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65篇
航空   462篇
航天技术   69篇
综合类   55篇
航天   7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光纤陀螺仪可用于测量载体相对惯性空间的角运动, 是光纤惯导系统的核 心部件。因此,要求光纤陀螺仪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光纤环是光纤陀 螺仪的角速度敏感部件,光纤环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将导致光纤陀螺仪精度下降,因此 需要对光纤环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分析了气压变化导致光纤陀螺仪零偏稳定性变差的 机理: 环境气压的急剧变化, 会使光纤环上产生附加应力, 造成光纤的折射率分布不 均,导致光路产生非互易性相位差,使光纤陀螺仪零偏产生漂移,零偏稳定性变差;并 提出了对光纤陀螺仪进行密封的措施来抑制该效应。经试验验证,采用此密封设计后, 光纤陀螺仪在变气压环境中的零偏稳定性改善了近10 倍。  相似文献   
52.
以一起波音787飞机前起落架隔离活门的故障为例,分析了787飞机前起落架隔离活门控制系统和部件的原理以及失效模式,并完善了机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3.
54.
周金龙  董凌华  杨卫东 《航空学报》2020,41(4):223384-223384
直升机后缘襟翼多采用压电驱动器作为驱动元件,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压电驱动器迟滞会对其振动控制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针对压电驱动器迟滞开展了迟滞建模与抑制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了压电驱动器在不同驱动频率下的迟滞特性,采用Bouc-Wen模型对驱动器迟滞现象进行了建模,并采用粒子群算法(PSO)辨识模型参数,与实际测量迟滞曲线进行了对比,在10~60 Hz范围内所建立的迟滞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描述压电驱动器迟滞现象。建立了基于Bouc-Wen逆模型的前馈补偿控制与PID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实验结果显示该控制策略能够在10~60 Hz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有效抑制该压电驱动器迟滞现象。建立了考虑驱动器迟滞的主动控制后缘襟翼振动控制动力学模型,并对中等速度稳态前飞条件下后缘襟翼振动控制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驱动器迟滞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振动控制性能,而采用复合控制可以提高后缘襟翼旋翼振动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55.
虚假后缘襟翼不对称是波音737NG飞机的常见故障。在分析系统原理和故障机理的基础上,对造成故障的主要原因做出了推断,提出了故障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6.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针对伴随扰流板下偏铰链襟翼典型二维多段翼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扰流板下偏对小襟翼起飞构型多段翼气动升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范围内,1)固定扰流板偏度及缝道,增大襟翼偏度,可明显提升多段翼升力,并增加1.13VSR-1.25VSR升力范围内的阻力;2)固定襟翼位置,增加扰流板偏度,可产生机翼弯度增大与缝隙量减小两个效果;3)机翼弯度增大,可提升多段翼小迎角下的升力,但最大升力影响有限,弯度增加效应可明显降低1.13VSR ~1.25VSR升力范围内的阻力;4)在0.3%c~1.3%c范围内,减小缝隙量,各迎角下升力均随之下降,但减小缝隙量也可明显降低1.13VSR~1.25VSR升力范围内的阻力;5)固定襟翼,随着扰流板下偏,升力在小迎角下有所提升,进失速段呈现下降现象,而阻力在1.13VSR~1.25VSR升力范围内可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介绍了新建的单级压气机叶轮偏心旋转引起的失稳力和稳定性实验器和在该设备上进行的静、动态Alford力和稳定性实验研究。实验与理论分析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8.
描述一种熊猫型保偏光纤预制棒的预应力孔的加工技术,详细地介绍了加工方案、加工工艺及加工参数,针对预应力孔的技术要求,采用了“二次成孔,一次抛光”的加工方法,设计了金刚石特种加工钻头,加工夹具并优化选择了各项加工参数。加工出了Φ55mm,长度150mm玻璃孔,达到了孔径直线度002mm,孔径一致性优于003mm,内孔表面粗糙度优于Ra01μm,综合定位误差<01mm的指标。  相似文献   
59.
介绍了径向偏心仪的结构原理及其灵敏度的调整方法;说明了偏心位置的测量方法及其误差分析。若用这种偏心仪测量炮弹、小型导弹之类粗短对称构件的偏心位置,其测量精度可优于1%。  相似文献   
60.
为了探究不同遮挡偏距比双S弯排气系统的红外特性,试验研究了遮挡偏距比为55%和100%的双S弯二元排气系统的壁面温度分布和红外辐射特性,并与相应的基准轴对称排气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弯喷管壁温整体要比基准轴对称喷管高约25%,第一S弯下游的上壁面附近存在局部高温区,提高S弯喷管遮挡偏距比后,温度梯度加剧,热应力集中。与基准轴对称排气系统相比,55%和100%遮挡偏距比双S弯二元排气系统均具有突出的红外抑制效果,正尾向(α=0°)红外辐射强度分别降低77.7%和79.3%。从温度和红外辐射强度综合评价,遮挡偏距比并非全遮挡最好,遮挡偏距比从55%提高到100%后,仅能有效抑制上方探测面α=5°和10°的红外辐射,而基本不会改变尾向其他探测方向的红外辐射,在工程设计时应权衡优化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