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1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164篇
航空   1491篇
航天技术   319篇
综合类   145篇
航天   68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面向并行产品设计的虚拟装配技术在飞机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分析了虚拟装配技术与并行产品设计的关系 ,提出了在飞机设计中实施虚拟装配的基本要素和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62.
针对用遗传算法解决多传感器-多目标定位收敛速度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拉格朗日松驰技术改进遗传算法的方法,并给出几种典型情况下算法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遗传算法收敛速度比改进前提高了5—6倍。  相似文献   
63.
基于层次结构的装配顺序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虚拟装配顺序规划的研究状况。在层次结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较为简明的装配关联矩阵,并引入装配通道函数以保证装配的几何可行性,提高了装配顺序规划质量,在减少可行装配顺序遗漏的同时缩小了可行解的空间,提高了装配顺序规划的效率。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飞行试验中的GPS/IRS组合定位基准系统。该系统按照GPS的三种不同工作方式,即单台GPS定位,码相位差分GPS定位,载波相位差分GPS定位,输出精度分三个等级。本文对三种工作方式下的系统误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种验证该系统性能的有效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65.
LTN-72R 惯性导航系统是一个高可靠性、全天候、全球惯导系统。它可单套惯导系统工作,也可作三重位置混合系统工作。惯性即时位置可以使用无线电测距和全向信标导航装置自动更新。本文介绍单套惯导系统、三重位置混合、自动无线电位置更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介绍了GIS技术在组合式定位定向系统中的应用,阐述了采用Maplnfo软件平台和Visual C 实现电子地图系统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探讨了使用OLE自动化技术将Maplnfo矢量地图调入系统应用程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正式建成并开通服务。为了利用实时改正数信息系统地揭示北斗三号精密单点定位性能,并为用户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首先解算了卫星实时精密轨道、钟差及其改正数,分析了其精度。然后基于实时改正数信息,利用监测站广播星历和观测数据,分别进行了双频静态、双频仿动态、单频静态和单频仿动态仿实时精密单点定位,以评估其性能。结果表明:北斗三号MEO卫星实时轨道和钟差精度均值分别约为12cm和0.2ns,满足实时精密单点定位需求。静态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精度优于动态,双频优于单频,均可达到分米级。对于定位收敛时间,双频静态最短,约为40min;双频动态和单频静态均约为85min;单频动态最长,约为120min。  相似文献   
68.
介绍了沈飞公司在工装数字化设计制造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基于CATIA的装配工装设计技术、装配工装数字化安装技术,及其在波音737-X尾段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今后国内飞机装配工装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9.
An investigation on damage location due to the corrosion in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is conducted. The frequency change square ratio is used as a parameter for the damage. It is theoretically verified that the parameter is a function of the damage loc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corrosion in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show that the predicted damage location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al damage location. The modal parameters are used to detect the damages in structural concrete elements, and so they are useful for structural appraisal.  相似文献   
70.
讨论了改进的力/位混合控制方案、异形孔装配策略规划及其在JRB-1机器人上的实现。简述了该方案的优点,在JRB-1机器人上实现所解决的问题,提出用适应性增益解决力控环稳定问题。文中还结合异形孔装配给出了装配任务的描述和装配策略的自动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