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24篇
航空   720篇
航天技术   46篇
综合类   179篇
航天   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01.
王子运  谭慧俊  张悦 《推进技术》2022,43(3):112-121
为了研究外压式进气道处于临界工况时结尾正激波同时与压缩面和侧板上边界层的相互干扰,专门设计了三组具有不同前伸长度侧板的简化构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手段评估了侧板边界层厚度对正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没有侧板边界层参与干扰时流动呈现较好的准二维特性,但当侧板边界层参与干扰后将形成较强的角区干扰结构,该角区三维干扰结构与对称面上的准二维干扰结构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此外,波系的空间形态也将由“准二维λ波”结构变为“双λ波+角区压缩波”结构,波系形态的改变则进一步导致壁面回流区分布以及摩擦力线拓扑结构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02.
在激波风洞中研究了激波与边界层之间相互作用对双燃式冲压发动机进行道和燃烧室冷态内部流场的影响,实验发现与现在进气道中,激波与边界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两侧均为超声速流的滑移面。  相似文献   
103.
三维不可压边界层抛物化稳定性方程的椭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乃龙 《航空学报》1999,20(2):104-106
针对三维平行不可压边界层流动的抛物化稳定性方程,研究其剩余的椭圆特性,提出了消除该特性的具体方法,并对抛物化稳定性方程解与全椭圆问题解的一致性进行了证明。  相似文献   
104.
湍流度对边界层转捩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国锋 《航空学报》1992,13(2):53-56
通过实验研究了气流湍流度对边界层转捩各种测量方法的影响,指出:随机信号均方根值法是检测边界层转捩较有效的方法。在转捩过程中随机信号均方根值变化较大且稳定。此外还研究了气流湍流度和不同频率的声波扰动对转捩区速度脉动均方根值分布的影响,指出:存在最大脉动均方根值,其位置在0.2δ高度附近,且不受湍流度和声波扰动影响。  相似文献   
105.
具有无源控制空腔时正激波/湍流附面层干扰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雷诺平均N-S方程和B/L代数湍流模型计算了具有无源控制空腔时正激波/湍流附面层干扰流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本文方法可较准确地预测激波结构、激波与附面层干扰区流动基本特征及波后流动分离状态、激波位置、波前马赫数等参数。   相似文献   
106.
后向台阶层流分离湍流结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是应用 LDV及氢泡显示技术在水流中进行的。得到了剪切层厚度、涡量厚度、拟序结构以及再附后壁面切应力、边界层形状因子等的变化规律。对流动再附后壁面附近带条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流动再附后 2 0倍台阶高度处形成湍流边界层  相似文献   
107.
利用前缘旋转控制边条翼外翼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条翼在边条较小时中等迎角以上外翼就会出现分离,现提出用转动前缘表面来控制边条翼外翼分离。通过测力、油流和烟丝实验研究了转动前缘对机翼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这种机翼上转动前缘对控制分离是有效的,升力增量最大可达30%。可以预期,转动前缘与边条的综合作用,机翼的分离特性将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8.
平面叶栅内固体粒子运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伊景海  史峰  徐忠 《航空动力学报》1995,10(3):277-279,313
在利用高速摄影技术获得固体粒子在平面叶栅内运动特性的基础上, 采用Lagrangian轨迹法分别在考虑与不考虑边界层影响的情况下, 计算了固体粒子在叶栅内的运动轨迹和速度。通过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发现:在利用Lagrangian法计算固体粒子的运动特性时, 对于尺寸比较大的粒子可以不考虑边界层的影响, 而对于尺寸比较小的粒子则需考虑边界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高超音速后掠激波与边界层干扰流场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世芬  王宇  刘鹏 《航空学报》1993,14(9):449-454
应用表面油流和液晶温度显示、表面热流率和压力测量四种测试技术,在Ma_∞=7.8、单位长度雷诺数尺Re_∞=3.5×10~7/m条件下,研究了30°迎角尖前缘翼面诱导激波和湍流边界层干扰流场特性。结果表明:表面流动是准锥型,在强相互作用下,流动发生了二次分离和再附,导致表面油流线的流向角、温度、热流率和压力分布均出现明显的凹坑。  相似文献   
110.
激波-边界层-分离流相互干扰三维湍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振学  方韧  纪永春 《航空动力学报》1998,13(2):144-148,218
本文采用数值方法求解时间相关三维可压缩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组,模拟激波—边界层—分离流相互干扰三维湍流流动。湍流模型为Badwin-Lomax两层代数模型,改进后用于三维内流问题。采用单元中心有限体积法离散流场控制方程,VanLeer矢通量格式计算无粘通量,中心差分法计算粘性通量,LUSGS时间推进格式计算定常流场。本文以二元跨音速扩压器内三流动为算例,数值模拟较强激波—边界层—分离流相互干扰维湍流流动,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结果,在激波强度、分离点位置和再附点位置等方面,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