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9篇
航空   89篇
航天技术   47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4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在分析空空导弹使用过程与击中事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计算单发空空导弹多次捕获追踪目标的击中概率模型,以空空导弹截击目标为例,计算空空导弹的攻击次数与击中概率,阐述了主要参数对有效攻击角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简便、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72.
60年前如果希特勒被暗杀身亡,百万生灵将免于死难,世界将完全改观。《重回历史关头》是Discovery频道10年来最让人兴奋的节目,即将于12月19日首播。这部突破性的新形态纪录片将追踪1944年的一个重要日子,揭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各国重要领袖不为人知的一面。《重回历史关头》是历史纪录片的创举,结合鲜为人知的历史数据,与最新的计算机动画科技和只有在好莱坞电影中才看得到的手法,将在屏幕上重现历史上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73.
比莱威尔兰得事件更为壮观的事件发生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沙洛奇空军基地附近,时间是1976年9月19日清晨。这次事件有很多地面见证人,既有伊朗居民也有高级军事人员。此外,还有几名飞行员和两架F-4鬼怪式喷气战斗机的机组人员亲身经历了这次事件,雷达也追踪到不明飞行物,同时伴随  相似文献   
74.
75.
幕后追踪     
陶晶 《飞碟探索》2006,(1):27-29
2001年9月21日,匈牙利军方的一名飞行员在训练中拍摄了一段银色碟状飞行物的录像。我们搜集了一些UFO研究者对于本次事件的评论及分析供大家参考。本刊所载图像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压缩,因此不可能用于分析与研究。其他几张图片系发生在匈牙利的其他不明飞行物事件的照片。  相似文献   
76.
为响应民航总局‘争创安全飞行500万小时、实现2004安全年”的号召,作者从一个安全员和空管部门基层技术人员的角度,对目前安全检查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有益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77.
采用微粒子追踪测速技术(Micro-Particle Tracking Velocimetry,μ-PTV)对近壁面的流场开展高空间分辨率测量,通过解析黏性底层的速度分布,应用一次线性回归计算得到壁面摩擦应力。测量了不同雷诺数(基于动量损失厚度 )下的湍流边界层壁面摩擦切应力,在Reθ =1200时获得了罕见回流事件的发生概率和流场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μ-PTV技术可以实现壁面摩擦应力的准确测量,在Reθ =1634~4070时,摩擦阻力系数测量误差小于2%。回流事件的概率极低,在Reθ =1200时约为0.05%,尺度小于8×30个壁面单位,因此回流事件的测量对测量技术的空间分辨率要求较高;分析结果表明回流事件伴随壁面附近的强展向涡出现。  相似文献   
78.
三维内收缩前体/进气道设计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旋特征线理论求解壁面压力分布可控的内收缩基准流场,再结合流线追踪,设计了五种不同位置的矩形捕获型线的三维内收缩前体/进气道。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进气道捕获型线的不同径向与周向位置对进气道性能与飞行器前体纵、航向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三维内收缩前体/进气道产生了较大的力与力矩,对飞行器纵、航向操稳特性均有影响;捕获型线径向位置远离中心体时,有利于改善前体/进气道的纵、航向静稳定性;捕获型线沿周向位置变化时,对纵向静稳定性影响较小,捕获型线纵向面对称时,溢流口朝下,能显著提高有攻角时进气道的流量系数,但会产生较大抬头力矩,航向静稳定性也变差。  相似文献   
79.
基于单颗粒追踪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与浓度下聚氧化乙烯(PEO)溶液的微观流变特性。根据广义Stokes-Einstein关系及复杂流体黏弹性理论,利用颗粒追踪技术,对浓度为0.4 wt%~1.0 wt%的PEO溶液在25℃、35℃和45℃时的微观流变特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被测溶液浓度的增加,探针颗粒的布朗运动受限趋势增大,其中浓度为1.0 wt%的PEO溶液在25℃时布朗运动受限最为显著。黏弹特性模量求解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PEO溶液的黏性模量(G"(ω))占主导而弹性模量(G'(ω))表现较弱;在相同温度下,黏弹性模量随着溶液浓度上升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都呈现减小趋势,且弹性模量减小速率大于黏性模量减小速率。均方位移标准差分析表明,基于单颗粒追踪的微流变测量误差随追踪时间的增加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80.
多粒子追踪(MPT)是测量粒子布朗运动的一种方法.在200nm粒子扩散系数实验测量中,对MPT方法中的粒子识别和粒子匹配两个重要环节提出改进:在粒子识别时,通过调节灰度阈值并检测光斑面积的改变,可有效分别真实粒子和光晕引起的"伪粒子";在粒子匹配中,将手动追踪和程序追踪得到的粒子单步位移用矢量法表示,可直观显示不同追踪方法的粒子匹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MPT方法中增加上述措施后,手动追踪和程序追踪获得的实验扩散系数之间的偏差由8%~13%减小为2%~8%,说明基于阈值敏感性的"伪粒子"剔除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