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105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机载电子设备通风冷却系统及其设计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机载电子设备通风冷却系统是有效保证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环控系统,它的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子设备乃至整架飞机的可靠性、寿命以及全寿命周期费用;高压除水制冷系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以GJB 28 82-97《机载电子设备通风冷却系统通用规范》为主线,结合相关国军标、航标、美军标以及ARINC标准,并根据新机研制实践,归纳总结了该系统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如冷却方式、设计中应考虑到的主要问题、热设计和热接口设计、热性能鉴定以及军民用飞机电子设备通风冷却系统设计要求的对比。  相似文献   
72.
微重力场中通风换热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地面模拟空间站舱内的流动与换热,以两顶角集中进风,两底角集中出风的通风方式为对象,研究了微重力是条件下复杂深间内的对流换热地面相似模拟问题,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别考察了方腔中无隔离物,有绝热隔离物,有等温隔离物以及有等温悬浮物的几种有代表性的不同情形,给出了每种情形下不同比例模型的流动与换热情况的数值模拟结果,并针对各种不同情形进行了分析说明,分析表明,集中通风方式更有利于抑制自然对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层板冷却结构强化换热机理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应用简化的换热模型分析了影响层板冷却效果的因素,得出了燃气侧气膜冷却效率ηf,层板内部换热效率ηi和参数f是影响冷效的决定因素。为了研究层板强化换热机理,提高其内部换热效率ηi以优化层板传热设计,本文在相同的两侧换热条件和冷气密流下,对5种相同孔径、通道高度和开孔率,不同内部绕流形式的层板结构和1种双层壁结构进行了流固耦合传热计算,得到了其综合冷却效率。结果表明层板结构的综合冷却效率明显高于双层壁;冷气沿程吸热焓增带走了大部分从燃气侧进入层板的热,并且冷气与层板内表面的换热主要发生在出气板上,扰流柱的存在增加了换热面积,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换热;合理设计绕流结构有利于改善层板的热均匀性。   相似文献   
74.
75.
76.
于友民 《飞行试验》1995,11(2):33-37
本文比较详细完整地论述了直八运输型直升机(简称直升机)通风加温系统性能验证试飞情况,文中给出了主要试飞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直八机通风加温系统工作可靠其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试飞方法和测试技术可供其它直升机通风加温系统试飞时参考。但仍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77.
78.
三种通风方式下的室内气流组织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与RNC的κ-ε涡粘性湍流模型,针对三种不同通风方案,对内设障碍物、污染源和集中热源的房间内的三维速度场、温度场以及污染物CO2的浓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给出了污染物的质量组份的对流一扩散方程,介绍了通风效率的概念。通过对三种通风方式的气流组织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比较得出,置换通风可使室内工作区得到较高的空气品质、较高的热舒适性,并具有较高的通风效率。  相似文献   
79.
通风系统参数对居住舱人活动区气流分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系统研究通风系统参数对空间站居住舱人活动区内气流分布的影响,建立了空间站居住舱人活动区及供风管道的物理模型,并采用CFD方法对人活动区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同时提出舱内名义平均速度vnt=m/√A1A2作为衡量舱内气流分布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1)增加散流器阻力,可改善散流器出口流量的均匀性;(2)舱内名义平均流速综合反映了供风流量、散流器截面积和人活动区水平截面积的影响.经过研究发现,在人活动区通风系统设计过程中,要获得满足空间站要求的流速分布,应尽量选择高于30°的进风角度,同时选择合适的舱内名义平均流速值,而名义平均流速值大小与回风口形式、进风角度及散流器位置有关,并受到散流器出口速度小于1.012m/s的限制.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