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118篇
航天技术   10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1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为了深入了解旋转作用对回转内通道换热特征的影响,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旋转数、旋转半径对带内通道模型的流动换热影响。通道入口雷诺数为1.7×104、旋转数范围为0~0.09,出口1、出口2、出口3的质量流量分配比为1∶2∶1,旋转半径与水力直径之比的范围为0~69.6。结果表明:旋转作用力使径向出流通道的压力系数逐渐增大,径向入流通道的压力系数迅速减小;径向出流通道后缘面的努赛尔数(Nu)随旋转数增加而增大,径向入流通道后缘面的Nu随旋转数增加而减小,前缘面Nu随旋转数变化情况相反;前、后缘面Nu沿流向均随旋转半径与水力直径比的增加略有增大,旋转半径变化对壁面换热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2.
民用飞机外翼中央翼对接面位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机翼对接设计是飞机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机翼对接面位置的选择对对接结构的设计有重要影响。基于客机外翼与中央翼的对接面,分析各种对接面位置对对接结构设计的影响,比较其中的优缺点;分析了修形面和其相对于机身等直段的变形量;并提出一种新型对接面位置,为民用飞机外翼中央翼对接的对接面设计提供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73.
民用飞机外翼中央翼对接肋腹板选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典型民用飞机外翼中央翼是通过对接完成对接的,对接的腹板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传递载荷和支持结构的作用。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民用飞机上出现了整体加筋式的腹板,这有别于传统的组合式加筋的腹板结构。利用商业有限元软件Hyperworks研究在压剪复合载荷并均匀油压载荷下,这两种加强筋类型腹板在变形、局部失稳、整体失稳和破坏下的承载能力,得出了较好的加强筋形式。最后分析针对两种类型腹板的压剪复合加载试验,验证了软件的仿真分析,为关键连接区的零件设计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74.
研究了涡轮叶片二维冷却结构的参数化设计技术。采用参数控制点方法实现冷却叶片壁面的变厚度设计,采用隔数量、位置参数、偏转角度实现任意数量和形式的冷却腔造型,根据前缘缩进参数确定冷却通道前缘切线弧位置,通过尾缘切割参数实现半劈缝和全劈缝尾缘结构设计。结合叶片外形造型技术开发了造型设计程序,该程序可建立包含任意形式冷却通道和常用尾缘结构的变壁厚二维冷却叶片模型。  相似文献   
75.
基于三维URANS(un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模型对全尺寸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高频燃烧不稳定开展了仿真计算。研究了3种隔板对高频切向燃烧不稳定的抑制效果,发现当隔板长度为30 mm时,喷嘴式隔板能有效抑制燃烧不稳定,而两种再生冷却片隔板未能完全抑制燃烧不稳定,增加隔板长度到50 mm后,燃烧趋于稳定。结果表明:较短隔板不能完全包络化学反应区域,推进剂纵向分布变化对燃烧不稳定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隔板增长后,能有效分割燃烧室头部化学反应区域,提升了燃烧稳定性裕度;喷嘴式隔板能抑制切向燃烧不稳定的机理在于隔板喷嘴壁面上存在一个大黏性、大剪切力的黏性影响区。研究结果可为液体火箭发动机隔板设计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76.
受限浸没射流阵列冲击针肋热沉的传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瑞波  夏国栋  柴磊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12):2795-2801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受限浸没射流阵列冲击矩形针热沉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讨论了热沉几何参数和射流雷诺数对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针高度直接影响换热能力,但并非越高越好;热沉传热特性受针宽度与间距影响较大,Nu在0.625≤W/G≤1.000内呈塔型分布;Nu在2.5≤H/d≤10.0之间不断下降;S/d在3.00~4.50之间,Nu随S/d的增大单调递增,但Re增大到4000后,换热性能与S/d基本无关;S/d在4.50~7.00之间,Nu随S/d的增大单调递减;热沉的热阻随泵功的增大而降低,但变化渐趋平缓.   相似文献   
77.
带90°肋和双排出流孔通道换热特性的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郭涛  朱惠人  许都纯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10):2249-2254
采用瞬态液晶测试技术测量了带90°和双排出流孔通道有出流壁面的换热分布,研究了出流孔与的相对位置、通道雷诺数和出流比对换热的影响.研究表明:间换热分布受前壁面气流分离,间气流再附着和出流的共同作用影响;出流孔位置的改变不会对气流再附着的位置产生明显影响;出流孔靠近上游时,回流区的换热得到改善,再附着区的换热被出流作用加强,换热特性变好;平均换热强化效果随雷诺数增大而减小,随出流比增大呈增大趋势,但增大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78.
简要分析了某重型燃气轮机的气冷叶片、叶尖间隙、整体蜂窝外环和后支承环组件等涡轮部件结构设计的一些独特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9.
采用热色液晶瞬态测试技术测量了带和出流孔通道各壁面的换热系数分布,分析了雷诺数和出流比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其中雷诺数的变化范围是20000~80000,出流比的变化范围是0.3~0.6。结果表明:出流比的变化对各壁面均有较大影响,无出流孔带壁面的换热沿通道减弱,带和出流孔壁面的换热在通道入口处先增大之后沿通道减小;各壁面平均换热增强系数随雷诺数增大而减小。无出流孔的带壁面和侧壁的平均换热增强系数随出流比增大而减小,带和出流孔壁面的平均换热增强系数不随出流比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80.
跨声速涡轮中两种叶片叶尖泄漏流的气动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钟芳盼  周超  周凯 《航空动力学报》2013,28(10):2316-2325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跨声速涡轮叶栅中平面叶尖和双叶尖泄漏流的气动性能.平面叶尖比双叶尖的叶尖间隙内马赫数高,有反射激波结构;双叶尖的叶尖间隙内马赫数较低,没有形成明显的反射激波结构.平面叶尖和双叶尖的叶尖泄漏流质量流量分别为叶栅进口质量流量的3.87%和3.74%.平面叶尖的气动损失系数为0.079,双叶尖的气动损失系数为0.072.研究表明,双叶尖的气动性能要好于平面叶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