标,采用Pointer优化器开展不平衡量识别,通过反馈迭代识别油膜阻尼、刚度。以某真实发动机转子的不平衡量开展识别验证,识别结果符合实际转子不平衡量变化规律,该识别方法计算效率满足工程要求,为发动机整机振动响应仿真分析中的不平衡量施加提供输入条件。 相似文献
99.
为解决超声速状态下航空发动机部件蜕化参数估计与性能恢复控制的难题,基于改进卡尔曼滤波器,通过一种三维插值方法实现超声速状态包线范围内的发动机部件蜕化参数估计。而航空发动机性能恢复控制是在常规内环控制转速的基础上增加了外环控制回路,该回路主要包括推力估计模型与外环控制器两部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设计了一种推力估计模型,其输入采用特征选择算法筛选推力估计模型的最优输入,相比于传统的不经选择的推力估计模型,精度有较大提高。设计了外环模糊PI(Proportional integral)控制器自适应调节内环转速指令来实现蜕化发动机性能恢复的目的。最后通过超声速状态下的数字仿真,验证了上述发动机部件蜕化参数估计与性能恢复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
提出一种新型的磁耦合变势能阱双稳态压电颤振能量收集器,设计了外部磁场作用下颤振能量收集系统的双稳态构型,并利用弹性支撑的外部磁铁的运动实现了变势能阱技术,解释了变势能阱双稳态对颤振能量收集系统的性能增强机理。建立了磁力-压电-气动弹性耦合的颤振能量收集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模型,根据非线性磁偶极模型以及平衡点稳定性理论,讨论了系统出现双稳态构型的参数条件。对磁耦合双稳态颤振能量收集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显示,双稳态构型能够使无磁力颤振能量收集系统的超临界颤振行为转变为亚临界颤振,发生极限环振动的风速能够降低50%以上,拓宽了能量收集器的有效工作风速范围,并分析了磁铁间距、磁偶极矩对能量收集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弹性支撑的外部磁铁的运动来自适应调节内外部磁铁之间的距离,达到变势能阱的目的,有效地降低了双稳态的势能阱深度,使系统更容易发生双稳态势能阱间的跃迁运动,从而在双稳态的设计基础上,实现了能量收集工作风速范围和输出电功率的同步提升,为低风速下的能量收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