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12篇
航天技术   1篇
航天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金属橡胶用冷拉拔奥氏体不锈钢丝的微观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OM(光学显微镜)、SEM(扫描电镜)、TEM(透射电镜)和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等技术,对金属橡胶用冷拉拔奥氏体不锈钢丝的微观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钢丝由α'相的形变诱发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相组成,马氏体相的亚结构为孪晶和位错,而残余奥氏体晶粒被细化到微米尺度.同时研究发现了钢丝在拉拔方向上形成的以第二相硬质颗粒为核心的梭形微孔洞.进一步研究分析后认为,Cr17-Ni7系奥氏体不锈钢丝更适合制备高阻尼的金属橡胶材料.  相似文献   
12.
阐明了波纹管用钢丝套在保证管路安装质量中的作用及对型号飞行成功的意义。分析了现行院标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局限性,提出解决波纹管用钢丝套技术问题的处理办法,指出制定其航天工业行业标准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3.
3J53钢丝在车间缠绕成弹簧并经热处理后发现其表面存在线性缺陷。用扫描电镜对钢丝线性缺陷的形貌进行了分析,对线性缺陷区域进行了能谱分析,并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线性缺陷的中心部位及其周围区域的金相组织。结果表明:钢丝表面的线性缺陷呈锯齿状,沿钢丝轴向方向,为裂纹型折叠缺陷。折叠缺陷是钢丝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在绕簧和热处理过程中,裂纹型折叠缺陷发生扩展和延伸,最终形成线性缺陷。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钢丝螺套在航天系统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钢丝螺套的钢丝型面设计与基体螺孔的尺寸关系,分析了GJB119.1~119.4—86《普通型钢丝螺套》中规定的钢丝螺套与基体螺孔各直径公差的来历与计算公式,并建议改变其公式中的毒数,即改变旧2级参数和制定航天工业行业标准《钢丝螺套基体螺孔塞规》。  相似文献   
15.
气动矢量喷管测力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新型气动矢量喷管模型试验中,使用扣压式钢丝编织胶管(以下简称钢丝胶管)作为设备的次流供气管路与气动矢量喷管模型次流进气口之间的连接装置后进行的校准试验。经校准和试验证明,该连接方式可行,能满足试验要求,其测力误差≤0.5%.  相似文献   
16.
概述钢丝螺套扭拉关系试验内容、设备、程序及数据处理,在分析相关标准安装力矩与预紧力选择和确定原则基础上,介绍安装力矩与预紧力确定的标准系数法和试验系数法。  相似文献   
17.
盼望已久的凤凰号在2007年8月4日从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用德尔它-2(7925)火箭发射升空,它将经过10个月的飞行于2008年5月25日成为第一个在火星北极地区着陆的探测器。这次火星探测任务将持续3个月,凤凰号将伸展机械手在火星挖掘土壤,以了解当地环境是否适合生物生存。它是美国航宇局对寻找火星生命发起的又一次强力的冲击,也是对太阳系行星地下结构研究的一次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聚四氟乙烯软管是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管路中的钢丝编织复合柔性软管,为了较为准确预测其疲劳寿命,需要建立有效的力学模型。针对以往研究未考虑编织层间接触状态影响软管力学性能等不足,提出根据软管多层结构参数建立钢丝尺度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的方法,该模型可计算编织层间的接触状态、钢丝间的摩擦应力和软管力学性能的非线性变化。通过应变测量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压力载荷下,软管呈径向膨胀轴向缩短变形状态,中间区域应变基本一致,且应变以周向为主,轴向为周向的20%~30%。在0~20MPa工作压力范围内,由于编织层接触状态的改变,软管表现出3种不同的力学性能,压力从3MPa增加到4MPa过程中,编织层逐渐发生接触,编织层应变、应力曲线出现转折点,而内管和橡胶层转折点略迟于编织层。  相似文献   
19.
概述对钢丝螺套型面尺寸检测的技术要求,分析现行的两种钢丝螺套型面检测方法 (上、下环检测和B值检测)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公差及其分配等措施以解决型面尺寸检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慧丽  郎利辉  焦伟  张建勇  吴小平 《航空学报》2010,31(10):2062-2067
 针对大型预应力钢丝缠绕芯筒在缠绕过程可能发生失稳的复杂问题,在已有的等张力钢丝缠绕结构失稳理论与公式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等剪应力钢丝缠绕失稳校核公式。通过545 MN、726 MN超大型等静压设备钢丝缠绕芯筒的应用算例,结合实际缠绕施工过程的测量数据,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靠性和芯筒预紧完毕后芯筒外压公式的正确性。该算法为大型等剪应力钢丝缠绕芯筒失稳校核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超大型缠绕缸体的方案设计和结构优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