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115篇
航空   585篇
航天技术   202篇
综合类   101篇
航天   20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51.
为解决发动机点火包线小于飞行包线的实际问题,提供等离子体点火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工程应用新思路,论文设计了一种预燃式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实验研究了放电特性和射流特性。结果表明,预燃式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与空气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相比,在提升射流能量降低电源功率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电流相同时通入甲烷在较大流量时可减小驱动电源功率,总流量为44L/min时,减幅可达14.99%;同时预燃式等离子体射流较空气等离子体射流稳定,且射流长度增加,扩大了点火面积,有利于点火。  相似文献   
52.
唐冰亮  梁华  魏彪  杨鹤森 《推进技术》2020,41(10):2390-2400
针对飞翼布局力矩控制问题,采用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NS-DBD)激励,在来流风速30 m/s时,开展飞翼等离子体流动控制风洞试验,研究了不同激励参数和位置对飞翼升阻特性和力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S-DBD激励能够有效改善飞翼大迎角气动特性。激励频率对飞翼升阻特性影响较大,激励频率为0.2 kHz时,增升效果最好,最大升力系数提高14.5%,失速迎角推迟5°。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增升效果逐渐变差,减阻效果变好。单侧施加激励时,能够实现大迎角下飞翼模型的力矩控制,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滚转力矩的控制效果减小,激励频率为0.2kHz时,平均滚转力矩系数变化为ΔMX=0.005691;偏航力矩的控制效果增大,激励频率为1kHz时,平均偏航力矩系数变化为ΔMY=-0.001571;俯仰力矩的控制效果减小,激励频率为0.2kHz时,平均俯仰力矩系数变化为ΔMZ=-0.002576。在中翼段和内翼段施加激励,破坏了飞翼的俯仰力矩特性,在外翼段和机翼右侧施加激励,能够显著改善飞翼的俯仰力矩特性。流场测量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激励对飞翼气动力矩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流动分离和控制横向流动来实现的。NS-DBD激励为改善飞翼布局稳定性和操纵性提供一种潜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3.
隆永胜  朱新新  袁竭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0):2028-2035
发动机尾焰、燃烧加热、电弧加热器等高温高速气流总焓测量存在较大误差,采用结构优化的质量吸入水冷焓探针,标定后的驻点热流和驻点压力探针(Fay-Riddell公式法)对高温高速气流总焓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焓值为2.5~5 MJ/kg时,焓探针的测试误差约为3.38%,采用Fay-Riddell公式法获得焓值的误差约为3%。焓探针与Fay-Riddell公式法平均偏差约为4.65%。在地面模拟试验时采用两种测焓方法确定测试精度,对减小高温高速气流测焓误差,提高试验模拟精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射频介质阻挡放电改善NACA 0015翼型气动性能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理科  梁华  赵光银  魏彪  苏志  陈杰  田苗 《推进技术》2020,41(2):294-304
介质阻挡放电(DBD)均匀稳定、易于敷设,是机翼/翼型等离子体流动控制(PFC)中最常用的激励方式。射频介质阻挡放电激励频率高、放电功率大,且能在流场中产生明显的加热,应用潜力大。采用射频电源驱动DBD激励器产生等离子体,分析放电的体积力、热特性和诱导流场特性,开展了射频介质阻挡放电改善NACA 0015翼型气动性能的实验,研究了占空比、调制频率、载波频率和电源功率等参数对流动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射频等离子体激励的体积力效应随激励电压的增大而增加;射频等离子体激励产生的热量在诱导的流场中进行传导,加速流场;当来流速度为20m/s,Re=3.36×10~5时,在翼型前缘施加激励,使翼型临界失速迎角推迟1°,最大升力系数增大6.43%,且在过失速迎角下仍具有流动控制效果,使升力下降变缓;调制频率越大,控制效果越好;存在最佳占空比、载波频率和功率,占空比对流场控制效果的影响最显著,最佳占空比、载波频率和功率分别为20%,460kHz和50W。射频等离子体激励以体积力效应、热效应和诱导壁面射流改善失速流场,使得NACA0015翼型气动性能极大改善,流动分离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5.
根据高频散射特征,提出典型几何散射中心替代法,用于解决矩量法(MOM)用于电大目标等离子体隐身时的优化设计问题。以某典型电大目标为例,通过仿真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显示,电大目标覆盖利用该方法得到最优参数的等离子体后,不仅目标整体的单站RCS平均缩减与典型几何散射体的单站RCS缩减相当,且任意方向上RCS基本都有10dB左右的缩减,表明用该方法得到用于电大目标隐身的等离子体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6.
通过红外热像仪对大气压下等离子体加工熔石英中的氦气流量和加工时间进行温度分析,分别得到氦气流量与加工时间对等离子体温度的联系.实验得出随着氦气流量的增加,等离子体温度先增加到峰值随后减小:随着加工时间的增加,温度增加至一定温度范围后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57.
以氮气为反应气体,用真空阴极电弧沉积法制备了CNx膜,对工艺参数对膜层的沉积速率,化学成份的影响及膜结合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速率随着氮气分压的提高而下降,当氨气分压达到6.7Pa时将没有膜的沉积;CNx膜主要由碳和氮组成,降低真空系统的抽速,。将反应气体导至靶面附近,提高氮气分压可以提高膜层中氮含量;氮是以化合态存在于膜层中。  相似文献   
58.
圆柱形霍尔推力器的内磁极刻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实验后的圆柱形霍尔推力器来看,内磁极刻蚀是影响霍尔推力器寿命以及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结合实验结果,从理论卜分析刻蚀以及刻蚀形貌形成的原因.并利用PIC粒子模拟跟踪离子的轨迹来解释内磁极的刻蚀问题.结果表明:推力器的工作状态、电磁场位形是影响内磁极刻蚀及刻蚀形貌的主要囚素.最后针对刻蚀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减小刻蚀的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描述了一种用于材料表面改性的新技术--等离子体浸泡式离子注入,以及它的关键设备--高压脉冲调制器.我们研制了1台用于材料表面改性的光纤隔离同步控制的10 kV IGBT固态脉冲调制器.试验结果表明技术性能优良,输出电压幅值可在1~10 kV范围内调节,脉冲宽度可在2~100μs范围内改变,重复频率可在10 Hz~8.5 kHz范围内变化;在纯阻性负载时,注入电压波形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分别为350 ns和1.64μs;在等离子体负载时,由于电缆电容和下拉电阻较大,上升时间增加到2μs,下降时间增加到30μs;如果减小电缆电容和下拉电阻,上升时间可以进一步减小,下降时间可以减小到15μs.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