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4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161篇
航空   1264篇
航天技术   226篇
综合类   195篇
航天   38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7 毫秒
901.
超微粉(AlN+Al)的添加对AlN的烧结和导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混合超微粉(AlN+Al)添加到AlN细粉中,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常压烧结试验,测定了烧结体的导热系数,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2023K时,超微粉的添加使AlN的烧结密度和导热率提高,当烧结温度升至2123K时,超微粉的添加反而引起AlN的烧结密度和导热率的下降,讨论了超微粉对AlN的烧结和导热的作用条件和机理。  相似文献   
902.
903.
对照CO2和Nd:YAG激光器,阐述了准分子激光器的特点,比较和分析了准分子激光器在陶瓷材料加工中的优缺点,通过比较和分析可知,准分子激光器非常适合陶瓷材料的精密微细加工,是新型的陶瓷加工激光器。  相似文献   
904.
905.
从航天器设计和工程实践角度对多体系统动力学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要求提出了粗浅看法,简要介绍了现代航天器设计中遇到的各类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及其研究应用状况和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06.
为提高电站的热效率,日本Hitachi有限公司等单位对工业燃气轮机的关键部件采用了陶瓷材料,首先开发了1300℃类型20MW工业燃气轮机的一级静子叶片。为增加脆性陶瓷部伯强度的可靠性,降低金属部件所必需的冷地空气量。  相似文献   
907.
柔性八杆对称联动定位机构及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柔性铰链为弹性导轨、压电陶瓷为驱动器,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纳米级柔性八杆对称联动定位机构,给出了其刚度公式和动力学模型,结合激光干涉仪微位移检测装置,设计并研制了微机控制的数字闭环控制纳米定位系统。实验表明:该纳米定位系统行程 10μ m,定位精度优于± 0.03μ m,定位分辨率 3nm,最大定位时间 40ms。  相似文献   
908.
颗粒度对石英陶瓷天线罩工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石英陶瓷材料颗粒度配比对导弹天线罩强度和工艺性的影响,给出了颗粒研磨程度、添加干粉和不同研磨时间的胚料抗弯强度数据。同时指出:能满足强度的颗粒配比料方较多,而颗粒度对天线罩体的工艺性(浇柱、干燥、烧结等)有着明显影响,因此,应合理控制颗粒度配比,生产出强度和电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石英陶瓷天线罩。  相似文献   
909.
本文介绍了手提式电动工具筒体注射模的结构,特别是斜导槽侧向抽芯机构在大型侧型芯和长距离抽芯上的应用及一些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10.
三维内收缩前体/进气道设计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旋特征线理论求解壁面压力分布可控的内收缩基准流场,再结合流线追踪,设计了五种不同位置的矩形捕获型线的三维内收缩前体/进气道。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进气道捕获型线的不同径向与周向位置对进气道性能与飞行器前体纵、航向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三维内收缩前体/进气道产生了较大的力与力矩,对飞行器纵、航向操稳特性均有影响;捕获型线径向位置远离中心体时,有利于改善前体/进气道的纵、航向静稳定性;捕获型线沿周向位置变化时,对纵向静稳定性影响较小,捕获型线纵向面对称时,溢流口朝下,能显著提高有攻角时进气道的流量系数,但会产生较大抬头力矩,航向静稳定性也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