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71篇
航空   875篇
航天技术   23篇
综合类   70篇
航天   1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在过去10年里,波音公司和MSC软件公司同世界范围的喷气发动机制造商和NASA一起研发出一种发动机风扇叶片飞脱分析仿真过程软件.作为发动机的一个取证过程,FAA要求发动机制造商通过实际试验必须成功地验证,发动机可承受风扇叶片飞脱事件而仍位于安装架上,在没有任何非包含的风扇碎片和失火的情况下仍能至少运转15s.在一台大型商用发动机中,整个瞬态动力学事件可能持续20ms到600nms之间.  相似文献   
882.
本文简要介绍了桨—涡干扰(BVI)预测的一些情况(预定尾迹法、自由尾迹法、等环量曲涡元法和CFD/CSD耦合法等)。总的来说,在桨—涡干扰预测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要达到准确预测桨—涡干扰尚需作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883.
通过在一台实验用对旋风机上的大量性能实验,比较分析了对旋风扇在不同转速比匹配和不同轴向间隙条件下的特性曲线和失速边界的变化,并通过用球头五孔压力探针对其级间稳态流场的测量,对对旋风扇在不同转速比和轴向间隙下的流场特点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最后,在总结实验分析结果和国外类似研究的基础上,对对旋轴流压缩系统的增压、扩稳途径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884.
提出了一种复合材料风扇叶片高周疲劳薄弱点位置预测方法。利用铺层信息文件,在ACP(ANSYS Composite Pre-Post)中通过壳单元法向拉伸建立全尺寸风扇叶片有限元模型,基于ANSYS-Workbench和Tecplot底层函数接口,开发的后处理程序完成铺层叶片有限元数据提取和数据库建立。根据复合材料CLD(constant life diagram)模型,采用薄弱点指标来预测叶片高周疲劳失效的位置。算例结果表明:叶片失效位置高度均不超过整个叶高的40%。1阶弯曲模态、1阶扭转模态、2阶扭转模态最先失效应力为层间正应力,2阶、3阶弯曲模态、弦向弯曲模态最先失效应力为层间切应力。叶片弯曲模态层间正应力薄弱点位于弦向中部;扭转模态振动应力幅值点全部为结构层,S3薄弱点靠近尾缘。压缩平均应力会导致叶片的高周疲劳破坏,具有较小静应力值的区域会成为薄弱点。   相似文献   
885.
浸入式贴体网格边界方法的对转桨扇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所提出的浸入式贴体网格边界方法和开发的CFD程序,进行了对转桨扇跨声速全周叶片流场的非定常数值模拟。介绍了程序流程、网格生成策略和求解器原理。分析了前、后桨叶尖涡、尾缘涡的非定常干扰对叶片表面流场的影响。统计了对转桨扇的推力、功率和推进效率的非定常波动,并同NUMECA模拟的定常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两种模拟得到的后桨总体参数差别大于10%。相比于NUMECA的对转桨扇单通道定常模拟,所提出方法及程序具有更为便利的网格构建,在使用相同量级网格总数的情况下,可以模拟全周叶片通道流场,并揭示对转桨扇无通道周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886.
基于造型叠加建立了参数化的宽弦风扇叶片模型,利用碰摩动力学研究了叶片造型对于机匣碰摩振动的影响规律。宽弦风扇叶片的复杂几何造型可能会增大碰摩的非线性程度,因此有必要研究叶片几何外型对于碰摩响应的影响。在圆柱坐标系下建立了叶片造型和几何参数间的关系,得到了风扇叶片的参数化模型。利用三次样条拟合简化了叶顶间隙的计算,研究了偏心碰摩工况下基准叶片的振动问题,分析了振动响应、涂层磨损、叶片应力三者间的关联性。基于涂层磨损程度判断不同造型叶片的碰摩特性,实现了针对碰摩-造型相关性的快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叶根通流角可以显著影响叶身长度,进而改变了叶片固有频率调整碰摩共振的中心频率;叶顶扭转角通过改变最小抗弯刚度方向,可有效减小碰摩共振转速区间;相较于前倾叶片,后倾叶片有着更好的碰摩稳定性。   相似文献   
887.
跨声速风扇的弯、掠三维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某小型跨声速单级轴流风扇为平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并探讨了弯、掠三维设计技术对具有较高负荷的跨声速轴流压气机性能改善所起到的作用和抑制流动损失增加的机理.分别探讨了在动叶上半叶高和静叶端区采用不同的弯、掠形式对风扇设计点以及等转速线上的小流量工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动叶上半叶高采用反弯设计能够有效改变动叶端区压力梯度,减少泄漏流在出口压力面侧的堆积,增加动叶顶部的通流能力.静叶端区采用前缘反弯和尾缘正弯的复合弯、扭技术,同时实现了端区增容和控制二次流发展的目的,随着流量的减小,弯、扭设计静叶更好地控制住了端区二次流的恶化,端区损失增长明显较直叶片缓慢,风扇的稳定工作范围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88.
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新型桨尖旋翼气动特性分析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分析了扭转及弦长分布等参数变化对新型桨尖旋翼气动特性的影响,对新型桨尖旋翼和抛物线后掠旋翼的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开展了新型桨尖旋翼和抛物线后掠旋翼的悬停气动性能试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889.
从世界民用航空动力发展趋势看,GTF发动机与其他正在发慌中的的技术相比,成熟度高,具有较大的优势,是未来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并呈现出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90.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叶片吸力面开缝抽气方案对某高负荷跨声双级风扇性能和稳定工作范围的影响,分析了开缝位置及大小对抽吸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静子叶片吸力面边界层抽气,可将边界层分离区的分离流引出,抑制或推迟边界层分离,减小因边界层分离带来的损失,从而改善风扇/压气机的气动性能,提高其稳定工作裕度;抽吸气效果与缝隙位置及大小等因素有关,风扇/压气机设计中应用抽吸气技术时须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